正文 第8章 接受失敗,跌倒馬上爬起(3 / 3)

善於給自己打氣,懂得自我激勵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隻有當一個人的行為受到某種推動力或者吸引力的影響時,才能把它們轉變為一種自動力,使我們由消極的“要我做”轉化為積極的“我要做”。

我們每個人都有突然什麼事情也不想做的時候,這是人的本性。很多取得成功的人與我們的不同,可能僅僅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有能力發掘自己內心潛在的動力,克服自滿或者頹廢的情緒,激發出自己的熱情,激勵出自己的鬥誌,開始下一步的行動。現在就讓我們克服懶惰情緒,發掘自身動力,激勵自己吧!

善於傾聽反對意見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聽外行或別人的意見,往往是蒙受損失甚至招致失敗的原因之一。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從一家門前路過,看到這家人的煙囪離爐灶很近又是直的,而且旁邊放著木材,這樣很容易失火,他覺得煙囪必須遠離火爐,並且煙囪改成彎曲的,遠離木材才行。這家人不聽,果然遭了火災。這個故事要說明的是要適當聽取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悔莫及。

每年春節一過,天明寺都會格外熱鬧,因為有很多施主會來寺裏進香,為這一年的事業發展和家人健康許願。

可是有一年不同,很多電話要求來寺裏燒新年頭柱香的施主都被一個叫智緣師父的回絕了。

因為雪下的比較大,山路很不好走,智緣師父說,許願隨時都可以許,這個時候,還冒著危險來寺裏就沒有必要了。

這個年過的安靜而祥和。

雪停了幾天,轉眼便到初五,這天陸續有些香客上山來,絕大部分都是熟悉的,其中包括一位電影導演曲施主。

小和尚們都很喜歡這個曲施主,因為曲施主平日走南闖北,見聞比較多,每次他來便會說不少新鮮事。

過了一會,輪到曲施主上香,曲施主跪在佛像前許願,口中念念有詞,和別的施主小聲許願不同,曲施主說的很大聲,他說了一大堆願望,然後請佛祖這一年保佑家人和朋友們事事都順心,曲施主頓了頓,然後又多加了一句——老劉可以少保佑一點。

小和尚心中有些奇怪,這個老劉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麼曲施主如此的不喜歡他。

吃飯的時候,智緣師父忍不住問曲施主說,老劉是誰?

曲施主一楞回答說,“老劉是我一個同事,人其實還行,就是總愛和我對著幹,常常被他氣的吵架。”

智緣師父聽到後笑了笑,也沒有說什麼。

到了下午,來拜佛的人逐漸離開,曲施主因為路程較遠,打算在寺裏住幾天,便留下來沒有著急走。

智緣師父忽然走到曲施主身邊問,“曲施主,一起賭錢嗎?”

曲施主吃驚的看著智緣師父,心中可能奇怪,和尚還賭錢?

他環顧佛堂裏的滿屋神佛,小聲的回答說,“這不太好吧。”

智緣師父笑著說,“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呀。”

智緣師父拿出一個一塊錢硬幣說,“我們來猜正麵或反麵吧。”

曲施主笑著說,“原來是這種猜硬幣呀,我誤會了,我剛才心裏還在想,來寺裏拜佛也不太好意思贏師父們的錢呀。”說完忍不住嗬嗬的笑。

智緣師父笑笑,把硬幣放在桌上快速的轉動著,然後用手一按,讓曲施主來猜,曲施主猶豫了一下說,“是正麵吧。”

智緣師父又問其他人,大家紛紛猜測,然後智緣師父說,“我也認為是正麵,”然後他把手用硬幣上移開,果然是正麵。

連續猜了 7 次,而曲施主答對了 3 次,智緣師父每次都會選和曲施主一樣的答案。

智緣師父把硬幣收了起來,對曲施主說,“剛才我們猜硬幣,我每次都支持曲施主的想法,但我也一樣沒有全部猜對,那位老劉施主如果在這裏,即使他次次都反對曲施主的話,那麼他會有四次是答對的。”

