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語言學家艾伯特·梅瑞賓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高達93%是通過非語言溝通進行的,隻有7%是通過語言溝通的。而在非語言溝通中,有55%是通過麵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的,隻有38%是通過音調的高低進行的。因此,他提出了一個著名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麵部表情。所以,父母也一定要善於運用非語言溝通方式與孩子溝通。
讓擁抱帶給孩子溫暖
有一位中學生,勤奮好學,上進心很強,成績始終都保持在年級前10名。有一次,考試成績退步了近20名,母親就用責備的語氣問他:“為什麼退步這麼大?”然後,又用質疑的口吻批評他:“你應該跟成績比他好的同學比,跟不如你的同學比就是沒有鬥誌,沒有上進心。”結果,這位中學生很生氣,也沒有吃飯,把自己關在房間,傷心地流淚了。
事後,在母親的開導下,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說:“這次考不好,我本來就很難過。我已經很努力了,很用功了。考不好已經讓我感覺到壓力了,並且回到家,您隻知道責備我,卻不關心我的感受。我怎麼不傷心生氣呢?”
這一次,媽媽沒有像往常那樣製止孩子發泄情緒,而是把他摟在懷裏。他馬上摟著母親的脖子說:“媽媽,您把我一抱在懷裏,我就感到很高興,不再煩了。以後我再不高興時,您就擁抱我,這可是個絕招,你要記住啊!”
其實,在這裏孩子說的話並不是謊話,而是他內心真切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母親很吝嗇表達對孩子的愛,總是板著麵孔,唯恐孩子利用了這種愛。實際上,感覺不到父母愛的孩子會有一種內心的不安感,從而導致他不能專注學習,甚至產生恐懼與焦慮。
父母的懷抱是平息孩子不良情緒的良藥,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溫暖、安全與幸福。但是,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擁抱孩子。
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在母親的懷抱中,吮吸著母親的乳汁一天天成長。孩子從小就渴望被人抱,願意吮吸母親的乳汁,喜歡聽母親的聲音,看母親的臉。研究表明,3歲前,孩子被親吻或擁抱的次數越多,他就越發感覺自己被愛,從而會在無形中增加自信心。
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大,特別到了12~14歲年齡段,父母對孩子的這種直接的擁抱相對減少,但這並不代表孩子不需要父母的擁抱,相反,他更需要心靈的擁抱,情感的溝通。被父母擁抱習慣的孩子,對他人的反應也比較敏銳。另外,擁抱也可以影響孩子的個性與人格的形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擁抱孩子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很多父母並不認為這對孩子有什麼特殊意義。實際上,擁抱孩子是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通過這種親子間的親密接觸,可以讓孩子獲得精神滿足,孩子就會體驗到溫暖、欣慰、愉快的感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意義非凡,也大大有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
親子溝通小貼士
擁抱孩子是父母借著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來告訴他:不管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會永遠愛你。對孩子的這種愛將變成孩子生命中的重要的部分。作為父母,要適時地給孩子一個擁抱,讓他感愛到父母對他的愛和關心,家庭的溫暖,讓孩子對更加努力愛惜自己,珍惜一切,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所以,父母就讓擁抱帶給孩子溫暖吧!
給孩子一個善意的微笑
康拉德·希爾頓是世界酒店大王,他運用微笑成功地讓希爾頓酒店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酒店之一。
1919年,希爾頓把父親留給他的錢連同自己的積蓄都投資到了酒店業中,他開始雄心勃勃地創業了。
當他的酒店增值到幾千萬美元時,他欣喜若狂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母親,但母親卻對他說:“我看,你跟以前沒什麼兩樣。事實上你必須把握比5100萬美元更值錢的東西:除了對顧客的誠實外,還要想辦法使住過你的酒店的人還想再來住,你要想出這樣一種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久遠的辦法來吸引顧客。這樣你的酒店才有前途。”
母親的話讓希爾頓陷入了沉思,到底什麼是最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久遠的辦法呢?為了找到答案,希爾頓走訪了許多酒店。最後,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微笑!
於是,希爾頓在酒店內推行了“微笑服務”,他要求每一位員工,不論如何辛苦,都要對顧客報以微笑,即使在業務受到經濟蕭條影響時,也不能忘記微笑服務,這成為希爾頓酒店最獨特的經營策略。
每天,希爾頓都會問員工:“今天,你對顧客微笑了嗎?”他還經常提醒員工:“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酒店本身遭受的困難如何,希爾頓酒店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屬於旅客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