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明白剛才她想要說的原來是這句話。我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心中想:沒有解法就是沒有解法,難道我認為沒有解法的題,你還能找到一個解法嗎?
對於我這種輕視和不在乎的表情,她依然沒有說什麼,臉上依舊帶著那種含蓄的笑,然後說出了那道題的解法。她說出來後,我感到非常的驚訝,我怎麼把那種最常見的解題思路給忽略了呢?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這個女孩,老師說她的成績不好,可由此看一點也不像老師說的那樣。我禁不住問她這是為什麼。她說她能做出這道題也是偶然的,她隻是按她自己的思路走,才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對於她的回答,我並不完全相信。但從那以後,我開始用心給她補習,再也沒有輕視她。她的數學成績也慢慢地提高了。
你們的老師是什麼時候發現你和歌的事情的?
在高一下半學期的最後一個月。
你們的老師發現後,有沒有找你們談心?
沒有。我們的老師知道後,就在我們班裏把這件事公開了。當時,我真的很生氣,真想找我們的老師打一架。
你為什麼這麼生氣?
因為,我認為談戀愛屬於個人的隱私,老師沒有權力將它公布於眾。而且,老師將這件事公布後,同學們一傳十、十傳百,使全校的教師和學生都知道。當我和歌走在校園的時候,他們對我和歌指指點點,說一些譏諷的話。
你們的家長又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我的老師打電話給我的家長,說我在學校談戀愛。我的老師打電話的時候,我正好在家,還是我接的電話。
你的父母知道後,有什麼樣的反應?
我的父母在電話中聽到這件事後,非常的生氣。掛斷電話後,他們對我一番狂轟濫炸。接著,問我歌的家在什麼地方,我沒有告訴他們。不知道第二天他們是怎麼打聽到歌的家庭地址的,他們到歌的家後,說了很多貶低他的家庭的話。他們還阻止我和歌來往。
他們是如何阻止你們交往的?
對我的生活進行監控,派人跟蹤我。家裏所有找我的電話在確認不是歌打來後,才讓我接。在高二剛開學的時候,我的父母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我的學籍轉到了另一個學校。
之後,你和歌有沒有再聯係過?
聯係過。但我們能見麵的機會很少,隻能在電話裏或網上聊聊天。因為她的父母不希望看到我,這一點我是很明白的。
我真的不明白,我們到底有什麼錯,難道一份不易找到的真正愛情注定要經受這樣的打擊?
心理透析
在學校中,有很多的同學認為,兩個異性同學之間根本不會存在友情,隻要兩個人在一起,就是所謂的“愛情”。其實,這是一種嚴重錯誤的思想。在校學習的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對愛情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他們糊裏糊塗地把一種至高無上的友誼之情作為一種愛情對待。學校中發生的部分悲劇就是學生們受到這種錯誤觀點的影響。
愛情還是友情
人類之間的感情有很多種,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在這三者中間,對人類最重要的是親情,其次是友情,最後才是愛情。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人自出生以來就是在親情的滋養下長大的。等一個人長大的時候,他不但需要親情,也需要友情。一個得不到友情的人是可憐的,也是可悲的。友誼之花使一個人得到更多的感情之露。而愛情的產生是在這兩者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出現的。也就是說,在三者中愛情的範圍是最小的,而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要比愛情高尚得多。
所以說,當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時,或許是親情,也可能是友情,還可能是愛情。在不同的階段和時間裏,其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再者就是這兩個人的身份是什麼,這裏說的身份並不是家庭背景,而是兩個人的職業。舉例來說,就是學生還是一種其他的身份。如果是學生,兩個人之間的這種喜歡之情就絕非愛情了;而如果是其他的身份,也未必就一定是愛情。喜歡一個人是對他的某種性格、處事方式或其他方麵的某種因素產生了好感,覺得和他在一起會很開心,很快樂。人都有一種屬於自己的私欲,於是為了滿足這種私欲,就會想辦法和他長時間地在一起。事實上,當異性學生在一起時,他們所體現的是一種出於人性自然的、真心的對對方的幫助。他們希望用這種幫助換取對方的開心和高興,這種幫助同時也利於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相反,這種私欲在大多數的在校生的眼中就成了一種所謂的“愛情”——一種模糊的愛情,而不是那種高於愛情的友誼之情——一種人類史上最可貴的友情。
更為可悲的是,一部分老師也把學生之間的這種本來是一種正常交往的關係當成是愛情。一種本身是好的事物如果被賦予壞的概念,這種美好的事物就會更多的人認為是壞的事物。友情和愛情本身隻有一步之隔,當人們用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判斷存在於學生中的“愛情”時,這種友情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了一種可怕的“愛情”。
