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待“不爭氣”的孩子
一位父親聽女兒說她可能會有一門功課不及格時,他這樣對女兒說:“是嗎?兩門課不及格也沒關係。你這段已經很努力了,考不好是另有原因,考完了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師幫助分析一下,一定會趕上去的。”聽了這話,女兒平靜了很多。
與女兒說完後,父親自己感想:“其實,我何嚐不希望女兒成績優異?可是如果我嚴加責備,除了增加女兒的緊張,又有什麼益處呢?再說,女兒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我還能怎麼怪她?”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裏學習成績最好,但第一隻有一個。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父母往往就感覺自己的孩子的“不爭氣”,讓他的臉上無光,於是對孩子惡言相向。實際上,這樣不但不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反而讓孩子更加“不爭氣”,與父母的情感距離越來越遠。
實際上,麵對所謂的“不爭氣”的孩子,父母應該寬以待之。當家庭教育專家蘇杭女士得知女兒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她這樣說:“女兒,將來你當了博士後是我的女兒,你掃馬路也是我的女兒。到時候,就讓你爸爸用三輪車拉上我,把做好的熱菜熱飯送上馬路。隻要人品好,掃馬路也能掃出一個光明的世界。”聽了母親的話,女兒的臉上放出了光彩,不但走出了情緒的低穀,提高了學習成績,而且在麵對其他困難時,也總能樂觀勇敢地去對待。
隻要孩子努力了,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以後的人生的路上一直努力。所以,麵對“不爭氣”的孩子,父母要寬待,這樣孩子才會不斷努力,走向輝煌的人生。
親子溝通小貼士
實際上,今天的孩子懂事比較早,自尊心也比較強,但有些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每當孩子犯錯時,就認為孩子“不爭氣”,不可原諒,於是就打罵孩子,殊不知,這樣往往會激起他的逆反心理,造成他知錯不改,喜歡鑽牛角尖……最終,使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受到阻礙。所以,麵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寬待他。
是寬容而不是縱容
大衛·李嘉圖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在他9歲時的一天,父母帶他去商店。大衛看到一雙帶皮毛的漂亮皮鞋,特別喜歡,就吵著要父母買。母親答應了,然而父親卻不答應,因為那雙鞋子是木頭做的,穿上會很不舒服。
可是,大衛哭著執意要買。父親想了一會兒,就對大衛說:“我同意給你買這雙鞋子,但你要答應我,買了以後你一定要穿,否則,我就不給你買。”大衛想著可以穿自己心愛的鞋子,就高興地答應了。
但買回來後,大衛才發現,鞋子穿起來會“喀噠喀噠”響,非常不舒服。如果長時間穿這雙鞋子,腳會很累。這時他才明白父親不讓他買這雙鞋子的原因,現在穿這雙鞋子簡直就是活受罪。大衛已經深深地意識到了自己的虛榮,他甚至願意付出所有代價,隻要能不穿這雙鞋子。
父親看出了大衛的想法,他對大衛說:“孩子,我並不是一定要讓你穿這雙鞋子,但你要學會反省,不要讓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
盡管父親沒有強迫他再穿這雙鞋子,但大衛覺得應該給自己一個警示。於是,他把這雙鞋子掛在自己房間裏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貪圖虛榮。
很多父母常會替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後果,這是十分不理智的。因為這樣一方麵會讓孩子失去責任心,另一方麵他也不會反省自己,以後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明智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來承擔做錯事的後果,否則,就是縱容孩子,而不是寬容。
寬容與放縱不可同日而語,寬容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有一顆包容心。而無原則地寬容孩子就是縱容孩子,會造成兩種惡果:一是很容易養成孩子的霸王習氣,什麼都要按自己的意圖來,稍不如意就會大吵大鬧,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使孩子更加不聽話;二是在孩子眼中,父母失去了應有的威信,不但說話無效,而且有的孩子甚至把父母當做“奴仆”,還不時對父母發脾氣。縱容教育出來的孩子卻隻會走失敗的道路。
某重點中學一名高二女生,學習成績較好,父母對她百依百順。有時母親還討好女兒說:“好女兒,隻要你好好學,要我們幹什麼都行,爹媽可都是為你活著的。”
有一段時間,父親出差,母親又生病了,沒精力為女兒每餐調劑花樣,女兒吃不好,就生氣。她根本不管母親的身體狀況,還強拉著母親陪她上街買衣服。母親說她實在去不了,誰知女兒竟說:“去不了也得去,我不管。平時你們不是老說都是為我活著的,現在我就要你陪我去!”母親聽了,驚得雙眼發直。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位母親居然還真就陪著女兒上街買衣服了,結果第二天她就住進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