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始終做到眼裏有活,並能將這些分外的工作做好的員工,往往會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也會成為領導眼裏最可愛的員工。
所以,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別局限於做自己分內的事,抱著這種工作態度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領導、老板、委托人和惠及到的人都會關注你、依賴你,從而給你更寬的平台、更多的機會。每一個成功者,都不隻是局限於做了自己分內的事才走向成功的,他們做得總是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也多一點。
賓利先生最初為羅孚工作時,職務和薪水都很低,但後來他很快就成為羅孚先生最器重的人,羅孚先生任命他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
賓利之所以能平步青雲,秘訣就在於,在工作中他從不局限於隻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初在羅孚先生身邊工作時,賓利就細心地觀察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中層管理者和員工都回家了,可羅孚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加班,一直到很晚。因此,賓利決定,下班後自己也留在辦公室裏,看羅孚先生是否需要什麼幫助。
在加班的過程中,羅孚先生經常要找尋一些資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由他自己來做的,這占用了他不少寶貴的時間。很快,他發現賓利也在辦公室,並經常主動要求,看有什麼可以幫忙的。自然,羅孚就會安排一些工作給他。
時間長了,羅孚逐漸就養成了安排賓利做事情的習慣,並經常對他委以重任,以至後來任命他為其下屬公司的總裁。
做分外事,更容易為自己贏取人脈。因為你做了分內事,別人認為那是你應該做的,並不會有任何感激;而做分外事,哪怕隻做了一點點,就會讓別人感激不盡,從而積累起人脈。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無論何時,有人脈就有財脈。
堅持每天都為企業做一些有益的分外的事,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素養,這種素養能影響你身邊的人,也能使自己變得更加敏捷、更加富有激情。眼裏永遠有活,做事積極主動,能盡職完成職責範圍以外的事的人,不但會驅策自己快速前進,更能贏得輝煌的未來!
看看那些隻求分內的工作盡職盡責,老板、領導沒有安排的工作,或者是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就不去主動做的員工,他們的工作往往也是平淡、平庸,不會有突破,更不會有建樹。
作為領導,都喜歡那種在完成本職工作後,能主動幫助其他人完成工作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在幫整個團隊。賓利也正是具有這種不局限於隻做自己分內的工作的作風和態度,才得到了羅孚先生的肯定並受到重用。
所以,請記住: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都別局限於隻做自己分內的事,做一些分外的有益的事,也許會占用你的休息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賞識和需要,從而給你更寬的平台、更多的機會。
合作是實現共贏的必經之路
叔本華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隻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合作是團隊團結和信任的紐帶,隻有與他人共享資源和機會,才能在團結互助的氛圍下合作共贏。
邁克爾喬丹在結束自己的籃球生涯時說:在別人看來,我站在籃球世界的頂端,每當聽到這樣的讚美,我都感到惶恐。我所取得的任何成績都是和隊友們以及教練一起努力的結果,還有讚助商和每一個支持、鼓勵我們的球迷們,榮譽屬於你們每一個人,我隻是幸運地作為代表,一次次地領取獎杯。
喬丹在每一場比賽中都和隊友團結一致,爭取勝利,和大家一起分享勝利的喜悅。正是喬丹這種無私的合作精神,皮蓬等一大批NBA巨星才甘於做配角,緊緊地團結在喬丹周圍,為公牛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喬丹則毫無爭議地成為公牛隊的進攻核心和精神領袖。
平庸的員工不懂得分享的重要性,他們意識不到,隻有分享才能促進團隊的團結和企業的發展。優秀的員工懂得合作才能共贏。他們知道:在企業裏,任何成功都是群體團結勞動的結果,隻有合作才能避免勞而無功,隻有合作才能共贏。所以,優秀的員工都具有與同事一起分享勝利果實的好習慣。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碼頭分公司的孔祥瑞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被譽為藍領專家。他擁有150多項大大小小的發明和創新成果,為企業創造了8000多萬元效益。他專業技術一流,實戰經驗豐富,但是他從不自我保守,不怕別人超過他,而是常常把自己在技術方麵的方法和訣竅告訴別人。他說,在我工作的崗位上,許多發明和創新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把自己發明和革新的東西讓隊裏所有人都掌握是好事,可以創造更高的效益。
像孔祥瑞一樣優秀的員工都能夠與同事分享成功,因為他們知道:任何成功都是團隊智慧的結晶,是共同勞動的結果。分享能更好地促進團隊之間的合作,共同推進企業向前發展。
懂得合作是一種聰明的生存之道。很多時候,與人分享自己的擁有,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單贏不是贏,隻有共贏才是真正的贏。多個籬笆多個樁,多個朋友多個幫,隻有懂得合作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周圍同事和朋友的幫助,才能聚合眾人的力量走向成功。
合作是實現共贏的必經之路,贏的真正意義是實現目標,而不是對立的雙方爭個你死我活,分出曲直高低。所以,要競爭更要會合作。懂得合作,才能在有效的時間裏達到更多的目標,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向狼群學習團隊精神
應該說,在動物界,狼並不是上帝的寵兒,也不屬於絕對的強者,尤其是在食肉動物中,狼沒有絲毫優於其他動物的身體條件。它沒有絕對的速度,也沒有龐大的身軀,即使是它唯一的武器——鋒利的牙齒,也是絕大部分食肉動物都有的。
然而,狼卻頑強地在地球上生存了下來,即使人類曾經對狼進行大規模的屠殺,狼仍然生存至今。狼,這種生命力極強的動物,在其生存的100多萬年間,曾遭遇過無數次人類的獵捕及其他動物的攻擊,但是它們一直頑強地生存著。可以說它們是動物界最有生命力的種群。這的確是一個奇跡。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狼的生命力如此頑強?是什麼讓狼在自然界弱肉強食的法則和人類的捕殺麵前生生不息呢?