一些學校對待學生的“愛情”的方法也是極端的——在全校公開,開除學生等等,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沒有治本,也沒有標。
由以上的分析,青少年學生首先應該清楚友情和愛情的區別和概念,如果對此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大腦中原來的概念就會和我們自己的想法相抵觸,從而與老師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
當你搞清楚兩者的區別之後,青少年自己要主動地與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也讓他們知道,將自己的感情公開化是一種不可取的行為。然後,讓學校和自己一同采取補救措施。
作為學生本人,對於自己的感情究竟是不是屬於“愛情”這一問題看清後,不可再讓昨天的舊思想影響自己的今天和明天。擺正自己的心理位置,配合老師和家長正確的行為方式。如果他們的做法不對,一定要向他們提出來。和他們對著幹,最後吃虧的不僅是他們,也包括你自己。為什麼一定要“雙輸”呢?何不來個一箭雙雕,大家“雙贏”的結局呢?同時,也要認清早戀的對自身學習的影響,自己僅僅是個學生,跨越學生道德之外的事也一定不能做。
5是友情還是愛情
青少年無論在家裏、學校或是社會同樣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這種廣泛的交往範圍,他們既有同性知己,又有異性朋友,然而,這種類型的人比那些少交朋友或隻有同性朋友的人在個性發展方麵更完善,思維情感更豐富,自製力更強等,他們都具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容易養成積極樂觀、慷慨大方的性格。這些人際關係的交往不僅影響著青少年心理及個性的形成與發展,而且直接影響著青少年今後成長的道路。
故事一:
尹某是一個初三年級的女生,在過16歲生日時,邀請了十幾位同學作客。文藝委員還唱了一首尹某最愛聽的歌來助興。尹某望著文藝委員,聽著他委婉動聽的歌聲,聯想到文藝委員平時對她的熱情和主動幫助,突然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特殊感受。從那兒以後,她一看到文藝委員便不知所措,她想見他,又怕見他。並且,她認為文藝委員不管是上體育課跑步還是下課她與別人講話時都處處留心著自己。
故事二:
趙剛與同班的一女生相戀,他們常常形影不離,一起上學,放學一塊回家,好像有說不完的話,一到星期天,他們就千方百計從家裏跑出來,逛公園、看電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幹什麼,隻要兩人在一起都覺得特別開心。但不知為什麼,過段時間後,兩人在一起似乎沒什麼話可說了,一塊玩也沒什麼興致了。因此,趙剛就開始懷疑他們倆之間是否真的是愛情。
心理透析
一個人進入青春期以後,了解異性、接觸異性以至愛慕異性,逐漸成為內心的一種渴望和需要,這是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沒有這種渴望和需要反而不正常。
對於青少年來說,異性之間的交往很重要。目前,有不少青少年困惑與異性交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男女生的交往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這有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青少年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時常發現某些言談舉止是同伴喜歡的,就把它作為一種鼓勵,對這些行為起到了強化作用,從而來提高自身的言談舉止的修養。相反,若是某些言談舉止不能被異性所接受,這樣他們就會有效地控製這些不良行為的再度出現。
在與異性的交往中,青少年還會從中積累了一些生活的經驗,總結一些社交技巧,不但學會了在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學會把握與人們平等相處和競爭,從而,為以後立足於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友情和愛情的區別
一個人加一個人就等於兩個世界是友情;
一個人加一個人就等於一個世界是愛情。
對對方淡淡的牽掛是友情;
對對方深深地思念是愛情。
愛情是太陽,多一個則會感到熱,大地萬物就會生煙;少一個則會感到太冷,世界冷寂冰封;
而友情是大海,多一滴它未必寬廣,少一滴它同樣浩瀚。
愛情講究一步到位,沒有它的人會茶飯不思,有它的人則會精神飽滿;
而友情則是標榜日積月累,今天在這裏失去了,明天則可以從那裏補回來。
如果愛情在人的生命中存在一天,則被愛的人則會幸福24小時;
如果友情發展一世,其作用往往被唱到了追悼會的長歌裏,刻到了墓誌銘的小詩中。
此外,愛情和友情的區別的關鍵在於見麵的頻率,以及與對方談話時的距離。
男女之間如果是純潔的友情時,一般不至於總見麵,而他們談話的內容也多半是些不關痛癢的國際民生事物,談話時的距離怎麼都得隔張桌子吧。
愛情則不同,你與你愛的人說話時,就有一種想粘在一起的衝動。
但是,友情和愛情之間固然有區別,但是,友情不能去與愛情爭什麼東西,友情有友情的分寸,友情的基礎是互相理解和體諒,是一種欣賞而不是占有,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很多朋友;愛情是兩個人中最親密的關係,寬容和愛是它存在的保障,愛情是某種程度上的占有和唯一,一個人不能同時擁有很多份愛情。
怎樣正確與異性交往?
