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各取所需——漫話貿易(8)(2 / 3)

那麼,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應該如何迎接中國的崛起呢?首先一點就是,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判斷,應該有經濟周期的概念。不要聽風就是雨,不要像個無頭蒼蠅跟著市場隨波逐流。我們要學一點經濟學,懂一點經濟學,要用一種成熟的心態去看待中國的經濟、中國的資本市場;要實事求是,即不要誇大中國經濟,又不能過於自卑、過於悲觀。

特別是在股票市場上,不要盲目跟風,去追漲殺跌;別賺錢的時候一個個眉開眼笑,讓貪婪占據我們的思想;別賠錢的時候一個個尋死覓活,讓恐懼遮住了我們的眼睛,看不到機會的存在。我們應該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堅持正確的理財觀,不要想著暴富的神話,能跑贏通貨膨脹、能搭上中國經濟成長的快車就行。這個世界上能在股市上賺大錢的畢竟是少數,會看大趨勢,能堅持自己判斷的人更是少數,幾乎所有人都有從眾心理,漲的時候都去追,跌了不敢不拋。

但是如果你有逆向思維,當所有人看空的時候,你看多一點;當所有人看多的時候,你要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熱了,風險快要來了?你有一點逆向思維的能力,懂一點經濟常識,你對所有問題多一點自己的思考,就可能意味著你會多一次機遇,你會多一次搭上經濟增長快車的機會。

在經曆了2008年的考驗之後,在今年我們依稀看到了新一輪經濟起步的曙光之後,一定又會出現經濟的低穀,這樣周而複始,螺旋式上升,我想才是經濟的主旋律。我們要搞清楚長期和短期的差別,在長期,我們應該堅定地看好中國經濟,我們應該對政府、對自己有信心;在短期,我國經濟不可避免會出現低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克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當你看到股市的漲和跌,當你看到樓市的起和落,當你看到我們經濟的繁榮和蕭條的時候,你應該明白這背後的故事,透過現象看本質,你會發現,其實裏麵的邏輯並不複雜,所需要的僅僅是必要的經濟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冷靜的頭腦。知道了其中的邏輯,你就不至於為自己持有的股票下跌而過分擔心,不至於一直苦苦詢問“房價會下跌嗎”這樣的問題,不至於在經濟危機的時候找不到脫困的方向。

總之,歸結為一個詞:成熟。在經曆了市場的風風雨雨之後,我們中國人應該成熟起來了。

我們這本小讀物是談經濟的,談經濟是從“錢”開始的,在本書的結尾,我想來個首尾呼應,從談“錢”開始,又以“錢”結束。我們再來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錢”是什麼?你可以說錢代表財富,錢代表對社會資源的占有權、分配權……大家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錢可以買到一切”,社會彌漫著一種“拜金主義”思想。這搞得學經濟學的人也很無辜,很多人一聽到經濟學就理所當然認為這是一門賺錢的學問,人們總是把經濟和“錢”畫等號,這個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大夥兒是多麼希望出現那麼一門快速賺錢的學問。

然而,正當人們都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賺錢事業中的時候,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卻說:“當你有了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明白錢不過是一種符號,簡直毫無意義。”既然最有錢的人都這麼說了,我們是該來仔細思考一下錢於我們到底有何意義這樣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