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人才匱乏,之前公司的技術人員根本跟不上新的公司戰略,由於從事生產研發工程安全防護設施的人才都很專業,即使同類行業也由於技術不同對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樣。為了讓公司重現活力,公司於兩年前在某專業性大學聘請了三位高級人才,和招聘普通員工不同的是,這三位高級人才剛進入公司便被安排進祝小強所在的技術部,直接參與技術研發。經過一年多的磨合,他們在各自崗位上成績相當不錯,這一點讓祝小強所在公司的人力經理很是得意。
但到情況急轉直下,一些問題開始逐漸顯露出來。這三個人先是憑借手中掌握的技術拉幫結派,居功自傲;繼而通過祝小強要挾公司,以滿足他們過分的個人欲望。這三個人相當於一個小幫派,其他員工也很難和他們相處,因為手裏掌握關鍵的核心技術,三個人總覺得比別人高一頭。
作為三位高級人才的直接領導,祝小強感到很惱火。但鑒於這些人掌握著公司的核心技術,也隻好忍氣吞聲,一邊在他們之間周旋,一邊苦想對策。祝小強幾乎陷於兩難境地:若直接炒掉他們,公司正處在轉型期,風險太大;若是任由他們拉幫結派,又會造成人心渙散。
為了讓公司走出困境,祝小強決定製衡他們。於是祝小強聯絡公司其他的技術人才組成了另外一個幫派。於是公司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個幫派之間內耗不斷,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而爭得不可開交,甚至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兩個幫派竟然大打出手。終於,公司董事會主席楊軍先生知道了此事,但是為了能夠讓公司正常運營,隻得將公司一分為二,祝小強和另外三個技術高管分管不同的公司。一年之後,由於殘酷的市場競爭,兩家剛誕生的公司破產了。祝小強為當初的決定感到懊悔不已。
作為一名高級管理人員,祝小強為一己私怨,結成小幫派,最終造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麵,這是祝小強始料未及的。公司裏拉幫結派,目的無外乎有兩個:其一是形成自己的派係打擊其他的同事,積累更大的力量進行內訌;其二是經營自己的勢力,培植自己的死黨對抗領導,伺機取而代之。但是這樣的拉幫結派給公司造成的傷害是最大的。
與同事精誠合作,1+1>2
希爾頓連鎖酒店創始人康拉德希爾頓講: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其效果並不像1+1=2那樣簡單。兩人協力的結果,可能3倍甚至5倍於一個人的力量。相反,如果相互不合作,效果可能是0。
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人才的競爭,更是優秀團隊間的競爭。單個的人才好比一粒晶瑩圓潤的珍珠,對於一個團隊來講,當然是上乘的珍珠越多越好。如果這些珍珠不能有效地被一條線穿起來成為項鏈,終還是一盤散沙,沒有多大價值。隻有團隊成員們緊密團結、精誠合作,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才能為企業構築起一道攻不破的防線。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七八隻黃蜂同時關進一個密封的小木箱裏,幾天以後將箱子打開,發現木箱的四壁分別多出了七八個小洞,每個洞裏各有一隻死去的黃蜂。而這些小洞,最淺的也超過了木板厚度的一半。也就是說,隻要這些黃蜂在危急關頭能夠團結合作,每一隻都在同一個位置輪流鑽上一段,那麼完全可以輕易鑽破木箱,化險為夷,走出絕境。可遺憾的是,它們隻顧各自逃命,最後全部命喪黃泉。
這就是個人單打獨鬥,不能與同事並肩作戰的結果。
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見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獅子來了;如果見到獅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發怒了;如果見到成群的獅子和大象集體逃命的壯觀景象,那是什麼來了——螞蟻軍團!