雖然和異性做朋友對自己的全麵發展有很大的好處,但也要注意以下問題:
(1)把友情和愛情區分開。
異性相吸是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男女青少年異性吸引、彼此好感的基礎上,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愛情。但是,異性相吸並非是戀愛,好感更不等於就是初戀,盡管好感是產生初戀的前提。青春初期的少年男女,往往分不清好感與初戀的區別,造成精神苦惱。
友情不等於戀情,友情可以發生在同性和異性之間。而戀情隻會對異性產生,友情是對著大夥的,不排斥他人。戀情則是單一的、排他的。友情是公開的,可以共同分享的,戀情是隱蔽的,自私的。使他們認識二者的區別,有助於他們正確地分辯自己和別人的感情含義,保持一定的警覺。
(2)交異性朋友要廣泛。
與異性的交往,要盡可能減少單獨相處,要廣泛地與異性同學交往,建立起廣泛的朋友關係,多參加集體活動,並在集體活動中與眾多的朋友保持良好關係,這是為自己的長遠做打算。
此外,青春期的學生正值情竇初開,在非正常情況下異性間身體各部分的接觸都會產生:異樣的感覺,使人想入非非,所以應避免不必要的身體接觸,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現。
6當愛情來臨時
當走過了少年的時光,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許多的中學生心中最原始的愛情開始萌芽,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對愛情憧憬的同時卻又總是惴惴不安,但是許多的中學生卻不知道應該怎樣麵對?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小明認識了鄰班的小玲,很快就說到了一起。他們倆在一起感到有無窮的樂趣。可是沒幾天就放暑假了,彼此再也見不到對方了。這時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感升在心頭,這時他們的感覺都告訴對方彼此互相相愛了。那一個假期他們都像丟了魂似的,都在焦急中度過了漫長的假期。
當開學再次見麵時,他們很快地便墜入了愛河。但是由於他們的自控能力很低,沒有太多的精力,於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都變得一團糟。最後的結果是本來成績都十分優異的他們在高考後都落榜了。現在他們的心中都很自責,時時有一種犯罪感,總是認為是自己害了對方。這種痛苦一直在他們的心中,當時的那種愛的衝動現在再也找不回了,代替的隻有痛苦。
心理透析
這個案例也給正在熱戀中的中學生一個很好的警示,由於年齡小,許多事情還不能很好的理智地去解決,當問題出現時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隻能讓心這樣痛著,相信隨著時間地流失他們的心情就會變得好起來,但是那曾經的痛是無人可以給他們埋單的。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時期,眼中的所謂的愛情隻是一種性意識的萌芽,不能稱之為愛情。由於生理因素,絕大多數的學生在這個時期,都對兩性關係存在著極大的好奇心。他們在經曆了青春期的“生理大革命”後,伴隨生理的性成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性好奇心和接觸異性的欲望,男女中學生之間常常產生一種異常強烈的渴望與異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這就是中學生最初的愛情,是最不成熟的所謂的愛情。也正是因為孩子的年輕幼稚,各方麵條件都不成熟,初戀表現出明顯的幼稚性和衝動性,因而是很膚淺的,缺乏理智思考的,所以也是很不穩定的,極易變化的。在這時候他們付出的是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也因此對愛情抱有無限美妙的遐想。
這是愛情麼?
