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陷入誤區
針對痛經這個問題,很多女性都會陷入一些誤區,以下就是幾種常見的誤區,應該盡量避免。
(1)憑經驗吃藥。
有些患者經常根據原發痛經時的經驗,或朋友的經驗服藥。
實際上,引起痛經的原因非常複雜,無論是原發性痛經,還是繼發性痛經,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特別是繼發性痛經,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變引起的,用藥不當,可能釀成大害。即使是同一種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痛經,也有不同的病因,也可能在用藥種類、劑量上有很大的差別,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說,你朋友的痛經可能與你一樣非常劇烈,但是她可能服用一些消炎止痛片能好,而你卻不一定能好,說不定還有副作用。
(2)痛經會自動痊愈。
許多女性朋友在以前發生過原發性痛經,婚後自然好轉甚至消失了。當她們再次遭遇痛經襲擊,就認為這無關緊要,忍一忍就過去了,過一段時間就自然會好。
事實上,原發性痛經沒有器質性病變,大部分可能會自然好轉、消失。而繼發性痛經一般是婚後發生,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不醫治原發疾病,痛經不但不會好轉,而且會逐漸加重,甚至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3)認為摘除病變器官會一勞永逸。
一些患有子宮內膜異位征、子宮肌腺症、盆腔淤血綜合征等難治之症的女性,因痛經嚴重或經久不愈,就想去動手術摘除病變器官,認為這樣一勞永逸。
可是,人體每一個器官都有它的作用,生殖器官尤其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過早摘除,可能會帶來一些隱性的問題。所以,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別要求動手術摘除病變器官。有些疾病雖然難以治愈,但是基本能夠控製病情、減輕甚至消除疼痛症狀。
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都飽受痛經帶來的折磨,但隻要預防措施做得到位,一般都可大大緩解痛經症狀。這就需要女性朋友們多多留心自己的身體,做好準備的工作了。
6閉經到底是怎麼回事
閉經,顧名思義,就是月經停止了,這是醫學上的一種常見病症。那麼,閉經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它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有關醫學上對閉經有這樣的規定:
(1)18歲女孩從沒來過月經,叫原發性閉經。
(2)16歲女孩從來沒來過月經,同時也沒有女性特征發育(如乳房長大、長出陰毛或腋毛等),也叫原發性閉經。
(3)曾經來過月經,後來不再有月經,超過3個月的,叫繼發性閉經。如果平時每月行經,3次月經應為3個月,而每2個月來1次月經的,3次月經就是6個月了,亦即超過3個月或6個月來月經者為繼發性閉經,以此類推。
中醫認為,閉經可分為肝腎不足、氣血虛弱、陰虛血燥、氣滯血瘀、痰濕阻滯五個證型。
(1)肝腎不足型,症見年逾18周歲尚未行經;或由月經後期量少逐漸至經閉,體質虛弱,腰酸腿軟,頭暈耳鳴,舌淡紅、苔少,脈沉弱或細澀。治宜補腎養肝調經。
(2)氣血虛弱型,症見月經逐漸後延,量少,經色淡而質薄,繼而停經不行。或頭暈眼花,或心悸氣短,神疲肢倦,或食欲缺乏,毛發不澤或易脫落,羸瘦萎黃。脈沉緩或虛數,舌淡、苔少或白薄。治宜補氣養血調經。
(3)陰虛血燥型,症見經血量由少而漸至停閉,五心煩熱,兩顴潮紅,交睫盜汗,或咳嗽唾血,舌紅苔少,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調經。
