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講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的管理策略(2)(3 / 3)

大型群體性活動。主要活動形式有理論講座、經驗彙報、活動展示、觀課、教育方案比賽、專業能力大賽(或其他單項競賽)、團體康樂活動。特點是參與人數較多,傳遞的內容具有一定的係統性。

個人活動型。主要活動形式有讀書、小課題研究、撰寫論文或教育故事、教育方案設計。特點是強調深入思考與自我反思,以個人為單位。

管理者主導型。口頭或文字表揚(批評),談心、家常式描述與引導、短信式提醒。特點是體現學校管理者的關懷,具有明顯的價值引導作用,容易引起班主任情感變化。

外出活動型。家訪,校際考察,參加會議或對外交流。特點是利用校外的資源,強調體驗,容易激發教師的內在情感變化,特別能夠激發教師的專業意識與追求。這裏特別以校際考察為例。所謂校際考察,既是指教師到外校進行一天的參觀訪問活動,更是指教師到某所較好的學校進行時間較長的考察活動,後者也稱之為“異地跟崗學習”。異地跟崗學習尤其受到教師們的歡迎,效果更佳。具體的做法是,受訓教師以某位優秀教師為導師進行跟班學習,受訓教師要全麵考察導師的教育言行和個性特征,從中了解優秀教師的教育能力和要求,一般要求受訓教師寫培訓日記和培訓總結,一般為期10天左右。這種培訓方式對受訓教師衝擊很大,因為這種培訓是體驗性的、生動的,可以講是全息的,處處需要對比和思考。在這種培訓中,受訓教師能夠全麵考察優秀學校的育環境,又能夠係統了解優秀教師行為的來龍去脈,感觸到優秀教師的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這比單純的知識性講座或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都更有效。是當前最受教師歡迎也是最有效的一種培訓方式。

(3)培訓主體的改變

誰是校本培訓的主體?在以往,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受訓教師都會明確地指出,校長,是校長要求進行培訓的,是校長希望通過培訓來促進班主任專業能力的提升的。在這一意識之下,學校需要通過一係列的管理措施製約班主任在培訓中的表現,教師則往往在“要我做”的情緒中被動參與。這種培訓意識是培訓初級階段的重要特征。

研究觀察到,當教師已經意識到專業成長是自我發展的需要時,當教師沉浸在專業成長的喜悅時,培訓主體的意識已經在悄然改變。這部分教師已經超越了被動狀態,由“要我做”自覺地轉變為“我要做”。這時候的班主任專業培訓就會變成非常的流暢、活躍和有成效。而這種培訓主體意識的轉變已經比較普遍地反映在一些優秀的教師身上。這是校本培訓的高級階段特征。

學校管理者應該引導本校的教師轉變培訓主體意識,提供更多的成長榜樣、平台和空間,使培訓成為每個班主任都希望爭取的福利。

2.校本培訓的基本原則

(1)專業性與教育實踐經驗性並舉

從某個角度看,校本培訓也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部分,這裏將之從學校管理中分離出來,主要想強調校本培訓應該更突出專業培訓理念和技能,能夠既體現學校管理特點又超脫學校管理特點。

目前許多校本培訓還是缺乏理論支持和培訓的專業視角,主要問題在於負責主持校本培訓的人往往是兼職的,本身負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起碼難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培訓的專業視角上進行思考,尤其是班主任專業培訓角度;同時,這些培訓的組織者往往不能全麵把握培訓理論,並將之指導培訓實踐。從廣東省中小學的情況看,目前主持校本培訓的管理者往往都是負責教學方麵工作的中層幹部,對班主任的專業培訓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理解,因此,目前的校本培訓更多地放在教學問題上。

因此,班主任的校本培訓可能要注意如下方麵:

其一,注意校本培訓的專業性。

規模較大的學校應該有專人負責校本培訓工作,並給予一定的學習與思考空間,班主任培訓更應該選最優秀的班主任或者對此方麵有長期研究和思考的人擔任,如果學校真的缺乏這種人選,可以考慮從專門培訓機構聘請。

校本培訓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麵:培訓負責人對本專業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與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校本培訓知識、經驗;對校本培訓有深入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培訓技能和執行力;掌握並能充分調動校內外培訓資源,如優秀班主任資源、典型班主任工作案例,相關專家隊伍,等等;了解最新的校本培訓動態。