愛的含義,不隻是歡愉和浪漫,還有義務和責任,愛代表著一種責任,愛是一種無條件的付出和犧牲,愛是永無止境永不失落的,愛不是不要回報,而愛的回報就是對方的永遠快樂和幸福。早來的愛情,它不成熟,容易受暗示,受阻撓,自己往往不能把握住真正的愛情,很容易失去真正愛你的人。而現代的中學生,眼中的愛情隻是歡愉和浪漫,沒有義務和責任,因而中學生的愛是殘缺不全的愛,是經不起生活的磕碰,一旦有風吹草動,愛情之花就很快衰敗凋零。因為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說,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是依賴自己的父母,根本無力承擔一個家,對於愛情中的所有的責任和義務都不能兌現,所以說中學生沒有愛的能力,確切地說是沒有養活一個家的能力。
在人的一生當中,學習自我、他人,形成與他人關係的模式,正是在這個重要的時期。中學生由於世界觀尚未形成,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還較幼稚、片麵,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很大的變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期裏,對異性的戀愛往往帶有朦朧、脆弱、不穩定的特點,戀愛一旦不成,幻想破滅,對學生的打擊則是致命的,搞不好會使中學生在畸形的感情漩渦中越陷越深,不僅影響學習,影響進步,也影響今後的前途。而愛情的真正含義是這個年齡所不能夠理解的,在中學生的心中的愛情所注重的隻是表麵的東西。這種戀情是建立在外部好感的基礎上的,處在戀愛中的中學生們不可能去深入考察一個人的人品、興趣、個性自己是否真心喜歡。
當愛情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用理智戰勝情感。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種感情是聖潔的,是年輕人純真性格的體現。在這個前提下,中學生要學會駕馭感情的本領,而不做感情的奴仆。愛情是建立在良好的物質基礎之上的。愛情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事業之上,古人講“成家立業”,而現代人更應當“立業成家”。也許有的中學生會為愛願意跟對方一起去流浪,不過,這僅是一種短暫而美好的幻想,你們不可能逃避現實,沒有那麼美好的伊甸園等著你。這裏不需要你去流浪,如果你一定要說愛對方,那麼就請你在連續幾周或者是一個長假內去為了對方掙一些錢,看一看你能為對方承擔多少責任,從金錢上能滿足對方嗎?不要說隻要愛情不要麵包,如果讓你為了“愛”兩天不吃飯,也許你能辦得到,那麼三天、四天甚至更多天呢?你愛對方不是想讓對方跟你一起去餓死吧,如果你連自己都養不活,何談愛情呢?不要依賴老爸老媽,你幾時看到過自己的爺爺或者奶奶在父母結婚之後還養著你的媽媽?所以聰明的孩子是不會讓對方為了愛情跟自己一起去受苦的,而是想著用最好的物質讓對方過得最好。可是心情仍然是不放不下,那麼怎麼辦呢?有兩條路,第一是把愛情變成動力;第二種是把愛戀變成友誼。
把愛情變成動力。
也許在處於愛情中的中學生的內心中,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都在想著對方,他們甚至在聽一首歌時也會想到對方,更不要說是學習或者是吃飯的時候了,如果這時候讓中學生放棄自己的那份“情”結一定不容易辦到。那麼怎麼辦呢?把愛情變成動力,真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你們可以共同的來一個“高考之約”,為了對方以後人生的幸福著想,為了理想,為了心中那個美麗的夢,中學生朋友可以彼此約定這時候不見麵,直到中考試完畢,要以一個最好的成績作為給對方的見麵禮。每當想起對方的時候,就要以學習代替,告訴自己對方此時正在為了那個約定而努力呢,自己不能偷懶。用理想激勵自己,用更勤奮的學習轉移興趣,這樣你就會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書,做不完的作業,嚴格遵守“高考前不寫信,不見麵”的承諾,每當精疲力竭的時候,隻要一想到那個美麗的約定,就會覺得有無窮的力量。
