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2 / 3)

隻要嚐試擬訂行程表,原本淩亂不堪的各種預定計劃,就會顯得條理井然起來。人們之所以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究其原因是由於總在工作即將終止之時,趕緊手忙腳亂加班熬夜之故。這種做法,經常導致工作水平下降。總之,及早著手準備才是快速完成工作的保障。

如果能夠擬訂行程表,設定進修時間、休閑時間、與家人溝通的時間,自己和家人都將因此取得默契,步調一致。此外,通過與家人的溝通,不但可以減輕日常生活的緊張壓力,而且能夠使你湧現新的活力。

先憂後樂乃是時間計劃的基本原則。把這種個人時間管理模式推薦給家人,可有效避免和家人發生衝突。

讓我們來看一看一個具體的周末假日行程表。

首先,所謂周末假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呢?

一般的看法是從周六早上到周日晚間為止。不過如果想要利用周末假日,充分爭取時間進行自我啟發的話,這樣看是不行的。

所謂周末假日是從周五晚間到周一早上為止的時間。如此解釋的話,就有將近三天的假期可資運用,無妨將它當著一個整體時段來加以掌握。

倘若這種理念成立的話,周五晚間的度過方法就變得十分重要。

周六和周日,還是應該早起。如果失之嚴苛的話,恐有難以持續之虞,因此不妨稍微放鬆,比平日晚起一兩個小時也沒關係。盡可能和家人共用早餐為宜。

其次,要將周六、周日的上午定為主要進修時間,不足的部分排入周六、周日的晚間。周日晚間不排計劃隻管就寢,周一早上提早起床也就可以做到。

一般而言,周末假日要將工作暫且付諸腦後,好好地調劑身心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不過,有件事情非常重要,就是必須為下周一開始的工作預先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等到下周一早上再來定下下周的進修行程表,事實上已經太遲了。本周日晚間才是思考並定下下周行程表的絕佳時機。

做好規劃是對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怎樣做才能讓時間升值。高效做事就要養成對時間做規劃、訂計劃的習慣。

先思考後行動,磨刀不誤砍柴工

很多人一生都在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不敢讓自己有絲毫的停歇,但是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都無法取得好成績,得到豐厚的薪水,這恐怕跟他們沒有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先思考後行動,磨刀不誤砍柴工。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一個以砍柴為生的老人有兩個兒子,老人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他希望在臨終前讓兩個兒子學會養活自己。

於是,老人拿出兩把鈍斧頭,給兒子們一天時間,讓他們去砍柴,看看他們到日落時能砍多少。

大兒子為了讓父親高興,急急忙忙地拿著斧頭進了樹林,二話不說便開始砍樹。可惜斧頭實在太鈍了,他累得滿頭大汗,一天下來也沒有多少成果。

小兒子比較聰明,一動手就發現問題所在,他停下來,不慌不忙地把斧頭磨得鋒利無比,再砍樹就輕鬆多了……

日落之時,老人看著兩個大小不一的柴捆,搖了搖頭,對大兒子說:難道你不覺得斧頭很鈍呀?大兒子吞吞吐吐地說:我也知道斧頭鈍,我……我是為了抓緊時間,才沒顧得上磨。老人語重心長地說:時間是要抓緊,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蠻幹是不行的。

同樣的技術、同樣的力氣,如果斧頭不一樣,工作效率肯定不同,小兒子的斧頭足夠鋒利,工作效率就高;大兒子怕耽誤時間而不磨斧頭,費的力氣更大,浪費的時間更多,工作效率卻很低。

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刀磨快了,才能砍到更多的柴。通過學習提升能力如同磨刀之於砍柴,不僅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會大大提高自身的各項素質,從而達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年輕時曾經在一家電器商店當過學徒。同時在這家店裏幫工的還有另外兩個學徒,他們都是同時進入這家商店的。開始時,三人薪水很低,另兩個學徒時常發些牢騷和抱怨,對工作日漸馬虎起來。