智緣師父說,我們總會因為別人的反對意見而尷尬,總會覺得別人的意見沒有可取之處,但每個人都無法全麵,要知道我們自己常常就是錯的。

很多人認為“說”比“聽”更能展現自我。的確,會“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表現自我的一個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應聘和職場中。但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同等重要,當自己的意見不能被團隊所接受時,再好的表達也是徒勞無功的。“聽”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了解別人的見解和需求,以及為自己取長補短的最佳途徑。當你在掌握了團隊中所有人的意見之後,你所提出的意見將會更深入,更有高度,同時也會兼顧到別人的想法,避免分歧的擴大化。久而久之,如果你每次提出的想法都會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在他人心中樹立起權威形象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斷超越現在的自己

麵對一項高難度的任務要充滿信心,坦然接受挑戰。生活挑戰你的事情,你也可以用來挑戰自己。這樣,你就可以開辟一條成功之路。成功的真諦是:對自己越苛刻,生活對你越寬容;對自己越寬容,生活對你越苛刻。

“有時候,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看上去非常遙遠,如果你隻想著現實,隻看到這種遙遠的距離,那麼你永遠都無法抵達夢想那一端。”孫祥說。

2001 年,當孫祥還在國青隊參加訓練的時候,他的夢想是加入申花隊,成為球隊的左邊前衛。

“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申思那樣的球員,甚至代替申思在申花隊中的地位。”當時,孫祥在一次采訪中這樣對記者說,“我覺得我有別人沒有的優勢,我和申思一樣,是一名真正的左腳將,申花隊一定需要我這樣的隊員。”

結果在一年之後,他當時所屬的 02 俱樂部整體加盟申花,孫祥很快站穩了球隊主力左邊前衛的位置,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004 年,孫祥第一次收到了來自意大利乙級聯賽俱樂部的邀請,因為種種原因他當時並沒有能夠成行,但是他已經將前往歐洲踢球作為了自己的又一個夢想。“我真的非常希望能夠去歐洲踢球,哪怕是差一點的俱樂部也行。”孫祥說,“我覺得任何一名職業球員都會將前往歐洲聯賽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我的目標當然也是這樣。”

這一次,孫祥用了兩年的時間來實現自己的夢想,2007 年 1 月13 日,申花與荷蘭埃因霍溫俱樂部正式簽訂了一份合約,孫祥以租借的方式正式加盟這支荷甲聯賽的常勝將軍。

一位哲人說:“上帝用模型造人,塑造了你之後,就把那個模型搗碎了,因此,你是唯一的。”隻有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偉人和庸人開始是在一條起跑線上。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超越了自我,庸人之所以成為庸人是因為走不出自我的苑囿。

威爾遜的截肢源於 12 歲那年的一場車禍。“我以為我失去了一切,”他回憶道,“那段日子讓我備受煎熬。”不過裝了假肢後,他發現自己還是能和朋友們一起參加體育運動。此外,他還加了入了所在高中的籃球二隊。

25 歲那年,威爾遜到現場觀看了澳大利亞殘疾運動員冠軍賽。這是他頭一次看到截肢運動員在田徑賽道上奔跑。他覺得自己完全能像他們那樣馳騁。

這次經曆促使他投入到了殘疾人田徑運動中。雖然他起步較晚,可是進步速度卻是驚人的:次年他便獲得了澳大利亞殘疾運動員進步獎。2000 年悉尼殘奧會上,他在 400 米比賽和 400 米接力兩個項目中奪得兩枚金牌。2001 年,威爾遜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以表彰他在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取得的成就及做出的貢獻。

獲得了多個榮譽後,威爾遜對成績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我的目標都是非常個人化的目標。你可以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但你無法左右別人的行為。我隻想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績。如果我能超越自己的最好成績,我就會很高興。”

縱觀威爾遜的運動生涯,就是一部超越自我的奮鬥史,2 6 歲才開始從事殘奧體育並獲得兩枚金牌。而如今 36 歲的他仍然馳騁在北京殘奧的田徑場上。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

從威爾遜身上,我們是否也會得到這樣的啟示:如果能夠不斷地發現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每個人都會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精彩。

在人生路上前行,有過痛苦、有過希望、有過迷惘、有過彷徨,如果不能超越自我,就會迷失方向;如果不能戰勝自我,就寫不出人生輝煌的篇章。

提高期望,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真正能激勵你奮發向上的是:確立一個較高但又可行的具體目標。有些人之所以達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標,是因為他們的主要目標太小而且模糊,使自己失去主動力。不過,如果目標過於高,且不現實,那你過不了多久就會喪失信心,離那個遙遙無期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恰當的目標是關鍵。