每一個同學在對待愛情的問題上都很有分寸,都做出了對自己有利的選擇。要相信那個無話不談的朋友,當自己有困難時,一定要讓對方幫你,但是不一定要說出那份感情的,有時候內心的存在比暴露在外麵更珍貴的。然後把自己的眼光放遠一點,把異性當成一個和你一樣的平常的人,忘記他的性別,從精神的層麵去欣賞,你會發現,那裏有一片更自由更坦蕩的天空任你遨遊,你將擁有更多能夠理解你,欣賞你,喜歡你的異性好友。如果這樣的話,相信在你以後的人生路程中,你一定會慶幸你的選擇的。
7凋零玫瑰
我是湖南某某中學某某班的一個學生,名叫青雨,今年16歲,正讀高一。我從小到大就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父母的乖乖女兒,村裏的人誰見了都忍不住誇獎我一番。也是啊,我自小就那麼懂事,上學了成績又那麼好,人長得又是那麼的漂亮可愛,誰見誰不歡喜呢。上高中以前,我一直把這個當做我最引以為榮的資本,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我從來不像別人那樣,參加同學的生日派對,或在周末去野餐聚會,更別說在學校偷偷談戀愛了。我一直過著一種簡單的循規蹈矩的生活,無論在校外還是校園中,我總是被一種羨慕的眼光包圍。直到我上了中學,在初二那年遇到了宇,我突然開始討厭起以前的自己來了。
宇是我們學校的“名人”,很有才華,文筆很好,曾經發表過很多文章和詩歌,因此很多學生都認識他。但那時我並不認識,我對這些正規學習以外的東西從來不感興趣,我後來知道他這個人還是因為一首詩。那是有一次下課,我無意中看到同位女生在小心翼翼地用本子遮著抄什麼,我嚷著要看,她不讓,說是一首詩,好不容易才轉抄到,人家還等著要呢。我是不感興趣的,但這次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堅持要看,我就等她抄完,她本不想讓我看的,但看我不甘罷休的樣子,就不情願的給了我,詩的題目是《我曾和你擦肩而過》,我笑,說:“嗬嗬,還挺浪漫的。”然後是內容:
我走在一片春天的草地
揮退世俗在心靈的世界裏
遙望著你
你是盈盈一水間的花朵
有著水的溫柔花的妖嬈
我已習慣在風中牽掛你如雲的微笑
陽光下的小花小草
咀嚼著你的名字隨風飄搖
太多的想象使我看不清你真實的麵容
你離我很近似乎又很遠
在春天即將飄零的某個時刻
你讀懂了我的身影款款而來
打碎了我一個春天的執著
在這片春天的草地上
陽光四處逃散
我隻記得你遙遠的姿勢
你走近了我卻走出了我的視線
你哀怨的目光一閃
我們已擦肩而過
我僅僅是一個喜歡做夢的少年
隻適合遠遠地眺望浪漫
原諒我年輕的執著與過錯
讓你如水的心起了綠色的波瀾
請再讀一遍徐誌摩的《偶然》吧
你將重新回到從前
但我已無法再忘記
那風那陽光那水中的花朵
在一片春天的草地上
我曾經做過一個青春的夢
曾經與你擦肩而過
讀完這首詩,我心中湧起一種很奇怪的感覺,我突然很想認識這個人,這是一個和我個性完全不同的人。我問同位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她很驚訝地望著我說:“這都不知道啊,除了宇還會有誰啊。”我於是就知道了宇,知道他比我高一級,上高一了,追他的女孩子很多,但他好像並不鍾情與其中任何一個。
和宇的真正認識接觸是在初三放寒假回家的時候,我去車站坐車,竟遇到了他,後來才知道我們是一個鄉的,但兩村離得很遠。那時我沒有見過他,上車時隻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尋著聲音望過去,看到一個年輕的陌生男孩,他在朝我微笑。我走過去,說:“難道你是在叫我嗎?”他說:“難道你不叫青雨嗎?”我說:“難道這裏還有第二個青雨嗎?”他指了指身邊的位置:“難道你不想坐下來嗎?”我坐下來:“難道我有不坐的理由嗎?”最後,我們忍不住都笑了,於是,那天,我們很開心地談了一路。他很健談,也很幽默,下車時我發現自己有點喜歡上他了,他就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