(4)氣滯血瘀型,症見月經數月不行,精神抑鬱,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小腹脹痛或拒按。舌邊紫黯,或有淤點,脈沉澀或沉弦。治宜理氣活血,祛瘀通經。(5)痰濕阻滯型,症見月經停閉,形體肥胖,胸脅滿悶,嘔惡痰多,神疲倦怠,或麵浮足腫,或帶下量多色白。苔膩,脈滑。治宜化痰除濕,調氣活血通經。
閉經的原因
根據主要病因的解剖部位不同,閉經可分為子宮性、卵巢性、垂體性及下丘腦性四類。
(1)子宮性閉經及病因:所謂子宮性閉經,是指由於子宮疾病致子宮內膜缺如而引起的閉經。由於子宮內膜缺如,故黃體酮及人工周期試驗均陰性。造成子宮性閉經的原因有:
①先天性無子宮或發育不良。子宮形如結節,陰道缺如,可致原發性閉經。此類患者體型及發育正常,但常伴有骨骼發育不良、脊柱彎曲及腎髒畸形。卵巢功能正常,有排卵,基礎體溫雙向,促性腺激素正常。
②後天性子宮內膜損傷。由於嚴重產後感染、嚴重的結核性子宮內膜炎或放射治療,可引起閉經;人工流產時刮宮過度,使宮腔內形成瘢痕或粘連也會引起閉經。
③子宮內膜反應不良。因哺乳時間過長或長期服用避孕藥,使性激素長期缺乏,引起子宮內膜過度萎縮,可致閉經。
(2)卵巢性閉經及病因:卵巢性閉經,是由於卵巢的原因,引起內源性雌激素缺乏,而發生的閉經。人工周期試驗陽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引起卵巢性閉經的主要病因有:
①先天性無卵巢或發育不良(較少見)。
②卵巢破壞。如:手術、放療、炎症或腫瘤破壞卵巢引起的閉經。
③卵巢腫瘤。有些可產生雄激素的腫瘤,通過抑製卵巢功能致閉經;產生雌激素的卵巢腫瘤通過抑製排卵而致閉經。
④卵巢功能早衰。40歲以前閉經絕經者,為卵巢功能早衰。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狀。
(3)腦垂體性閉經及病因:見於腦垂體損壞;腦垂體腫瘤,原發性腦垂體性促腺功能低下而引起的閉經。常見原因有:
①垂體損傷。由於頭顱損傷或顱內手術、放射、炎症等原因使垂體損傷引起垂體功能減退,卵巢功能低落,導致閉經。
②垂體腫瘤。是器質性病變中引起閉經的最常見原因,有的可出現溢乳。
③“空”蝶鞍綜合征。此征屬先天疾患,引起閉經,但不會發展到垂體衰竭。
(4)下丘腦性閉經及原因:丘腦下部性閉經常見於下列因素:
①精神神經因素。突然或長期的精神壓力,如精神緊張、恐懼、憂慮及環境改變、寒冷刺激等都可引起神經內分泌障礙而導致的閉經。
②消耗性疾病及營養不良症。如嚴重肺結核、貧血及青年婦女的神經性厭食等。
③藥物抑製綜合征。如少數服用長效或短效避孕藥的婦女停藥後可發生閉經。利血平、氯丙嗪、眠爾通等,也可引起閉經。
④腎上腺、甲狀腺、胰腺功能紊亂也可通過下丘腦影響垂體引起閉經。
⑤其他疾病。如肥胖生殖無能營養不良症;閉經泌乳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糖尿病等均可引起閉經。
閉經的預防
(1)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現在許多年輕女孩生活無規律,經常夜裏不睡,早上不起,人體的生物鍾遭到破壞,日久就會因髒腑功能紊亂而出現閉經。
(2)一日三餐要有規律且要吃得科學。多吃養血、益腎的山藥、紅棗、桂圓、阿膠等,少食辛辣上火的辣椒、火鍋等。
(3)適當運動。生活、飲食規律的同時要適當運動,如散步、慢跑、打乒乓球等,都可緩解精神壓力,使得氣血調和,從而保持月經正常。
(4)避免勞累過度。在媒體、IT業等競爭壓力大的行業工作的女性,特別要注意使精神放鬆的同時,盡量避免加班加點,以免因勞累過度造成腎氣不足的閉經。
(5)避免精神刺激,防止情誌所傷。女性的生理特點就是情緒易波動,在工作、生活中,女性要盡量保持良好的心態,尤其不要生悶氣,有事要說出來,也不要胡思亂想,以免造成肝鬱氣滯性閉經。
(6)拓展興趣和愛好。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發展幾種興趣愛好;這樣可以分散、緩解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精神壓力,避免閉經的發生。
預防閉經需要注意的事項:
