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會給予你百倍於平常的能力和智慧。因為自信的心能夠打開想像的心鎖,讓你能夠馳騁在理想的空間,賦予你實現夢想的關鍵元素——足夠的能力和智慧。
你或許也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在你的周圍,那些十分自信的同事總能把工作完成得很好。而在你眼中,這些工作常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是到了他們那裏,一切都迎刃而解,也因此,他們越來越受老板器重。
此時此刻,在了解了自信的魅力後,相信你不會再對他們投注那麼多的驚歎和質疑。要知道,如果你自己擁有了足夠的自信,同樣也有能力化腐朽為神奇,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當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時,你必須了解這些工作為什麼被譽為不可能完成。針對工作中的種種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戰力,如果沒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剛鑽,再攬瓷器活兒。須知道,挑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常有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而你的挑戰力往往使兩者隻有一線之差,不可不慎。
但換言之,如果你對自己的挑戰力判斷有誤,挑戰之後讓不可能完成變成現實,千萬不要沮喪失望。聰明、成熟的老板,一定不會隻看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他決定你是否應該受到器重,還會觀察你的敢於挑戰的工作態度和頭腦的運用。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沒有一種挑戰會有馬到成功的必然性。所以,你依然是老板喜愛的職場勇士。同時,你所經曆的、所得到的,都是膽怯觀望者們永遠都沒有機會知道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敢嚐試。
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
對於盡職盡責的人來說,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他們不會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習慣於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每個人的身上都蘊涵著無限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彼得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隻是一個普通的推銷員。他奮起的動因是他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可以和顧客成交的機會。於是,他製定了嚴格的行動計劃,並在每一天的工作當中付諸實踐。兩個月後,他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進展,發現業績已經增加了兩倍。數年以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驗證著這句話。世界上所有完善的表現都是建立在追求卓越的精神基礎之上。
納迪亞?科馬內奇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贏得滿分的體操選手,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完美無瑕的表現,令全世界為之瘋狂。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納迪亞?科馬內奇談到她為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以及如何維持這樣的高標準時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就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普通人意味著必定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而是應該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一般人認為還可以接受的水準,對於像納迪亞?科馬內奇這樣渴望成功的人而言,卻是無法接受的低標準,他們會努力超越其他人的期望。
在這樣的追求過程中,隻要不是出類拔萃的表現,都不可能讓人獲得滿足,進而心安理得。甘於平庸的人並不能稱得上對自己負責。隻有把卓越當成自己的工作標準,不斷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這樣才能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有一個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漫不經心。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公司的一個項目做一個企劃方案。
這個年輕人為了講效率,隻花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上司。他的上司一看就給否定了,讓他重新起草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給上司。上司過目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但還能用,就把它呈送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那個年輕人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愣,沒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麵前,年輕人一句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返回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重新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呈送給了老板。老板依舊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心裏還是沒底,沒敢做出明確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再仔細斟酌、認真修改方案。
這一次,他回到辦公室裏,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從頭到尾又修改了一遍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仍舊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這是我認為最滿意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經曆過這件事情之後,這個年輕人工作得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工作中隻有盡職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一個人永遠都不要對自己說做得已經夠好了,隻有力求完美才稱得上是對工作負責。
事實上,無論客戶、上司還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時候並不多,他們提出的要求,都是迫於某種需要。客戶擔心產品出問題,上司怕工作質量影響業績,老板則更是迫於市場的巨大壓力才嚴格要求,因為他從來都無法對市場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場是無情的,有時可能隻比競爭對手稍遜一點點,就會被淘汰出局。
當每位員工將做到最好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最好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在短期內隻會給你的上司和公司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長此以往,它卻可能毀掉你的企業,影響到你個人前途的發展。
將卓越當成唯一的工作標準,是一句值得每個人銘記一生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敷衍了事、糊弄工作的態度,終致一生都處於社會底層。細想一下,你的內心也應該有所觸動吧!
