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大家都知道,拖延並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而隻會使問題惡化,給工作造成更嚴重的危害。我們沒解決的問題,會由小變大,由簡單變複雜,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就越來越難。沒有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的損失,所以,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不要被拖延縛住手腳。

更嚴重的是,拖延會侵蝕人的意誌,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發揮。處於拖延狀態的人,常常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這種惡性循環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緒困擾→拖延。為此,他們常常苦惱、自責、悔恨,但又無法自拔,結果一事無成。

說幹就幹,馬上行動

在一次行動力研習會上,一位主講老師做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活動:

他說:現在我請各位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大家必須用心投入,並且采取行動。隨即他從錢包裏掏出一張麵值100元的人民幣,他說:現在有誰願意拿50元來換這張100元人民幣。他說了幾次,但沒有人行動。最後終於有一個人跑向講台,但仍然用一種懷疑的眼光看著老師和那張100元的人民幣,不敢行動。那位主講師提醒說:要配合,要參與,要行動。那個人才采取行動。他終於換回了那100元,頃刻賺了50元。

最後,主講老師說:凡事要馬上行動,立刻行動,這樣,你的人生才會不一樣。

聰明人雷厲風行,糊塗人拖拖拉拉。的確,做事情應該盡早去做,否則你就會迫於形勢而去做。優秀員工會當即斷定什麼該早點幹,什麼該晚些做,並且幹得很開心。立即行動,這種態度還會消減準備工作中一些看似可怕的困難與阻礙,引領你更快地抵達成功的彼岸。

著名品牌肯德基是怎樣打入中國市場的?

剛開始公司派了一位代表來中國考察市場。他來到首都北京,看到街道上人頭攢動的場麵,內心激動不已,盡情地暢想著肯德基一旦在中國站穩腳跟後的美好未來。在我們看來那位代表的工作也算得上是盡職盡責了,但回到公司不久後,總裁還沒等聽完他的美好遐想就停了他的工作,另派了一位代表來北京。

新代表與上一次不同的是,隻要他想到的,他都行動起來了,並且考慮問題很周全:他先是在北京幾條街道測出人流量,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走訪;然後又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進行品嚐調查,並詳細詢問了他們對炸雞的味道、價格等方麵的意見;另外還對北京的油、麵粉、菜甚至雞飼料等行業進行廣泛的摸底研究,並將樣品數據帶回總部。

不久,那位代表率領一幫人又回到北京,肯德基從此打入了北京市場。

第一位商業代表之所以被解雇,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好的創意,而是他的創意還隻是停留在空談上。他隻看到了表麵,沒有深入地調查研究。後來的這位代表不但胸懷讓肯德基駐足中國市場的美好創意,還堅定地通過行動來立即著手實現這一創意。

如果我們認準了一項工作,那麼我們就要立即行動。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懶惰而一事無成。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決斷。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對有些人來說時間是廢品,而對有些人來說時間是金錢,一百次的胡思亂想抵不上一次行動。

如果你犯了一項錯誤,這個世界將會原諒你;但如果你未做任何決定,這個世界將不會原諒你。如果你已做了一個真正的決定,就要馬上行動。

當你養成現在就動手做的工作習慣時,你就掌握了個人進取的精髓。

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態度,決定著你的報酬和職務。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並且樂此不疲的人,往往擔任公司最重要的職務。當你下定決心永遠以積極的心態做事時,你就朝自己的遠大前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沃爾特皮特金有一次在好萊塢時,一位年輕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個新穎且大膽的建設性方案。在場的人全被吸引住了,這個方案顯然值得考慮的,不過他們可以從容考慮,然後討論,最後再決定如何去做。但是,當其他人正在琢磨這個方案時,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電報機並立即開始向華爾街拍電報,用電文熱烈地陳述了這個方案。

出乎意料的是,1000美元的電影投資立項就因為這個電文而拍板簽約。假如他們拖延行動,這項方案極可能就在他們小心翼翼的漫談中自動流產——至少會失去它最初的光澤。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諸了行動。

很多人羨慕皮特金辦事如此幹練,然而事實是,他之所以辦事簡明幹練,是因為他在長期訓練中養成了馬上行動的習慣。

世間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萬事俱備隻不過是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詞。一旦延遲,愚蠢地去滿足萬事俱備這一先行條件,不但辛苦加倍,還會使靈感失去應有的樂趣。以周密的思考來掩飾自己的不行動,甚至比一時衝動還要錯誤。

馬上去做和親自去做是現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任何規劃和藍圖都不能保證你成功。很多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規劃出來的,而是在行動中一步一步經過不斷調整和實踐得到的。因為任何規劃都有缺陷,規劃的東西是紙上的,與實際總是有距離的。規劃可以在執行中修改,但關鍵還是要馬上去做!根據你的目標馬上行動,沒有行動,再好的計劃也是白日夢。

用你的行動去收獲一切

古羅馬一位大哲學家曾說過:想要到達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從行動開始。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你隻有立即著手積極行動,一件一件地完成眼前的任務,才有可能比其他人更快地接近目標,攀上人生的頂峰。有行動才有收獲!