是團隊精神!狼群最偉大的品質就是它們的團隊精神。我們幾乎可以將狼群的行動看成是合作的隱喻。
在廣闊的草原上,大雪過後,大地白茫茫的一片,許多動物都已進入了冬眠。由於狼群很少貯存食物,所以它們必須出去尋找食物。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尋找食物是非常困難的。狼群必須保存自己的體力,因為往往奔波忙碌數天以後,仍然一無所獲。如果狼群不盡量地保存自己的體力,那麼連續的勞累再加上饑餓和嚴寒的折磨,它們很可能就會丟掉性命。聰明的狼群在這時采取單列行進的辦法,一頭接著一頭,這樣它們就能保證隻消耗最少的體力。跑在最前麵的狼體力消耗最大,它必須在厚厚的雪地上踩出第一行腳印,這樣後麵的狼就能節省許多的體力。領頭的狼跑不了多久就會疲憊,這時它就會自動退到隊伍的最後麵,休息一下,養精蓄銳,以便能夠保存體力,繼續戰鬥。
再來看看狼群捕獵時的場景。狼群在圍獵時,有嚴格的戰術和紀律。每頭狼都有自己的任務,任何狼都不能擅離職守。有些狼做先鋒,去騷擾獵物;跑得快的狼去圍追或堵截獵物;強壯的狼去獵殺強壯的獵物;弱小的狼去獵殺弱小的獵物。一切任務都分配得井然有序。
同時,狼群不但懂得彼此合作,而且會與其他動物合作,比如與烏鴉合作。當烏鴉在高空中發現受傷或死亡的獵物時,它就會把消息傳遞給狼群,並引導它們到達獵物所在地。捕獲獵物後,狼群用尖銳的爪子撕開獵物的軀體,然後與烏鴉分而食之。
正是這種合作精神,讓它們雙方在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中,成為100多萬年來生命力極強的動物。
羚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動物之一,但它們卻常常成為狼群捕食的對象。為什麼?除了羚羊本身弱小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沒有互相保護的團隊精神。遇到敵人襲擊時,羚羊就會分散逃跑。分散開的羚羊即使跑得再快,也逃不過狼群的圍追堵截。
著名作家薑戎在《狼圖騰》一書中描繪了不少有關狼的故事,特別提到了鮮為人知的狼性文化。在他看來,狼性文化其實就是狼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和協同作戰的團隊精神。
攻擊目標一旦確定,頭狼發號施令,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聲此起彼伏,互為呼應,有序而不亂。待頭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奮勇向前,佯攻者避實擊虛,助攻者嗥叫助陣。這種高效的團隊協作精神,使它們在攻擊目標時往往無往而不勝。
的確,獨狼不是最強大的,但狼群的力量則是空前強大的。
如今,任何企業間的競爭,不僅僅是戰略、財力、關係、單個員工等單方麵的競爭,更是一個團隊與另一個團隊的精神競爭。在競爭中,隻有那些有著像狼一樣的合作精神的團隊才有可能獲勝。
合作成就大事業
團隊講的是協作和合力。在團隊內部,人人都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工蜂。團隊內部的成員,隻有互相信任、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才能夠達到發揮團隊最大力量的目的。
平時會聽到有些員工這樣抱怨:我每天工作這麼努力,而有些人天天在那裏混日子,要是他們都像我這樣工作,就會有更大的成果。其實,這種想法是團隊意識不強的表現。因為即使你的同事真像你說的那樣,那麼你抱怨他也是無濟於事的。相反,互相抱怨反而加劇了部門之間的對立、同事之間的隔閡,不但工作壓力更大,而且工作中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更大,對個人成長和團隊協作造成更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