有一個小男孩生長於舊金山貧民區,因為從小營養不良,他患上了軟骨症,6 歲時雙腿變形,小腿嚴重萎縮。但是這個小男孩沒有因為疾病而放棄自己要成為美式橄欖球全能球員的夢想,傑出的球手吉姆·布朗是他的偶像。

13 歲時,男孩不顧雙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球場去為心中的偶像加油。比賽後,他在一家冰淇淋店裏終於近距離看到了吉姆·布朗,那是他多年來所一直期望的。男孩大大方方地走到這位大明星跟前,大聲說道:“布朗先生,我是你最忠實的球迷!”吉姆·布朗和氣地向他說了聲謝謝。這個小男孩接著又說道:“布朗先生,我記得你所創下的每一項紀錄。”吉姆·布朗十分開心地笑了,說道:“真不簡單。”這時小男孩挺了挺胸膛,眼睛閃爍著光芒,充滿自信地說道:“布朗先生,有一天我要打破你所創下的每一項紀錄。”

聽完小男孩的話,這位球場上的明星微笑著對他說:“好大的口氣,孩子,你叫什麼名字?”小男孩得意地笑了,說:“奧倫索,先生,我的名字叫奧倫索·辛普森。”

從那以後,奧倫索·辛普森靠著頑強的毅力同病魔抗爭,堅持練球,心中隻有一個目標:超越。十幾年的堅持沒有白費,辛普森最終在美式橄欖球場上打破了吉姆·布朗創下的所有紀錄。

是什麼激發了男孩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又是什麼使一個行走不便的人成為球場上的佼佼者?人生路上,我們首先做的事便是訂立目標,接著就可以朝著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地奮鬥了。記住,毅力能改寫人生,能把看不見的夢想變成看得見的現實。

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確,隻有“會當臨絕頂”的膽識與魄力,方有“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誌。而 TaylorMade-adidas Golf亞洲區產品行銷及品牌推廣總監——Tomo Bystedt 就是這樣一位具有戰略目光,敢於挑戰、不畏艱難、勇於攀登事業巔峰的商業驕子。

TaylorMade 的球杆在高球產品中一直獨占鼇頭,長期占據著美巡賽、歐巡賽、亞巡賽等各大巡回賽的使用率榜首。能獨當TaylorMade-adidas Golf亞洲區產品行銷及品牌推廣總監一職之人,想必並非池中之物。可當與 Tomo Bystedt 零距離接觸後,從他的娓娓而談中,人們發現,Tomo Bystedt 其實也是一個平凡的男人。隻是,相對而言,他多了份激情、膽識和魄力。這些,恰恰是他成功的法寶。因為激情,他把多年來對高球儲蓄起來的愛的能量都盡情釋放到了工作上,總是以最飽滿的熱情、最佳的狀態來迎接每一天的工作,因而工作起來,也如魚得水。

從事高球行業兩年後,已是後起之秀的 Tomo Bystedt,把目光瞄準了 TaylorMade-adidas Golf.因為在他心裏一直有個概念:“要做就做最好的!”而 TaylorMade-adidas Golf 過硬的技術設備、優質的產品,推陳出新的創新理念及完善的銷售服務係統,在高球行業中是有口皆碑的。這些,都深深吸引著 Tomo Bystedt.於是,2006 年 3 月,Tomo Bystedt 滿懷信心地加盟了 TaylorMade-adidas Golf.

雖然相對歐洲而言,亞洲的高爾夫行業正處於初始階段,要從各方麵來導入,相對困難,但一向敢於向難題挑戰的 Tomo Bystedt,對亞洲市場卻更有信心和激情,因為,他覺得新市場總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無限的潛力,也正因為空白,方可塗描更多更美的色彩和顏料!目前,Tomo Bystedt 正努力地學普通話,他笑著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曆史悠久的中國,也很喜歡和泰國、印度等其他亞洲國家的人交流。也許,正是這種海納百川之胸襟、與人為善、真誠待人的品性,鑄造了他事業上的輝煌。

聰明的人並非都能成功,成功的人也不是比別人都聰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成功的人一定比別人更有膽量和毅力。強者成功地開發了自己的毅力並有效地經營成功,弱者被自己的不堅持而打敗。使人走向成功的因素很多,最關鍵的是你是否有毅力堅持下去,是否能戰勝橫亙在麵前的困難。有了目標,不懈地努力,以頑強的毅力堅持下去,靠著毅力移山倒海,必定能夠到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