曾經有一個精明的老板想招聘一名員工,他對應征的30多人說:這裏有一個標記,那兒有一個球,要用球擊中這個標記。你們一個人有七次機會,誰擊中目標的次數多,就錄用誰。結果,所有人都沒能打中目標。這個老板說:明天再來吧,看看你們是否能做得更好。

第二天,隻來了一個小夥子,他說自己已經準備好測試了。結果,那天他每次都擊中了標記。你怎麼能做到呢?老板驚訝地問道。

這個小夥子回答說:哦,我非常想得到這個工作來幫助我的媽媽,所以,昨天晚上我在棚屋裏練習了一整夜。不用說,他得到了這份工作,因為他不僅具備了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質,而且表現出了積極的工作態度:看準目標,立即行動。

在職場中奮鬥的人都會明白,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都知道堅持不懈、永恒進取的魅力,可是真正能做到並落實到行動上的人卻很少。

老張和老王是鄰居。湊巧的是,他倆前後隻相差3天的時間都從各自單位下崗了。麵對殘酷的現實,老張很樂觀,因為他下崗前是單位裏的工程師,有滿腦子的智慧,下崗後不愁找不到工作。而老王呢,是單位裏的一名普通裝卸工,幹的是體力活。盡管兩人以前地位不同,知識水平和性格都有極大差異,但兩人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如何盡快找到工作,重新上崗。

每天,老張都坐在院落裏翻看各種有招聘信息的報紙,並根據上麵列示的招聘職務,大談特談如果自己去應聘,怎樣說和怎樣做就一定能獲得那個職位。老王在一旁虔誠地聽著,他非常欽佩老張的智慧與求職經驗,並且開始按照老張的求職設想去付諸行動。

半年後,老王被一家生產奶製品的工廠聘為倉庫管理員,而老張依然在那裏談著他的求職設想。

或許你有過人的智慧,但是不付出行動,一切都是空想,沒有任何結果。我們再來看下麵這個故事,或許對此會有更深的理解:

遠古時期,在四川的偏遠山區住著兩個和尚,其中一個非常貧窮,一個比較富裕。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去呢?窮和尚回答說:我隻需要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可到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情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上麵是我們小時候都學過的一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一切美好的願望都需要我們去執行,沒有果敢的行動,那麼,再美好的夢想都隻能化為泡影。

行動是成功的保證,隻有行動才會產生結果。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須落到行動上才能實現。正如喬治馬薩森所說:我們獲勝不是靠輝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斷努力的行動。

趕緊行動吧,用行動去收獲豐碩的成果,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站好最後一班崗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講: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鍾。低劣的工作質量是偷懶的行為。

王廣是某集團的一名員工,工作上事多煩瑣,同事們時常聽到他的抱怨:工作太多、時間太緊、每天都太忙了……

王廣究竟是怎麼忙碌的呢?早晨8:50準時上班,然後吃早餐和醞釀工作情緒花掉半小時。工作兩個小時後,發現很快就該午休了,於是決定翻翻當日報紙等待中午吃飯休息。下午從1:50工作到5:00,他又按捺不住了,決定活動活動手腳,或和同事聊聊天,因為還有一會兒工夫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算一下,他每天真正工作的時間隻有5個小時,這中間還不包括其他事情的幹擾。

王廣就是在這樣的繁忙中度過了一春又一夏,他以為以後的一秋一冬同樣是在平靜而忙碌中完結,因為他自認為工作很努力。但是,一封無情的解雇書送到了他的麵前。

不知道有多少員工會在王廣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呢?又有多少個王廣存在於辦公大樓的一個個角落?殊不知,任何對工作不負責任的行為,最後隻能是由我們自己負責。也許我們都不曾想到,我們在有意無意中也在扮演著這樣一個角色。試想,每當還有半個小時就吃午飯了,當僅剩半小時就下班了,當明天就是某個假日時……自問一下,我們能否像平時那樣,用心負責、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嗎?