(1)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常做保健體操或打太極拳等。
(2)避免精神刺激,穩定情緒,保持氣血通暢。
(3)經期要注意保暖,尤以腰部以下為要,兩足不受寒,不涉冷水,並禁食生冷瓜果。經期身體抵抗力弱,避免重體力勞動,注意勞逸適度,協調衝任氣血。經期不服寒涼藥。
(4)加強營養,注意脾胃,在食欲良好的情況下,可多食肉類、禽蛋類、牛奶以及新鮮蔬菜,不食辛辣刺激食品。
(5)去除慢性病灶,哺乳不宜過久,謹慎從事人工流產術,正確掌握口服避孕藥。
(6)肥胖病人應適當限製飲食及水鹽攝入。
7倒經是怎麼回事
月經是女性正常的一種生理表現,而倒經則是指婦女於經行前後或正值經期,出現有規律的、同期性的其他部位出血,如流鼻血、外耳道流血、眼結膜出血、便血,甚至是吐血等等。在現代醫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代償性月經”或“替代性月經”。倘若這種現象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反複發作,則往往會導致月經周期紊亂,嚴重者會引起貧血症而影響身體健康。
小甜說她已經半年都沒有來月經了,但聽別人剛剛來月經出現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以後就會慢慢規律了,因此小甜並沒有放在心上。可是最近兩個月她發現,每個月總有幾天會流鼻血,剛開始小甜以為自己是上火了,可吃了好多去火藥也沒有效果。媽媽帶著她來到醫院檢查,醫生檢查的結果是小甜患上了“倒經”。小甜的媽媽很擔心,“倒經”究竟是怎麼回事?它會影響身體的發育嗎?
在現實生活中,像小甜這樣患上“倒經”的人其實有很多,她們通常月經量很少,有些人甚至根本沒有月經,還常伴有全身不適、精神不暢、煩躁不安、下腹部脹痛等症狀。在祖國醫學上,這種現象又被叫做“經行吐衄”、“逆經”。
引起倒經的原因是什麼
倒經大多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病因可能和各髒層上皮分化異常相關,此外血液病也是引起倒經的因素之一。
在現實生活中,“倒經”的現象發生在鼻黏膜最多,約占有三分之一,許多人對此都感到十分不解,難道五官與子宮是相連的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鼻黏膜與女性的生殖器官兩者之間有生理方麵的聯係。在鼻腔鼻中隔的前下方,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些小血管既淺又脆弱,極易發生出血。而鼻黏膜上皮細胞的某些特定部位對卵巢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十分敏感,於是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就可使鼻腔黏膜發生充血、腫脹,甚至像子宮內膜一樣,隨著雌激素水平的驟然下降而發生周期性出血。
還有一種“倒經”,是由於子宮內膜移位到子宮以外的其他地方引起的,醫學上稱為“子宮內膜移位症”。不過,處在青春期的女孩一般不會遇到這種情況,但是也有必要對此稍做了解:婦女在月經來潮時,會因為刮宮、剖宮產、子宮切除手術等,引起子宮內膜的脫落,其碎片可隨著血液、淋巴液的流動而轉移到肺部、消化道和皮下組織等部位。於是在月經來潮時就表現為移位的子宮內膜和原位的子宮內膜同時接受雌性激素的調節,發生周期性的增生和脫落,在脫落時即可發生痰中帶血和咯血、周期性血尿、嘔血、衄血、便血及皮下出血等。
如果在肺內帶有子宮內膜,那麼這些女性除了有“倒經”的現象之外,往往還同時伴有痛經、月經紊亂和不孕症等。等到了絕經期的時候,隨著月經的停止,出血也不會再發生。因此,如發生“倒經”,應及時去醫院治療。除了上述出血部位以外,眼瞼、外耳道、皮膚、胃腸道、乳腺、膀胱等也會有出血情況。
“倒經”的治療措施
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針對“倒經”的有效治療辦法,現代醫學治療的原則是:如果有局部的病變則就針對局部進行治療,如果有無明顯的局部病變,但是出血量較多時,可以有雄激素治療。不過,這些治療隻是治標不治本,效果並不是太理想。因此,很多人也主張采用中醫來進行治療。
