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2 / 3)

高某自作聰明、不懂服從,他的言行無異於宣告他比上司更具判斷力,而且他使用的判斷標準是他自己的標準,而非公司的。這樣的人怎能讓上司放心呢?

當你不能理解上司的決策,甚至覺得它存在問題時,作為一名下屬,你也應該先遵從執行。因為一個普通的員工可能並不了解真實的情況,很難斷定決策是對的還是錯的,而很多東西在沒有最終答案之前無法確定。身為員工,你的首要任務是不找任何借口,馬上執行。

毫無疑問,一個高效的企業必須有良好的服從觀念,一個優秀的員工也必須有服從意識。因為上司的地位、責任,使他有權發號施令,同時上司的權威、整體的利益,不允許部屬抗令而行。

遵從首問製,將問題執行到底

近年來,在服務行業中出現了一種名為首問製的處事原則。所謂首問製,就是在服務行業中,麵對客戶提出的服務要求,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員,不管是不是在自身的工作範圍內,和自身有沒有直接的關係,都要把他當著自己服務的對象,不要找理由去推托客戶要求你做的事,或是對客戶的一些其他要求不理會,應該積極主動地通過相關部門或是自己的努力盡量滿足客戶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做到讓客戶滿意。

一天,某公司接待處小阮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一位外地客戶需要接待一下,小阮忙詢問對方的有關資料。但是根據對方告知的相關資料,她並未查到今天有這樣一位客戶來公司,小阮便告知對方需要核實一下。

過了10分鍾,客戶說的確是小阮所在的公司發出的邀請函。於是,小阮又仔細查看了一下電腦上的客戶記錄,確認沒有這件事,小阮便詢問對方是誰發出的邀請函。客戶想了想,回答道:好像是營銷部發的。小阮聽後又進行查找,發現是有這件事,但是客戶的名字並不相符。

小阮把情況告知客戶,又打電話給營銷部,與對方重新核對了名字。原來是營銷部的人寫錯了,客戶方麵並沒錯。核實清楚後,小阮馬上聯係工作人員去火車站接客戶。同時,她告知客戶,接他的人會做個接客牌,並將客人的名字打到上麵。

掛機後,小阮又聯係車隊,告之其車次及抵達時間,並交代了接車事宜。然後,小阮通知服務中心打印一張接車牌,放至總台,轉交給車隊司機,並一再叮囑,由於車隊司機與客人的語言障礙,有關費用問題一定要等客人到店由接待員負責向客人解釋收取。

一切安排妥當後,小阮方才下班,這時已經是晚上8點。臨走時,小阮將聯係電話交給中班接班人,把一切交代清楚。

次日上班,小阮便聯係到客戶,詢問他:一切是否順利?客戶微笑著說:小姐,太謝謝你了!

此案例中,小阮把首問製詮釋得相當完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當客人有問題找到她的時候,盡管她並不是承辦人,但她主動承擔責任,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其次,當客人找到她的時候,她沒說自己不知道,而是盡力幫助客人解決問題。

最後,她主動與其他部門做好鏈接工作,把責任鏈條延續到底。

有的員工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可能會說這不是我的事,對此置之不理。優秀的員工,無論職務和權限大小,麵臨責任時都會把自己當做公司的一個窗口,毫不猶豫地承擔責任,遵守首問製原則。

遵從首問製反映出了優秀員工對工作的責任心,也體現了優秀員工高效的執行力。這樣的員工能為顧客提供更滿意的服務,同時也能為公司招攬更多的業務,從而為整個公司創造收益。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踐行首問製呢?

1.當客人有問題找到你時,不管你是不是承辦人,隻要是公司的事,你都要主動承擔責任,主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2.當客人找到你時,不能說你不知道,也不能說與你無關。

3.當客人找到你時,你就是公司的窗口,要主動與其他部門做好鏈接工作。例如,顧客買了手機之後還要買其他如電池、手機套等東西,你就要主動引導他到相應部門去買;如果顧客還需要下載手機圖片、鈴聲、電影、遊戲等業務,你也要主動帶他去公司增值服務區。這樣,既方便了顧客,也為公司增加了收入。

作為企業的員工,一定要力行首問製,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一個窗口,主動去落實責任,實現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的共贏。這樣你不僅從中得到了鍛煉,使自己變得更優秀,還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搏殺中立於不敗之地。

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每個優秀員工都應當是信守承諾的人,因為一個真正重視自己承諾的人,會自動自發、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重視承諾的人會為了承諾而竭盡全力,真誠地去踐行承諾,給大家一個有擔待、可托付的好印象。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誠說:如果想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出承諾。在做出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過詳細的審查和考慮。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困難,也要堅守諾言,貫徹到底。

清代顧炎武曾賦詩言誌: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信守承諾是一種堅守信用的處世態度和內在品格,這樣做人才踏踏實實。履行承諾是一個人責任心的高度體現,職場上亦是如此。

