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意大利軍隊入侵埃塞俄比亞,攻下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國。
1941年,英軍在埃塞俄比亞軍民的支持下打敗東北非意大利侵略軍,5月5日塞拉西恢複帝位。
1974年9月12日,少壯軍官發動政變,廢黜了塞拉西,成立軍事行政委員會。1977年2月,海爾·馬裏亞姆中校發動政變執政,擔任國家元首。
1979年,海爾·馬裏亞姆成立埃塞俄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推行一黨專政。1987年9月,門格斯圖結束了軍事統治,成立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8年3月,埃塞俄比亞爆發內戰。
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推翻門格斯圖政權,7月成立民主政府。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主席梅萊斯·澤納維擔任總統。1995年5月,舉行多黨選舉。8月22日,成立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梅萊斯當選總理。
此前,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運動,以空前的規模發展。埃塞俄比亞的遊擊隊不斷發展壯大,遊擊隊的武裝鬥爭更加活躍,已經進入了大反攻階段。
埃塞俄比亞海爾·塞拉西皇帝來到蘇丹的喀土穆,那裏有很多埃塞俄比亞軍隊。1941年1月下旬,海爾·塞拉西率兩千名遊擊戰土自蘇丹攻入戈賈姆省,組織人民起來打遊擊戰,力量不斷壯大。
很快,坎寧安在北方與普拉特中將率領的英印聯軍會師。英軍從厄裏特裏亞向南進攻。
雖然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的敗局已定,但駐東非的意軍總指揮奧斯塔公爵們率領殘餘意軍在安巴阿拉吉山附近的高山區組織防禦。
5月3日,南非部隊和埃塞俄比亞遊擊隊到達安巴阿拉吉山,向高地上的意軍發起了進攻。
埃塞俄比亞的遊擊隊在進攻高地的過程中消滅了許多意軍,加快了奧斯塔的投降。
5月12日,坎寧安和普拉特的兩支英軍趕到安巴阿拉吉山地區。當時,意軍缺少彈藥和水,遭到南非部隊炮火的轟炸。意軍無法堅守,奧斯塔決定向英國正規軍投降。
5月19日,奧斯塔接受了投降條件,率部投降。奧斯塔在安巴阿拉吉高地的投降使意軍投降總人數增加到23萬。
但是仍有8萬意軍還在戰鬥,一部分在加拉錫達莫省的亞的斯亞貝巴的西南部,由加澤拉將軍指揮,約有4萬人;一部分在首都西北部的貢德爾地區,由納斯將軍指揮,約有4萬人。
英軍主力和南非部隊被調到了其他戰場。這場戰爭的最後階段的任務留給了駐守埃塞俄比亞的非洲英軍。非洲英軍數量很少,行軍的路途遙遠,雨季到來後道路泥濘,行軍遲緩。
非洲英軍集中兵力攻打加澤拉的部隊。盡管連降大雨,道路崎嶇不平,非洲英軍的行進十分艱難,但仍然把意軍趕到了加拉錫達莫省。
6月21日,英軍進駐季馬,意軍嚇得逃往農村。從剛果增援的一支英軍向意軍進軍,在半路上攔住了意軍。意軍和剛果英軍在7月3日展開激戰,疲憊不堪的意軍加澤拉部隊投降了。
在東北部地區,納斯的部隊駐守特納湖上遊的山區,總部設在貢德爾。意軍的陣地十分堅固,但裝備不足。非洲英軍的進攻被多次打退。9月27日,意軍彈盡糧絕。駐守峨茨菲特要塞的意軍向英軍投降。盤踞在貢德爾地區的納斯的主力部隊遭到英軍不斷炮擊,於1941年11月28日投降。
至此,整個東非抗意戰爭結束,埃塞俄比亞人民重新站起來了。
埃塞俄比亞的抗戰勝利給意大利帶來沉重的打擊,暴露了法西斯意大利的侵略性和虛偽性。墨索裏尼的法西斯統治在非洲人民和英國遠征軍的打擊下,受到了重創。
埃塞俄比亞的抗戰勝利鼓舞了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認識到,隻有同帝國主義列強鬥爭到底,才能解放自己;小國同樣能打敗大國,隻要小國人民敢起來反抗,就一定能戰勝大國侵略。埃塞俄比亞人民的反意戰爭,在二戰結束後極大地促進了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
埃塞俄比亞的遊擊戰充分顯示了埃塞俄比亞人民的力量。他們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經過幾年的血戰,終於使意大利軍隊投降,在世界人民反侵略鬥爭的曆史上寫下了最光輝的篇章。
埃塞俄比亞人民的偉大勝利是世界人民的勝利,大大提高了埃塞俄比亞的國際聲望,取得新的更大的勝利。
由於遊擊隊員的支持,英軍才能取勝。在把意大利侵略軍趕走後,埃塞俄比亞成立民族政府。英國向埃塞俄比亞提出解散政府的要求,被埃塞俄比亞人民拒絕。結果,埃塞俄比亞人民在埃塞俄比亞、厄裏特裏亞和索馬裏展開反對新侵略者英軍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