中醫學上認為,火熱氣逆、熱傷經絡是發生本病的主要機理,而伴隨月經周期性發作又與經期衝汽偏盛和患者體質有密切關係。中醫理論認為,婦女經前或經期氣血彙聚衝脈,血海盛實,衝汽較盛,若患者平素情誌不暢,肝經鬱火,或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或平素嗜食辛辣燥熱,胃中伏火上攻,均可擾及衝脈,導致“衝之得熱,血必妄行”,則血逆上溢而發為吐血。根據“倒經”的臨床症狀,中醫學將其分為三種:即肝經鬱火、肺腎陰虛、胃火熾盛。
(1)肝經鬱火型:此類患者主要表現為在經前或者經期有出血現象,以口鼻為最多,色紅、有塊狀,且量比較多,還常常伴有心煩、失眠、易怒、頭昏耳鳴,目赤口渴等現象。每次月經來潮時量都很少。因此治療時宜疏肝清熱,引血下行。
處方:白芍15克,當歸15克,茯苓15克,柴胡15克,丹皮10克薄荷15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生地15克,甘草10克,白茅根30克,龍膽草10克,茜草10克。上述所有藥材為一劑,用水煎汁分3次服用,每日一劑即可。
(2)肺腎陰虛型:此類患者主要表現為月經快要幹淨時或者已經幹淨後出血,不過血量較少,其色鮮紅,患者常伴有五心煩熱、頭暈眼花、潮熱顴紅、腰膝酸軟、口燥咽幹、形體消瘦、幹咳無痰等症,月經周期也總是提前。因此治療時宜滋陰清熱,降逆止血。
處方:山藥20克,熟地20克,茯苓20克,山茱萸20克,澤瀉15克,丹皮15克,知母20克,牛膝20克,黃柏10克,旱蓮草20克,桑葉20克,麥冬20克,沙參20克,炙甘草15克。上述所有藥材為一劑,用水煎汁分3次服用,每日一劑即可。
(3)胃火熾盛型:此類患者主要表現為在經前或是經後吐血、衄血、便血,顏色鮮紅且量較多,患者常伴有渴思飲、口氣臭穢、胸中煩熱、咽幹口燥、牙齦腫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此治療時宜清胃瀉火,引血下行。
處方:生石膏50克(先煎),大黃10克,黃連10克,生地20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知母15克,白茅根30克,梔子10克,仙鶴草30克,藕節20克,生甘草15克。上述所有藥材為一劑,用水煎汁分3次服用,每日一劑即可。
如果青春期的少女突遇“倒經”的情況,如鼻出血或吐血,先不要驚慌。應該先坐在椅子上,把頭向後仰,然後再用冷水毛巾敷於前額和鼻梁骨上。再用手指分別按壓鼻翼旁開一分凹陷處的迎香穴,可以很快地收到止血的功效。當然,這一應急措施用過之後,還是要去請求醫生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不要自己用藥。
8什麼是錯經
錯經是一種異常現象,它的主要症狀是月經不是從陰道中流出,而是從肛門中流出。很多患者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況時總是會被嚇得驚慌失措,以為自己患了什麼大病。那麼,錯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什麼是錯經
“啊——”隨著一生尖叫,張女士連忙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衝到了衛生間裏。原來是她的女兒正在洗手間裏,可不知道什麼事情把她嚇成了這個樣子。張女士來到女兒身旁問她到底回事,當她得知事情的真相時也被嚇住了。原來,她16歲的女兒這兩天來了月經,剛才女兒在上衛生間時忽然發現,自己的月經不是從陰道中流出為,而是從肛門中出來了,這一幕把她驚得目瞪口呆,所以才會開頭“啊”的那一聲。張女士當即便決定帶女兒到醫院去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告訴她,她的女兒是患上了“錯經”。錯經?這兩個字把張女士給弄糊塗了,她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病,到底什麼是錯經呢?