某企業老總給新招進來的一個研究生布置了一項任務,要求他完成一個戰略投資規劃方案,並要他在本周五下班前把方案交給秘書。到了周五下班時,研究生想把方案做得更完美,他覺得方案中還有一項內容不是很滿意,他想:周末老板肯定休息,不會有時間看方案,何不在周末把方案修改完善,等到周一再把修改好的方案拿給老板,這樣老板最後看到的方案質量很好,肯定能讓他更滿意。出乎他意料的是,老總周末出差去談一個項目,要帶這份方案去看,結果被他耽誤了事情,老板對此很不滿意,對他很失望。

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明白,按承諾把方案準時提交給老板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提交方案的同時,如果擔心質量問題,可以加個備注,說明方案中有需要修改和討論的地方,周一可以進一步提供修正版本。要讓領導對你放心,就必須做到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在職場中,不遵守自己的承諾,是責任心不強的表現,最終很可能因此而使自己蒙受損失。優秀的員工不會輕易去承諾某一件事,一旦承諾了,即使困難再大,也會努力做到。

程冉是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有一次,他和客戶外出用餐時,在不經意間提到他家鄉所釀的土產葡萄酒味道不錯。正巧客戶愛飲酒,對此十分感興趣,程冉便說了一句:有機會回家,我一定給您帶來一瓶。

3個月後,在與這位客戶的一次談判中,程冉真的給客戶送來了家鄉產的酒,讓客戶大為感動,因為他早就將這件事忘得一幹二淨了。他覺得程冉值得信賴。那次他們的合作很愉快,在以後的日子裏,這位客戶成了公司忠誠的客戶。

承諾的力量是強大的,遵守並實踐你的諾言會讓你獲得別人的信賴。你信守諾言,會為你贏得良好的口碑,使你的工作順利進行。

承諾是一種信譽、一種責任,也是提高執行力的表現。信守承諾要求人們對自己講的話承擔責任,言必有信,一諾千金。一個人如果失信於人,就會降低自己的價值。如果在履行承諾的過程中,情況有變,一直無法兌現,要向請托者如實說明情況,並表示歉意。

全力以赴,執行不講條件

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說:幹事業並不依靠過人的智慧,關鍵在於你能否全心投入,並且不怕辛苦。實際上,經營一家企業不是一項腦力工作,而是一項體力工作。

一個企業老總對新招聘的年輕人說:成功的人都是全力以赴的人。事實證明,一個人能夠在工作中創造出怎樣的成績,關鍵不在於這個人的能力是否卓越,也不在於外界的環境是否優越,而在於他是否竭盡全力去工作。

24歲的海軍軍官卡特,應召去見海曼李特弗將軍。在談話中,將軍讓他挑選任何他願意談的題目。

當他好好發揮完之後,將軍問他一些問題,結果每每將他問得直冒冷汗。最後他明白:自認為懂得很多的那些東西,其實懂得很少。

結束談話時,將軍問他在海軍學校學習成績怎樣,他立即自豪地說:將軍,在820人的一個班中,我名列59名。

將軍皺了皺眉頭,問:你竭盡全力了嗎?

沒有。他坦率地說,我並不總是竭盡全力的。

為什麼不竭盡全力呢?將軍大聲質問,瞪了他許久。

此話如當頭棒喝,給卡特以終生的影響。此後,他事事竭盡全力,後來成為美國總統。

為什麼你不是第一名?是不是因為你還沒有拿出所有的熱情來全力以赴?李嘉誠曾經說過:做生意不需要學曆,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可見,在我們的工作中,學曆和能力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就無法在職場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全心全意、盡職盡責,這不僅是工作的原則,也是人生的原則。很多人工作沒有做好,遭到老板批評還一副委屈的模樣:我已經盡力了啊!殊不知,做任何事情要想獲得好的結果,就不能僅僅盡力而為,必須全力以赴才行。

比利時有一出著名的基督受難舞台劇,演員辛齊格幾年如一日在劇中扮演受難的耶穌,他高超的演技與忘我的境界常常讓觀眾不覺得是在看演出,而似乎真的看到了台上再生的耶穌。

一天,一對遠道而來的夫婦在演出結束之後來到後台,他們想見見扮演耶穌的演員辛齊格,並合影留念。

合完影後,丈夫一回頭看見了靠在旁邊的巨大的木頭十字架,這正是辛齊格在舞台上背負的那個道具。

丈夫一時興起,對一旁的妻子說:你幫我照一張背負十字架的相吧。

於是,他走過去,想把十字架拿起來放到自己背上,但他費盡了全力,十字架仍紋絲未動。這時他才發現,那個十字架根本不是道具,而是用橡木做成的沉重的十字架。

在使盡了全力之後,那位先生不得不氣喘籲籲地放棄。他站起身,一邊抹去額頭上的汗水,一邊對辛齊格說:道具不是假的嗎,你為什麼要每天都扛著這麼重的東西演出呢?

