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與他的同事在小聲嘀咕:
“老板的有色眼鏡又看到一個獵物了。”
“什麼?”
“你沒看到,那個新來的尼楠正合老板的胃口嗎?”
“是啊,這正是老板所喜歡的類型。”
“原來,聘她進來並不是憑的真實能力啊。”
“有什麼能力?你看,我上次交給她的那份材料調查表,現在還沒給我弄好呢!”
“那你有權利辭了她,或者直接向老板反映。”
“沒用,上一個,不就是,我反映了多次,毫無效果,最後是因為他自己出了錯,才不得不將其解雇,就是這樣,老板還將責任推到我的肩上呢。”
“難道老板還認為是你的錯誤?”
“老板認為我是故意找茬,認為我是在給那個人出難題,認為我不該不在他出錯前給他一個警告。”
“那樣說的話,他的工作,你去幹得了,讓他歇著吧。”
“是啊,我一個人要完成兩個人的任務。”
“那你準備怎麼辦?”
“我已經準備辭職了,誰叫咱和這位老板意氣不相投呢!”
有些管理者不管什麼原則不原則,我喜歡的,就是好的;我不喜歡的,就是不好的。這樣,一些善於鑽營的人,就來投其所好。比如說,決策者或喜歡聽吹捧,或喜歡打麻將,或喜歡飲美酒……於是就有能言會道、口若懸河者來;有肯於熬夜、不顧疲倦者來;有拳高量大、一醉方休者來……一來二去,這些人討得了決策者的歡心,就被破格提拔重用,至於品行如何,便在所不論。當然,有的決策者本身是正派的,也就喜歡有真才實學的正派人,不喜歡搞歪門邪道的人,這與群體的意願是一致的。所以,這同前麵說的按己之好惡進行決策完全是兩回事。
把個人的喜好混入工作中有很多的壞處:
1.它會誤了工作,讓應該完成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完成。
就像上麵的案例中,這位管理者的選擇就是非常錯誤的,他選擇的就是他喜歡的類型,而不是職位需要的類型,致使這個職位上的人形同虛設,有了一次錯誤,這個管理者仍然沒有吸取教訓,那麼他的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深入分析
在麵試考核期間,由於考核人員對被考核人員情況的某一方麵有強烈的感受或印象,因此影響了他對此求職者其他方麵的評價,覺得什麼都好或差,這樣就造成了“暈輪誤差”。這種誤差使招聘麵試、考核失去了科學性和縝密性,使任職者與崗位脫節,容易造成招聘工作的失敗。
2.它可能導致員工之間的不合。
因為管理者有失偏頗,那些工作出色的員工得不到應有的獎勵,甚至還會受到懲罰,他們會心理不平衡,辭職是他們的唯一選擇了。誰也不願意做個受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