這則古老的寓言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1.螞蟻是何等的渺小微弱,用大拇指和食指就可以把它捏死,但它的團隊就連獸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
2.哪怕個體很弱小,但隻要能團結起來,就會變得很強大。
3.螞蟻是最有團隊精神的動物,它們成員之間通過協作,形成一種勢如卷席的強大力量,值得我們學習。
在NBA流行一句玩笑話:限製科比贏球的方法,就是讓他一個人投籃。因為在NBA這樣的明星文化中,大家都曉得角色球員是不可或缺的,在現代社會的複雜交易中,沒有誰可以一個人去贏,我們必須依賴團隊的力量。
迪斯尼公司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娛樂王國,與其他企業不同,它是創意工業的基地。這裏融合了從導演到攝影、繪畫、剪輯等工作不同卻又相互聯係的團隊成員,所以加強溝通、順利實現工作目標顯得異常重要。為此,必須建立上下級、同級之間的融洽合作關係。為了完成一部優秀的卡通片,製作動畫片的總裁、經理和董事會副主席等人要一起討論來自各個部門的意見,從而確定最佳方案。接著,要與導演、藝術指導、幕後指揮等一線工作人員具體討論動畫片的製作與構想,直到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在整個過程中,領導之間的層級關係淡化了,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彼此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實現良好的溝通。
在迪斯尼公司,沒有人可以對一部動畫影片宣稱擁有所有權。大家來自不同的部門,在合作中建立起互相挑戰、相互支持的協同工作方式。通常,製片人在組建一個團隊時,會注意到不同工作人員的性格特點,因為在才能與特長之外,這一因素發揮著大家能否實現良好合作的決定作用。
動畫片是合作的結果,如果不能加強溝通,整個工作目標的實現將會化為泡影。在迪斯尼公司,同事之間達成合作是團隊高效運作的法寶。
古人雲:人心齊,泰山移。在工作中,僅靠一己之力就能出色完成任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團隊合作的時代已然到來。因此,在工作崗位上的員工,隻有學會通力合作,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工作不分分內和分外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在工作中,就不要過分強調分內分外。分內的工作是你應該也是必須完成的;而分外的工作則是你在時間允許且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能盡量去多完成的事。
平庸的人隻求幹好分內事,優秀的人努力爭取分外事。在工作中,兩者有一個最大區別就是:平庸的員工非常滿足於把自己的分內事做好,而優秀的員工則拚命地給自己多找些分外事做。這些優秀的員工是有勁沒處使嗎?當然不是,當精明的平庸者在嘲笑缺心眼優秀員工時,自己卻成了最大的傻瓜。
做好分內事,是一個人立足的基礎,但也僅僅是能立足而已;做好分外事,才能很好的發展,更廣泛地觸及各種知識和資源,從而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職場上,很多人本著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閑事莫插手等思想安分守己。殊不知這種想法已經嚴重阻礙了一個人進取的腳步。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隻有活躍者,多做事情者才能成為優秀的青睞對象。職場需要的是能打能跳能折騰的人,安分守己者前途注定與優秀無緣。
試想一下,如果此時你站在管理者的位置。在你的麵前有兩個人,一個人隻管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另一個人除了可以幹好自己的分內事情,還能幫企業解決一些難題,你會青睞誰?你會給誰晉升的機會?不用問,當然是後者。
董明珠是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在國內的名氣同打工皇後吳士宏不相上下。她憑什麼能成功?憑的就是把分外事也當作分內事的那種幹勁。
董明珠剛加入格力,被派到安徽蕪湖做市場。她的前任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貨給了經銷商,幾十萬元貨款卻沒有收回來。公司並沒有把收款的任務交給董明珠,所以她完全可以不管不問,專注地開拓自己的業務。可董明珠不這麼認為: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別人欠公司的錢,自己有責任把它要回來。就這樣,她跟那家不講信譽的經銷商硬磨上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錢雖沒要到手,但貨要回來了。當貨搬上卡車的時候,她衝著那家經銷商說:以後再也不跟你們做生意了!
這次狗咬耗子的要債行為讓公司看到了董明珠的強硬和她的商業才能。很快,她就從數百名業務員中脫穎而出,直至成為銷售經理、總裁。2003年,曾有企業欲以5000萬元年薪挖她走。2007年,董明珠第二次捐建學校。她現在是不折不扣的財富女人,她走過的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工作有分內分外之分。有些人會把分內的工作做得很好,但對分外的工作就淡然處之,甚至事不關己。很多員工在工作中,最容易出現的思想誤區就是:過分強調分內分外,認為隻要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完了就行了,其他不該自己完成的活兒,就是有能力完成也不去做。
工作中,有的員工經常會有這樣的一種想法:我多做了,又沒有人給我加工資,我幹嗎要做這樣出力不討好的事?這樣的工作態度肯定得不到上司的賞識,也得不到更好發展機會。而那些對分內工作盡職盡責,分外的工作隻要有益於他人、有益於企業也會熱心去做的人,則一定贏得同事的尊重和敬仰,也經常會受到領導的器重和組織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