辛齊格說:如果感覺不到十字架的重量,我就演不好這個角色。在舞台上扮演耶穌是我的職業,和道具沒有關係。

成功的人都是全力以赴做事的人。如果我們在工作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追求盡善盡美,不給自己留絲毫鬆懈的餘地,那麼無論我們做什麼工作,身陷怎樣的困境,處於怎樣的平凡崗位,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全力以赴,那麼再艱難的任務也能很好地完成;相反,如果做不到全力以赴,即便是最簡單的任務也做不好。一個人能夠在工作中創造出怎樣的成績,關鍵不在於這個人的能力是否卓越,也不在於外界的環境是否優越,而在於他是否竭盡全力。以100%的努力做1%的事是成功者做事的根本。

樹立結果導向,優化工作流程

萬科、TCL、格蘭仕首席企業戰略谘詢顧問薑汝祥講:企業是靠結果生存的,我們不可能靠理由生存,沒有結果,企業就不能生存,這是硬道理。

有時候執行力之所以低下,是由於我們沒有意識到流程太煩瑣,以致影響了結果。這個時候,善於運用結果思維的人,會在執行中讓流程得到改善,去繁從簡,讓執行結果來得更快。

中國最大的鞋業民營企業——奧康集團曾經有一個撤掉中倉,再造一個奧康的事例,正是用結果思維改善流程的典型。

2004年,奧康開始和意大利著名製鞋企業CEOX進行合作,正式邁出了國際化合作的步伐。很快,CEOX就給奧康下了一筆50萬雙皮鞋的訂單,並且要求他們在兩個月內交貨。按照奧康當時的生產量,這麼短的時間內不可能按時交貨。

這是奧康和CEOX的第一次合作,如果不能按時交貨,就不僅僅是賠償那麼簡單了,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以後與CEOX的合作。

一向崇尚沒有什麼不可能的這一思想的奧康總裁王振滔並沒有退縮,而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多年沒有進過車間的王振滔重新走進車間,對生產線的每一個流程都進行了仔細研究。

結果,他發現他們一直奉行的中倉協調流程現在已經成為實現流水線作業的最大障礙。原來的流程是:裁斷裁好後進入中倉,針車從中倉領出來完成後再進中倉,中倉出來再到成形……這樣一來,一個中倉卡住,整條線都被卡住了。

多這樣一個中倉環節,不僅造成了人員的浪費,而且效率很低。於是,王振滔立即撤除了中倉環節,讓流程變得簡單起來。

這樣做了以後,所有流水線的產量翻了不止一倍,原來一條每天隻能生產600多雙鞋的生產線,現在可以生產1400雙。用王振滔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奧康用20天的時間,再造了一個奧康!就這樣,50萬雙皮鞋的訂單任務按時完成了。

很多我們用一個流程就可以做完的事情,卻花費了許多流程去做,精力、時間、效率就這樣白白地消耗掉了。要想讓執行得到更好的結果,我們可以運用結果思維讓流程變得更簡單。我們可以從結果開始倒推:想想要達到怎樣的結果,需要做哪些工作和步驟,然後將這些工作和步驟一一列出來。接著我們可以對每一項工作和步驟進行分析,找出哪些可以不要,哪些可以用更簡便的方法代替,哪些可以合並到一起。這樣,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就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環節,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最好的效果。

其實,所有的執行都可以通過結果思維來改善流程。如果我們要一個滿意的工作結果,那麼我們首先要樹立一種能夠激發行動的結果心態。優秀的員工,在結果心態的驅動下,會竭盡全力,利用各種方法取得結果。在贏取結果的過程中,他們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和回報。相反,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終日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不思進取,沒有爭取一流的動力,任懈怠的想法肆意蔓延,最終導致職業生涯的黯然。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關注結果,沒有結果,一切都是空談。如果一個企業不追求利潤這個結果,這個企業肯定會垮掉。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不追求結果、那麼他遲早會被企業所淘汰。結果永遠是第一,執行的目的就在於實現預期結果,而樹立結果導向是抓住結果的有效手段。

結果是一種標杆,是一種方向,是一種價值的印證,是不斷走向卓越的新起點。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此時此刻就要行動起來,用奮鬥詮釋不凡的能力,用結果演繹精彩的過程!

標準化作業:執行不打折扣

大家都知道《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的羅文,就是一個行動不打一分折扣的代表。事實證明,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卓越的路上暢通無阻。美國Viacom公司董事長薩默萊德、當年籃球場上無敵的飛人邁克爾喬丹、全球首富比爾蓋茨……都是成功者的典範。他們身份各異,但是他們的態度卻有著驚人的相似:盡職盡責地對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從來沒有想過投機取巧,從來不會在工作上打一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