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用人決策不慎重(1 / 1)

“理查德,我的這次招聘工作做得非常失敗。”

“為什麼呢?戴爾。”

“我招了一個年輕人做策劃工作,本來是想讓他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創新的思想,能夠讓我們的工作有一些新意。”

“結果怎麼樣呢?”

“他倒是非常能夠創新,從一個窗戶,他能聯想到宇宙飛船;從一片羽毛,他能看到原始森林。”

“是很創新,我們正常人誰敢這樣聯想?”

“可氣的是,他簡直就是在高燒,他說窗戶飛起來就成了宇宙飛船,羽毛飄進了原始森林。”

“哈哈……”

“一點連貫性都沒有。”

“他懂得什麼叫策劃嗎?”

“的確,他對策劃的概念都沒有完全理解。”

“是啊,這也難怪他不能適應工作。從你這裏,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

“……”

深入分析

上麵的案例中,首先是這個管理者對用人策略理解得比較片麵。一講年輕化,年齡相對大一點的,不論優劣,全部不要;一講知識化,就不分好歹,隻看文憑;一講專業化,就硬是把一些專業技術幹部安排在領導班子內,不管其是否具備領導才能。如此等等,脫離實際,效果不佳。

管理者用人決策不慎重表現在認識能力的局限上。決策者認識能力上的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比較複雜。認識能力不但受到曆史條件和社會環境的限製,而且受到知識水平的限製。由於認識能力上的問題致使領導選用人才的決策失誤,在同類失誤總和中占大多數。

管理者用人決策不慎重還表現在不注意辯證地、曆史地看員工。前者,說這個人好,就白璧無瑕;說這個人不好,就一無是處。後者,過於看重人的過去,忽視現實表現,更想不到將來的進步。這樣,對決策對象用絕對化的觀點和靜止的眼光進行分析,就不能做出公正的評價。同時,決策者對所管理的幹部缺乏基本估計,也容易讓好打小報告的人鑽空子,造成決策上的失誤。

正確方法:

管理者的認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它也受管理者各個方麵的因素所影響。

具體地說,有下麵幾個方麵:

1.對新老人員的選擇。

新技術方麵要講年輕化,年輕人有創新思想,有活力,應多在這方麵給以發揮;在經驗上,老員工可能更豐富,在一些需要一開始工作就能投入到角色中的職位上,應該選擇一些老員工。

2.隨時更新觀念。

不能更新觀念,就會出現很多不良現象,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把論資排輩當作天經地義的事。除此以外,對唯唯諾諾、甘當收發室的幹部,認為用著順當;對四平八穩、墨守成規的幹部,認為不惹麻煩;對見風使舵、左右逢源的幹部,認為忠厚老實等,凡此種種,都被視作優秀的領導人才。而對堅持原則、銳意進取、勇於改革創新的幹部,則往往以驕傲自滿論之。

有的工作單位在用人時過於偏重看學曆,看資曆,而忽略了實際工作能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招聘浪費。相對來說,招聘就是一個更新的過程,管理者本身就要從自身更新做起,跟上時代的要求,跟上市場的需求。

3.能夠堅持原則。

對應征者要出一個客觀的評價。可以依據人力資源管理機製,對應聘者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適合他將要承擔的工作。

4.隨時學習,並在自己的企業中形成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決策者對於麵臨著的知識更新很不適應,不懂得現代管理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才。決策者自己知識不足,就難以品評別人的知識水平,那麼,也就很難在決策中做到才盡其用。

隻有知識的不斷更新,才可能使你的觀念跟得上。站在一個比應征者更高的台階上,你對他的評價會更加準確。

妙語點評:

決策的對與否,決定了以後工作的成敗。一個管理者,在選拔人才時,應該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同時,也要提升自己的素質,才能做出最好的決策。不斷地學習,將自己的組織定義為一個學習型組織,你才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裏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