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會從現代教育理念的角度思考班主任工作
過去一些的培訓,主要是理論性講座,沒有實踐的對比,也沒有經驗的參考,更沒有技能的PK比照,所以,雖然理論很正確,班主任內心仍然很徬徨,班主任無法將理論與現實對接,但通過這樣生動的、形式多樣的培訓,理論終於在班主任心中落根了。
正如第一屆廣東省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的總成績第一名的劉巍老師所總結的那樣:“班主任培訓”第一點收獲是學到了幾種心理效應,並且靈活運用在了平時工作中。在準備班主任能力競賽的過程中,我接觸了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其中有一些是很有普遍性和指導性的,比如我們熟悉的‘皮革馬利翁效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期待效應’,告訴我們任何學生都是值得期待的,關鍵在於你用什麼眼光來看待他,你期待他是什麼樣子,他就會成為什麼樣子;此外還有‘潘多拉效應’,告訴我們有些事情越是被規範得嚴絲合縫,越是被禁止得無可商量,而又不解釋清楚原因的話,反倒容易惹人犯錯,在學生早戀問題上,這種效應很有警示作用;‘超限效應’,告訴我們過多過長的批評,會讓我們的學生從內疚不安轉向不耐煩以致最終反感討厭——不講策略的嘮叨很多時候對我們的學生起的是一種反作用;‘暈輪效應’,提醒我們看待學生不能以偏蓋全;‘從眾現象’,啟發我們在工作中要善於利用有利資源形成團隊效應,將難以解決的問題放在群體環境中去迎刃而解……諸如此類的心理學知識還有很多,對於習慣於土法煉鋼的一線班主任而言,它們的科學性和規範性都值得我們在工作中大膽嚐試,並且獲益良多。第二點收獲是掌握了現代的教育方法與班級管理方法。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工作中的致勝法寶和帶班秘笈,在公開的巡講中,他們毫無保留地把多年的經驗傳遞給我們,坐在台下的我也總能撿拾一二。比如在聆聽全國十佳班主任田麗霞老師的報告時,她的對於班級幹部的選用、培養和使用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讓我感受非常深刻,自己的班級幹部工作不得利,原因也許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包辦得太多,或是不經意時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熱情,或是缺乏適當的提醒和引導,這些都是我後來仔細思考的問題,對照自身,尋找問題的症結,也就打開了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門。當然,方法隻是技術層麵的東西,我說過班主任工作是藝術而不是技術,我們要學的也不是某一種工作方法,而是這種方法帶來的思考。每個老師的方法也許隻適合他個人,因為每個人的氣質風格不一樣,所帶的學生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不假思索的“拿來主義”也許會弄巧成拙,事與願違,但共性的東西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對學生的尊重,對細節的關注。
總之,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學會用專業的眼光看待班主任專業成長,要善於利用所有的影響要素,如區域資源、院本資源、校本資源,班主任自身素質特點等的要素,並將之有機整合到班主任專業成長中去,使本校的教師在最大的限度內獲得最豐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