同舟共濟才能達到共贏
在企業這條船上,老板就是船長。這個職位所給予他的,不僅僅是權力和地位,還有責任,他要考慮船的航向,要避免船觸暗礁或冰山,要保障一船人的安全。因此,我們就應當與老板同舟共濟,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大可能地分擔老板的壓力,和老板一道,讓企業這條船駛向成功的港灣。
小李和小王是大學同學,畢業後一起到南方,通過招聘會到了一家計算機軟件公司,負責某種辦公軟件的設計開發。這個公司規模很小,是國家允許注冊該類公司中最小的,執照上寫得清清楚楚:注冊資金10萬元,連老板在內是七八個人來五六條槍(電腦)。他們之所以願意去,一是背井離鄉急於安身,二是因為老板給股份的承諾。老板比他們大不了幾歲,看上去一副書生模樣,態度很誠懇。可是進去才知道,連這10萬元都可能有水分,僅從他們的辦公條件就可以判斷:一間廢棄的地下室,陰暗、黴臭、潮濕。天一下雨,天花板上凝聚而成的水滴源源不斷地往下流,電腦上都要罩著厚厚的報紙。辦公區連個衛生間也沒有,而且出門就是大排檔,油煙灌進來,熏得人直流眼淚。他們的產品市場前景看起來很好,但資金的瓶頸隨時有可能將美好的夢想扼殺於萌芽狀態。最要命的是,產品沒有品牌,隻好賒銷,遲遲收不回欠款,資金儲備少,連員工的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由此可見,這樣的公司與那些實力雄厚的公司很難競爭。
三個月後,小王動搖了,勸小李也不要幹了。有的是好公司,幹嗎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股份?老板連他自己都無法自保,哪裏還有股份給你?
不久,公司資金鏈條斷裂,瀕臨絕境,留下的幾個人也走了,隻剩下小李和老板兩個人。看著老板年輕而憔悴的眼神和孤獨而堅定的背影,小李反而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原本也是個不願服輸的人,這時,他對公司的使命感和老板已經沒有區別,他想他能夠做的就是和老板風雨同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精益求精,將產品做好。
半年後,老板籌措到了新的資金,公司重新運轉。產品由於質量好,買家願意先付款了,公司局麵開始峰回路轉。他們還成功地說服一家實力雄厚的投資公司出錢,推出一種早就被他們認定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新型辦公軟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軟件的研製中去,常常吃住都在地下室,半年後終於推出了完美的產品,產品上市後供不應求,他們終於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接下來,公司開始招兵買馬,發展壯大,短短的幾年工夫,就成為行業內大名鼎鼎的軟件公司。小李也被提拔為公司的副總兼技術總監,月薪可以拿到2萬元。
年終,老板和小李同遊澳大利亞,他們在陽光明媚的海灘曬著日光浴,回首往事,感慨萬千。老板禁不住熱淚盈眶,他問小李:老弟,你知道我為什麼能支撐下來嗎?小李說:因為你是打不垮的,否則我也不會留下來。老板卻說:不,其實當人們紛紛離我而去的時候,我就想關門了。我從不懷疑自己的能力,但我當時已經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了。可是你讓我找回了信心,我想隻要有一個人留下,就證明我還有希望。感謝你!在我想躺下的時候,總有你這雙手在拽著我走。我知道,當時如果你走了,我肯定崩潰了!為了感激小李,老板給了他公司40%的股份。
戰場意味著生與死,每一個人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團隊的覆滅,因此在部隊裏,很容易理解同舟共濟的意義。在商場上,就沒有那麼深刻,因為即使出現一些失誤,也不會送命,不過是損失一些金錢罷了。當然,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承受一直損失金錢的局麵。企業如同一條大船,它需要所有的船員(員工)全力以赴把船劃向成功的彼岸,同時,這條船也承載它的船員(員工),避免他們掉入大海。大船一旦沉了,會有很多人失去工作,很多家庭的收入受到影響,這雖然沒有送命那麼嚴重,但是也沒有人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隻有大家同舟共濟,才有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