鬆下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電器方麵的事情,這次到了一家電器商店工作,麵時著那麼多的電子產品,他感到了自己的無知。他每天都比別人晚下班,用這些時間閱讀各種電子產品的說明書;同時其他兩個同事外出休閑的時候,他參加了電器修理培訓班。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電器知識上麵,因為他下決心要成為這方麵的行家。

終於,通過不斷的努力,他從一個對電器一竅不通的學徒變成了一個能夠給顧客清楚明了地講解電器知識的專家,並且還可以自己動手修理與設計電器。這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店主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裏,對鬆下的這種學習精神非常賞識,不久便將他由普通學員變成了正式員工,並且將店裏的很多事情都交給他處理。這為鬆下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之相反,他的兩個同事最後的結局卻是,因為一直沒有學識上的進步,最終隻能被商店解雇。

隻有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礪自己能力的刀鋒,才能恢恢乎遊刃於問題之中,才能登上職業金字塔的最頂端。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努力鑽研,讓自己成為這個職業領域的專家。如果你是工作方麵的行家裏手,你就能輕鬆地創造出他人無法創造的業績,贏得良好的職業聲譽。

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工作,不管你所在的公司條件是好是差,隻要你靜下心來鑽研業務,堅持不懈地努力,你就能達到專家的境界,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精通它!讓這句話成為你的座右銘。如果你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積極地學習行業知識,讓自己成為公司裏的專家員工,那麼有朝一日,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名以一當十的員工了。

計劃能使工作事半功倍

我們都知道,目標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或者說,任何一個長期目標,都要分割成若幹個短期目標和中期目標。那麼,你需要對這些目標進行管理,對自己的工作做一個計劃。倘若不這樣做,就很有可能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潭或是對目標喪失信心,這樣就同樣是等於沒目標。請記住:計劃有序,才能向目標邁進!

李晉是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一天早上,和平常一樣,李晉走進辦公室,看到桌子上有一堆助理新送來的材料,他感到很頭疼。但是迫於工作需要,他隻好靜靜地坐下來,認真地審閱。之後,他發現自己的郵箱裏來了幾封新郵件,他打開一看,是幾個普通的客戶,但他還是耐著性子一一回複。過了一會兒,他的助理走了進來,對他說:經理,有一位客人想見你。

李晉正為這些郵件心煩意亂,同時他還想起兩個小時後,他要麵試幾個新應聘的業務員。煩躁之中,他不在意地說:讓他先在客廳等一會兒,我馬上就過去。

10分鍾過後,李晉才從這些漫無邊際的郵件中抽出身來,他幾乎都快忘了會客這件事。等到助理再次催促他時,客人已經很焦急了。當李晉走過去時,客人正在房間裏來回踱步,李晉露出職業的笑臉,說:真不好意思,我太忙了,實在抽不開時間。

客人聽完這句話,淡淡地說了句:既然你實在沒時間,那麼我們改天再談吧。說完就走了,李晉也絲毫沒在意。

第二天,公司就解除了李晉的職位,因為那是一位有意與公司合作的大客戶,李晉的行為使得那位客戶對該公司喪失了信心,取消了自己的合作計劃。而李晉的行為——盡管隻是怠慢了一位客人,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卻難以估量。

李晉的被辭退,難道隻是一個偶然現象或者隻是因為他運氣不好嗎?顯然不是。可以說:以李晉的工作方法,即使這一次他能僥幸隻是錯過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客人,沒有為自己帶來損失。那麼遲早也會有一天,他還是會因為缺少計劃,而麵臨職場的敗局。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對於一個缺少計劃的人來說,失敗是遲早的事。

其實,李晉並不是很忙,他隻是沒有規劃好自己的工作,沒有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沒有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倘若他能在工作時給自己製定一個計劃,按照工作內容的重要性有序地進行,這樣就會提高效率,也不至於帶來那麼大的損失和災難。

生活中很多人總是輕視時間,無節製地浪費時間,更準確地說就是混時間,到頭來表現平平,一事無成。也有一些人,他們由於缺少計劃,總是覺得時間太少,時間不夠用。那麼,讀完這段故事,你是否應該為自己設計一個方案,留出一定的時間餘地呢?你是否應該給自己的工作列一個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呢?