當前有些學校邀請專業培訓機構對本校進行培訓設計時,隻考慮培訓機構概念上的學術聲譽,卻忽視這類機構的專業培訓實力,因此,因為選擇培訓機構的失誤而懷疑培訓機構的培訓,這一思路應該糾正。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是值得區分的,例如,培訓機構概念上的學術聲譽更多是指培訓機構在理論學科上的影響力,不等於這一機構具有專業培訓上的影響力。又例如,經常舉辦培訓,不等於其培訓質量就高,如果缺乏經驗總結和規律探索,培訓也不見得具有實效性。

其二,培訓應該緊扣校情。

無論是本校自行舉辦的校本培訓還是由專業機構參與的培訓,都應該充分考慮學校的具體情況。學校的教育情況是處於不斷生成的過程,培訓應該根據學校的教育情況而作最恰當的安排。例如,培訓時間的安排應該與學校教育活動相協調;培訓目標應該與學校的管理目標相一致,不是為培訓而培訓,而是為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而培訓;培訓內容如何與教師當前任務或困惑問題相聯係,使之能夠在培訓中迅速獲得解決問題的營養;培訓方法應該充分利用校本擁有的資源,同時還要注意與學校的作息時間相配合。佛山市南海區儒林中學的校本培訓深受教師的歡迎,並被教師認為是提升專業素質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校本培訓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效,與校本培訓內容多樣化和富於針對性是有關係的,儒林中學的一些培訓內容看上去好像與班主任工作是無關的,但卻對班主任的情緒、生活、人際關係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從而使班主任對生活與人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正氣,這種正氣反應到工作中,工作的效率就得到提高。

(2)統整一切的學校因素使之成為培訓的內容

常規的校本培訓比較注重師徒互動、教研活動、讀書、考察觀摩、講座,近年來,一些學校引進了主題討論、教育反思、班主任專業能力競賽等方式,這些培訓方式都是基於校本資源的重要方式,但我們重視了這些流程方式的同時,不應忽視學校的其他一些因素。

培訓應該以能夠激發教師內在動力為著重點。教師對教育工作的深刻認識主要來源於四個渠道:一是培訓中的理論學習;二是教育工作中的人際互動;三是教育工作本身;四是教師自身的讀書與思考。過去的培訓與管理,比較強調前兩種,而忽視後兩種的重要影響。調查顯示,優秀班主任對教育工作的深刻認識,恰好更多來自於後兩種,優秀班主任對閱讀的愛好與思考遠遠比普通班主任要多,而班主任之所以熱愛本職工作也與工作中的情感體驗有關。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們,在培訓中,應該把閱讀與思考、工作體驗作為班主任培訓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優秀班主任的培訓。還要提醒的是,優秀班主任的閱讀與思考是基於工作需要而主動而為的,所以在培訓中,如果不強調這一點,而隻是強調讀書,閱讀與思考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

如果用係統觀和現代課程觀審視校本培訓時,我們便會發現,學校所有的因素都可以作為校本培訓的內容與方式,從內容上看,學校進行的各種教育活動,如教師們對教育過程的不同處理;學校文化如教師的言行舉止、教師與教師間的以及師生間特有的關係,學校的曆史與文化傳統,乃至曾經發生過的教育故事都具有培訓的意義,也是培訓的重要內容。從培訓方式上看,常規的教育活動,包括如課外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文藝表演、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以及日常的教師交流、家訪、工會活動,甚至旅遊等等,都應該是校本培訓的方式方法,關鍵在於如何引導教師對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引導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學會進行周詳的、有效的設計與統籌,從處理教育問題的態度、內容、方法等問題上總結更有效的經驗。

(3)注意利用現代文明創新培訓內容與方式,實現全方位培訓。

利用現代文明含義有三:一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使信息交流成為培訓常態,如網上論壇、教育博客,等等;二是利用新的信息傳播與互動方式進行培訓,如近年比較流行的拓展性訓練、心理輔導,工作坊等等;三是利用現代價值理念,如教育理念與現代管理理念統整培訓內容,不僅僅強調教育知識、教育技能的提升,還應注意社會視野的開闊、生活知識的豐富,各種生存技能的發展,更要強調教育心態、生活心態的端正,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多類型的培訓使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