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能隨時調節與員工之間的矛盾(1 / 1)

20歲的大學實習生雷妮跟布萊納曼相處得很不好。布萊納曼認為雷妮應該服從她,因而對雷妮經常頤指氣使,總愛擺出一副老板的架勢,指揮她做東做西。而涉世不深、性格獨立、一肚子書生意氣的雷妮又如何受得了這種做派呢?她十分反感布萊納曼的專斷,於是盡可能地避開她。

有一次,布萊納曼從一位刑滿釋放人員家家訪回來,因為窩著滿肚子火,不小心說了一句:“現在我知道這些人為什麼要蹲大獄了,他們太散漫了。”雷妮雖說沒有犯過什麼事兒,但她的哥哥剛好刑滿釋放回來,聽到布萊納曼的這番話非常生氣,在後來的工作中,總是不聽從布萊納曼的調遣,讓布萊納曼傷透了腦筋。

布萊納曼對員工的不尊重很讓人反感,而她自己卻渾然不知,仍然坐在管理者的寶座上。當她有什麼不愉快的情緒時就拿員工撒氣,漸漸樹立了雷妮等員工的敵對情緒。

有些管理者總是試著指出他人的錯誤以賺取更多的掌聲,把對自己的肯定建立在對別人的否定上,似乎愈激烈地展現不滿和憤慨愈顯現自己的完美無瑕。布萊納曼就是這樣,她的態度就是表明自己比別人更勝一籌。

布萊納曼沒有認識到她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斷激化了,甚至也沒明白她在日常的工作中的錯誤是什麼。她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那麼就隻好承擔這種錯誤的後果了。

處理矛盾問題的時機,應該是在雪球尚未愈滾愈大、還沒開始糾纏不清、情緒還沒失控以前。如果我們對業已發生的問題的苗頭置之不理,即使是輕微的摩擦,也完全有可能演變成燎原之火。

深入分析

管理者布萊納曼是太過情緒化,失去判斷而惡言相向,雖有悔意卻已駟馬難追。她因為這句不當的言論而給日後雙方的相處罩上一層陰影。

正確方法:

高效的管理者在對待這一個問題時,一般有以下幾種習慣做法,他們會:

問什麼事情是必須做的;問什麼事情是符合企業利益的;製定行動計劃;承擔起決策的責任;承擔起溝通的責任;更專注於機會而不是問題;召開富有成效的會議;在思考和說話時習慣用“我們”而非“我”。

針對上麵的案例,一個高效的管理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讓自己的習慣做法更符合企業利益。

探究什麼事情是必須做的。注意,這個問題問的可不是“我想要做什麼?”而是問有哪些事情我們不得不去做,即使我們從個人感情上很不情願。比如,你不得不考慮你的一些言行對於員工所造成的傷害。認真地思考和對待這個問題,是在管理上取得成功的關鍵。哪怕是最能幹的管理者,如果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可能徒勞無功。

“這是否符合企業的利益?”它與第一個做法同樣重要。不要問“這是否對我個人有利或者對股東、股票價格、員工、經理人有利”。當然,要想讓某個決策生效,股東、員工和經理人都是重要的力量,必須要得到他們的支持(至少是默許)。但是,他們更知道,凡不符合企業利益的決策,最終將損害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

2.謹言慎行。

這並不是說你要束縛自己,而是讓你的那些損害員工自尊、損傷他人感情的話不要輕易說出來,甚至不要說出來。

3.尊重每一個員工。

如果人的積極性未能充分調動起來,規矩越多,管理成本越高,所以我們認為,企業管理最起碼的一條規矩就是對人的尊重。

4.經常溝通。

對於自己的錯誤,要勇於向員工承認,及時地向他們表明你的想法,做到及時溝通,這樣可以減少你和員工之間的矛盾。

妙語點評:

作為一個管理者,你的人際關係可能隨時會影響到你的下一步工作,平時的不和諧可能會成為你失敗的導火索,所以,好的管理者會明察秋毫,總是能把人際關係的杠杆平衡住。事實上,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可能會不經意地說出不該說的話,做出不該做的事,隻要你能發現問題,彌補過失,就不會造成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