站好最後一班崗,哪怕是你在崗位上的最後一分鍾,你也應該做好這60秒。隻要你還在工作崗位上,你就要對每一分每一秒負責,這是每一個員工必備的職業精神。你盡職盡責地做好了自己的工作,那麼成長、晉升、高薪、成功都會如約而至。

許媛是南京一家美容院的美容師。春節快到了,美容師們都紛紛盤算起春節回家的事。其他美容師在放假前最後幾天的工作中都心不在焉,為春運期間買票的事擔憂,對待工作也很懈怠,隻有許媛一直到春節當天都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許媛的負責和堅持,老板都看在了眼裏,店長也反映許媛平時工作一直都很負責、很踏實。春節假期結束後,許媛被提拔為主管。

做好工作的最後一分鍾,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把它做到位也並非輕而易舉。優秀員工都具備這種踏踏實實的工作態度和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而這些正是老板所看重的員工身上最優秀的品質之一,往往就是這樣的員工更容易取得成功。一個人做事如果沒有始終如一的恒心,那麼他遲早會被社會無情地拋棄。

幹好最後一分鍾,是一種可貴的堅持,好好珍惜並利用它來為我們創造寶貴財富。如果隻是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就無法取得成功。

始終比他人領先一步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要使世界動,一定要自己先動。

中國的古諺語也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這些充滿智慧的話語和諺語道出了同一個道理:凡事要主動,消極等待則有可能什麼也得不到。這個道理在商界中同樣適用。

商機往往轉瞬即逝,一個消極被動的公司隻有死路一條。即使是一個巨無霸型的成功企業,稍有鬆懈,也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因此,智慧的人總是在商機來臨之前,就比別人搶先一步行動。這樣做的結果是公司越做越強,越做越大。反觀那些消極被動的人,不管他本人具有多麼精深的知識,但由於他的拖延、等待,商機一次又一次地被錯過,而公司的發展也會因此止步,甚至會萎縮和消亡。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一招領先,招招領先。這是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經常對員工講的一句話。他這樣要求員工,自己更是這句話身體力行的實踐者,富士康集團在30年的時間內持續壯大,並連續7年入選美國《商業月刊》全球信息技術公司100強排行榜,連續3年中國出口創彙第一名。富士康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與其總裁郭台銘無論做什麼始終抱著比他人領先一步的工作態度有極大的關係。正因為認識到積極行動、事事比別人領先一步,就能搶占先機,富士康才成為全球代工之王。

在業界,郭台銘是一個最善於發揮主動性、搶占市場先機的人。他不像某些公司的管理者那樣,喜歡坐在辦公室,把所有的事情計劃周全後再發號施令,讓下級去執行。隻要是他認準了的機會,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他都會在第一時間搶在別人前麵去做。

一次,美國一家公司的一位采購員準備到台灣采購一大批計算機方麵的產品。為了爭取到這個大客戶,台灣幾家大型的計算機代工廠都派出人馬去機場等待采購員下飛機,準備把對方接到自己的公司。一家計算機代工廠的主管親自帶隊,以為誌在必得,一定能把采購員接到自己的公司。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出關大廳裏,他看見廣達董事長林百裏親自出馬,率領工作人員也在這裏等候。看著對方強大的陣營,這位主管心中歎道:沒想到一開始就落於別人下風,自己已遲到了一步。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和林百裏一起等待那位采購員,心裏想著至少可以和對方打個招呼。飛機降落後,各公司派出的迎接代表都往接機口湧去,誰都想把這位財神爺請回家。然而令眾人大跌眼鏡的是,當那位采購要員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時,他的身邊卻多了個郭台銘。他倆邊走邊談笑風生,所有的接機人員都愣在了當場。

原來郭台銘早就掌握了對方的行蹤,並搶在競爭對手的前麵,在客戶轉機來台時,巧遇他,並和他搭上同一航班回台。郭台銘僅僅比別人領先一步,就為公司爭取到了一大筆訂單,因為那位采購要員和他一起回到了富士康的總部。

由此可見,比別人領先一步是非常有必要的。策略再好,管理能力再強,但遲遲不行動,一切都是枉然。

某些人常常忽略了領先一步的重要性。當他們做好某一產品進入市場的準備工作後,還來不及上市時,就發現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已占領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當他們組織科技人員攻克某一產品的技術難關,還來不及慶功時,就發現競爭對手已先他們一步推出了同類產品;當他們準備與某外企共同開發一種極具市場潛力的新產品,並簽好合作協議時,卻發現市場上剛推出這種同類產品,而且產品一上市就受到了歡迎;當他們準備把繡球拋向某技術權威,欲請他為公司的顧問,以增加公司的知名度時,該權威已於一天前接受了其競爭對手公司的邀請……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公司要想生存、發展和壯大,我們每個人就必須摒棄自身決策緩慢、遇事猶豫不決等不良習慣。當我們在工作中決策果斷,行事迅速時,公司就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