沒有計劃,就等於是在浪費時間;沒有計劃的工作,就等於是無價值的工作。很多人,每天工作都很賣力,總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工作卻毫無起色。他們總是抱怨老板不給自己升職,總是抱怨自己機遇不佳。但他們不明白:由於自己的缺少計劃,時間被浪費在了毫無價值的事情上。這樣,工作和生活,兩頭都不討好。

很多成功人士他們並不是每一秒鍾都在工作,他們更善於安排設計自己的時間,從而有序有效地工作。

你是一個有計劃、高效率的人嗎?不妨檢查一下自己:從早晨起床到來到公司,你一共花了多少時間。打個比方,有的人,刷牙用3分鍾,洗臉5分鍾,吃早點20分鍾,趕往單位的路上需要半小時。而你,家並不比他遠,卻在這個過程中花了近兩個小時,這就說明:你是一個做事情缺乏計劃和秩序、低效率的人。雖然這隻是一天中的一小部分,但卻反映了你做事的條理性。

有一句話說:造物主不可能做到平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外貌、智慧和出身,但有一樣東西卻是平等的,那就是時間。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受時間影響的。沒有好的計劃,人生必然要麵對挫折與失敗。沒有計劃而盲目地追求結果,你將會陷入失敗的沼澤地。

做好計劃是靠近目標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是有目標的,甚至是遠大的目標。比如說:成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擁有自己的公司、賺夠100萬、成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等等。然而,當我們向目標邁進時,又往往感到茫然:目標似乎離自己太遙遠了,如何才能實現呢?

不得不承認,人生是一段很複雜的旅程。除了工作,我們還要生活,還要學習,還要娛樂。我們不僅要麵臨工作的困擾,還要麵臨感情的困擾、經濟的困擾、家庭的困擾、孩子的困擾、人際關係的困擾,等等。而且,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會遇到失敗、低穀以及暫時的挫折,有時甚至還會遇到毀滅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給自己的目標製定一個計劃,我們很可能偏離自己的目標,甚至是對目標感到灰心,從而重新讓自己陷入一種毫無價值的複雜與混亂之中。

如何計劃自己的目標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例子:

普利策約瑟夫兒時的願望就是要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想在新聞界幹出一番事業。然而,天意弄人。1865年,美國內戰爆發,他不得已成了一名軍人。然而即使在戰火中,他的目標也仍未改變,理想的火花,一直在他的心頭閃耀。

退伍後的他,已經年紀不小了。他開始製定計劃,向新聞工作者的目標邁進,他利用業餘時間刻苦學習,博覽群書;他開始努力去認識新聞界的人士,就是在圖書館裏,他結識了一家德文報社的負責人。1868年,他通過此人介紹,成為《西方郵報>的記者,終於進了他夢寐以求的報社。

一進入報社,他開始作出詳盡的計劃,一步步朝自己的目標接近。他無數次地鼓勵自己說:我要利用我生命中的一切時間去完成我的事業。

他從一名普通的記者,很快成為這家報刊不可缺少的編輯。但他仍不滿足,他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為了同當地那些墨守成規的報紙爭奪發行量,他采用大量的煽情主義新聞,這種新聞手段在19世紀末的美國,以富有人情味,極具誇張的手法,受到讀者的青睞。他終於成功了,也由此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個傳奇人物。

普利策並非新聞科班出身,他從一個退伍軍人變為新聞人傳奇,這在常人看來,簡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他為什麼能成功,答案就是:目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