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者如果將引導班主任體驗師生互動納入到管理中去,就會減輕管理者與教師的對立情緒,就會讓班主任在師生互動的情景中充分體會教育的樂趣和意蘊,管理者如果從中引導班主任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會更有效地使教師從內心深處思考教育行為,這樣,可能比管理者給出的一堆批評、意見,或者一堂培訓課可能更有效。
4.在管理過程與評價上給予必要的肯定與支持
研究表明,所有的班主任都期待管理者在工作上的肯定和鼓勵,而普通班主任更在意學校管理者的肯定,這意味著普通班主任如果在學生處得不到正麵的回應時,他們更希望得到領導者的肯定和鼓勵,管理者的肯定與鼓勵既給予他們專業上的支持,使之感受到專業的力量,同時也從管理者處獲得類似“長者”般的人情上的支持,從而堅定其職業上的選擇。調查證明:自信心和專業能力相對較弱的教師特別渴望來自管理者的這種“眷顧”。
問題是如果班主任的確做錯了,管理者還要給予肯定的評價和支持嗎?這對管理者來說是個兩難的問題,也違背了管理實踐中流傳的“獎罰分明”的原則。一些有經驗的學校管理者會巧妙地處理這一兩難問題,把處理重點放在“如何讓班主任更有效地成長”,或“如何引導和幫助班主任解決工作難題”上,而不是簡單地執行學校的獎罰製度。
案例:一所學校的班主任專業成長規劃
確立班主任專業成長體係,形成高效的德育團隊
1.班主任專業發展目標
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做到育人育己,成為具有豐富精神世界的人,成為專業上的佼佼者,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領略到職業給予的幸福。
(1)使教師成為具有道德感染力和教育實現力的人。
促進教師專業精神的提升、促進教師進一步熱愛學生和教育事業,具有科學的教育理念,具有為社會培育未來精英的思想與教育能力。
(2)使教師成為精神世界豐富的人。
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人文、藝術、哲學以及科學的修養,具有開闊的社會視野和教育視野,具有獨立人格和道德情懷,有一定的社會思考力,體現一定的文化品味、具有一定的生活愛好與樂趣。
(3)使教師成為不斷追求卓越的專業者
鼓勵教師參與或成立各種專業團隊,鼓勵教師進行專業探索與發展,促使教師在職業中獲得專業尊重與專業自主,使之育成教師的專業意識與專業精神,通過反思與研究提升專業能力,從而使教師具有專業自豪感,實現專業自強。
(4)使教師成為工作、生活幸福的人。
鼓勵教師參與各種各樣社團活動,發揮個人興趣愛好,將專業發展與生活愛好者結合起來。通過管理、開設各種活動與教師自我調節,促進教師身心健康、熱愛生活,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與人格特征。使教師能夠充分享受學校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提升教師生活品質與文化品位。
2.實施措施:全方麵提升德育隊伍的素質,建設具有充滿活力與合力的德育團隊。
(1)形成具有莞中特色的德育團隊目標與精神。使教師具備尊重人格、關懷生命、關愛自然等核心理念,具備理性的批判精神、社會的責任感意識。
(2)確立德育培訓製度化。邀請有關培訓專家指導,製定科學的德育隊伍培訓方案,實現校內外相結合的,理論學習、實踐探討與研究相結合的多元培訓。製定德育培訓手冊,規範培訓形式,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
(3)完善完善班主任的選拔、考核評價製度體係,完善班主任的評優獎勵。
學校的各項評優多向班主任傾斜。績效獎要根據班主任工作業績進行獎勵,取消名額限製。
(4)建立班主任校內外交流製度。建立優秀班主任到省外考察學習機製。鼓勵班主任參加各種省市級的有關比賽,並將之計入工作業績考核。
(5)建立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的平台。鼓勵班主任參與各種專業社團,建立班主任工作室製度,建立以德育幹部、優秀班主任為主體的德育研究團隊。以上種種團隊,學校給予經費支持、績效獎鼓勵以及納入學校對教師的評估與獎勵,鼓勵並提供這些團體與校外各種機構的聯係,將部分學校的工作交與這些團體完成。
(6)根據實際的德育問題定出主題,定期開辦好德育工作研討會;收集整理德育材料,編撰德育論文成果,出版德育研究專著或論文集。
(三)充分發揮校本資源推動班主任專業成長
學校管理者要利用校本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自身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校本資源觀,了解本校的培訓資源,並將資源用到最合適和最極致的狀態。
1.校本培訓的新視角
新課程改革以來,“校本”得到了重視,校本資源較以前也有了新的認識,校本培訓在形式上也有了新的發展,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原有的校本培訓理論與實踐更是有了更大的突破,現分述如下:
(1)重新認識現代校本資源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將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資源理解為學校文化:傳統、輿論等,優秀教師的榜樣、所有的教師經驗,以及教師的工作過程。因此,基於本校的培訓資源總是有限的。事實上,課題通過大量的調查與實地考察發現,校本資源不應該局限於這樣的一個範疇,正如教育資源的範圍在不斷擴展一樣,隻要轉變角度,就會發現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培訓資源也是豐富的。
從班主任專業成長的角度看,現代校本培訓資源至少可以有如下的幾個方麵內容:
學校文化。包括以往教育經驗的積澱和製度性的要素(如規範、習俗等)和意識形態類的要素(如教育理念、教育人格等)。
學校中所有的人。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與學校有一定聯係的人等等都是校本培訓的重要資源。學校管理者本身也是重要的校本資源,因為教師需要管理者工作上的指導,以及管理者對自身的評價和鼓勵,這些都是班主任專業成長的動力要素,管理者以什麼的姿態麵對班主任,都會對班主任產生即時的或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過去,我們總認為優秀的教師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資源,但事實上,優秀教師固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素,但普通教師的困惑,或問題教師的問題都是可以成為班主任成長的教材和養份。家長和其他與學校有聯係的人他們本身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會對班主任如何處理問題、把握好人際關係的尺度起到鏡子般的作用。一些學校反映,家長的良好行為也會使教師注意調整自已的儀態,久而久之,教師的行為習慣也因此改變。
發生在學校或者與學校有關的各種事件,包括教育事件和非教育事件,從邏輯的角度看,教學過程也是教育事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事件也是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的重要資源。通過事件,教師可以學習事件的處理知識、技巧,可以了解處理事件的態度對後果的影響,從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與態度。
學校管理者應該善於利用學校的這些因素,激發班主任進行思考、吸取其中營養。其實,以上的這些資源每天都呈現在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的麵前,但如果沒有有效引導與利用,這種資源的影響力是彌漫性的、無序的,可以說是碎片化的,但如果管理者和培訓者將之納入到培訓來中,就會變成生動的、深刻的、整體的影響。許多優秀班主任的成長過程都敘述了這些校本資源的魅力。
(2)校本培訓方式的變化
隨著校本資源觀的轉變。校本培訓方式也應該改變。新課程實施後,人們總是將講座、讀書、行動研究、教育反思、教育對話、論壇作為校本培訓的主要形式,這些形式是基於學校教育(學)過程才是唯一的資源而展開的。當然,針對學科教學的教師培訓可以這樣理解,但麵向班主任的培訓就絕對不能停留在這一角度和層麵上,因為班主任的專業素質是綜合性的,更強調社會性素質的養成。
班主任的校本培訓方式可以參與者的多少劃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小組合作型。主要活動形式有研討、對話、共同設計教育方案、小課題研究。特點是強調互動交流,思維衝擊,主題鮮明,有明顯的任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