發育正常的女性,從少女到更年期,每月來一次月經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由於卵巢分泌性激素的作用,多數女子月經來潮前有情緒激動、乳房及小腹發脹腰酸等情況,但隻要經期較準,經血量不過多又不太少,都屬正常生理現象。不過,有些女性雖然具備上述那些正常的特點,但每到行經前一、兩天或經期間,往往大便下血,月經停閉或經血量甚微,好像月經是從肛門排出,這種反常的現象就被稱為“錯經”。
引起“錯經”的原因
(1)子宮發育狀況不佳。如子宮肉膜較少,子宮的位置不正或是子宮畸形等,都可能會引起“錯經”。這就是因為子宮發育的不正常影響了卵巢功能,而卵巢功能是受下丘腦及腦垂體統帥的,一旦卵巢功能障礙,就會引起行經錯亂。
(2)受人體“生物鍾”的影響。近些年來,還有學者認為“錯經”很可能與人體的生物鍾有關,正所“月有陰晴圓缺”,而月經正是以月為周期的。一旦生物鍾錯亂,月經也會發生錯亂。
(3)在中醫學上,有“血走於大腸,經血錯行”或“經前便血”、“瞎經”之說,它認為引起錯經的原因主要有三:
①體內陰血不足,再加上勞累過度,形成“陰虛火充”,從而引起焦慮煩躁,導致陰津虧虛;
②平時喜歡食用辛辣之食物,致熱積於內,損傷陰絡;
③脾虛不能統血,肝虛不能藏血,腎虛攝納無權,胞宮之血錯長。
(4)受到情緒的影響。科學家發現人的情緒也會存在周期性的變化,一般以28天為一周期,而這個恰恰與月經周期是相吻合的。再加上每個周期都具有高潮和低潮,行經期則正是生物鍾周期的高潮期,如果此時情緒再出現過於激動或興奮的情形,就有可能導致錯經。
如何治療錯經
中醫學上認為,錯經的治療要根據辯證進行。常見的情況有兩種:
(1)肝經鬱火型:針對此類患者,應該使用疏肝清熱、降逆止血的藥,如當歸、黃芪、白芍、茜草、丹皮、生地、山梔、白茅根等。
(2)肺腎陰虛型:這類患者則應該使用滋陰潤肺、清熱涼血的藥,熟地、白芍、茯苓、沙參、丹皮等。
在飲食上,醫學上認為青春期的女性應該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牛奶、魚類、蛋類、豆製品及瘦肉和新鮮水果等。避免吃過多刺激性較大的食物,此外還要多飲水,保證大便的通暢。
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還要讓自己保持好的情緒,身心都盡量放鬆,不要讓自己的心理承受太大的壓力。尤其是在月經來臨前的幾天,一定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當然,最重要的還要到醫院進行正規的治療。
9經前緊張症
所謂“經前緊張症”,是指女性在經前或多或少地都會出現一些異常反應。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都有過這樣的現象:心中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可還是會無法自控地亂發脾氣,或是不由自主地情緒高漲或是意誌低沉。其實,這就是“經前緊張症”在作怪。那麼,女性朋友們該如何來應對這一情況呢?
患有“經前緊張症”的女性,往往會在月經來潮前的一星期之內出現精神緊張、神經過敏、煩躁易怒或憂鬱、全身無力、容易疲勞、失眠、頭痛、思想不集中等不適症狀,在經前的三天之內開始有所加重。當經期過後則症狀就會明顯減輕,或是完全消失。個別人除了情緒上的變化之外,還會出現手、足、臉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