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天帝信仰起源(2 / 2)

商湯打敗了夏桀,拯救了廣大人民,建立了商王朝。從此以後,人們也就對商湯這個自封的“天子”深信不疑。商王朝開創了我國古代將對神的信仰置於世俗強權之下的格局。

商王手握天命解釋權,實行強權政治,以至於人們開始反叛商的恐怖天命。當時位於西邊岐山的西伯侯姬昌,則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仁”,他宣告天帝是仁慈的,於是大獲民心,力量也日漸強大。

後來,姬昌的兒子姬發在公開討伐商紂王時,發表了一份宣言: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意思是說:周王朝實行分封之事,使善人富貴起來。雖然有血緣至親的人,但比不上有仁德高尚的人。即使人民有了過錯,上天也隻會懲罰“天子”一人。周王朝尚文,以人為本,以德治天下,周的立國中心思想是“善人是富”。

姬發這些話都是針對商的恐怖可畏的天命而說的,目的是為了消除人民對商天命代言人的畏懼迷信心理。他於是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人民,建立了西周政權,稱為“周武王”,人民也信賴這個行“仁”的天命代言人。

周王朝的國君皆以天帝代言人自居,並通過在泰山封禪祭天的形式,好像一切都依據天帝的命令行事。此後的儒家繼承了中華天帝信仰的傳統,並曆代祭天延綿不絕。後來到了春秋戰國之時,隨著思想的進步,人文理性精神勃發,認為神為人創,民為神主,上古神秘觀念已經逐漸消失了。

由於“皇天上帝”的概念漸漸由自然之“天”所取代,而“天”為道德民意之化身,這就構成了我國後世文化信仰的一個基礎,而“敬天祭祖”便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旁注]

禪讓 指古代帝王讓位給不同姓的人,如伊祁姓的堯讓位給姚姓的舜,舜讓位給姒姓的禹。這是一種“擬父子相繼、兄終弟及”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對正統王位繼承製的模擬,是上古政治舞台上部族政治激烈角力的結果,目的是讓各大部族的代表人物有機會分享最高權力。

伯益 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1世紀。在他的帶領下,早期先民學會了建築房屋,鑿挖水井。他善於畜牧和狩獵,並且發明了屋舍,因此被我國民間尊稱為“土地爺”,並受到不同形式的供奉。

三苗族 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和鄱陽湖之間。堯舜時稱“三苗”,春秋時期稱“蠻”。當禹的夏部落聯盟跨入奴隸社會時,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開始有了階級分化。

商湯 (?~約公元前1588年),商人部落首領,商朝的創建者,廟號太祖,公元前1617年至公元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為夏朝商國諸侯,13年為商朝國王。

姬發 (約公元前1087年~約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的次子,諡號“武”。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斌王”,史稱“周武王”。他繼承父親遺誌,滅掉商朝,奪取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的一代明君。

[閱讀鏈接]

堯是帝嚳的兒子、黃帝的五世孫。他當上部落聯盟首領後,和大家同甘共苦70餘年。後來他選中了德才兼備、很能幹的舜,考驗了3年才將帝位禪讓給舜,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

舜接位後,親自耕田、打魚、製陶,把社會管理得井井有條,深受大家愛戴。他也仿照堯的樣子召開繼位人選會議,大家推舉禹來做繼承人。舜去世後,禹就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堯舜“禪讓”之舉,反映了上古的民主製度,具有深刻的曆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