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被動調理(陰)
1.精油配方
5ml葡萄籽油+2滴甜橙,順時針按摩腹部,也可把精油滴在臍輪神闕穴,做熏蒸、溫灸,調理腸胃。
2.穴位按摩
假如腹痛、胃痛很厲害,腹部很硬,這時,應該及時和醫院聯係。慢性輕度問題需堅持溫熱調理,配合按摩。
1)腹痛按摩法
(1)按壓內關穴,位置在前臂內側,距腕三橫指,用拇指按揉,指尖按揉效果更強烈。
(2)按揉合穀穴,位置在拇食指相病肌肉最高點,向掌骨方向擠壓按揉。
(3)彈撥壓痛點,在背部尋找腹痛反射點,在胸椎中斷脊柱旁開兩橫指處。用拇指向下尋找腹痛反射點,然後按壓並向外側橫向彈撥。
(4)擦腹肌,用掌根壓緊腹部,然後環轉摩擦腹部,以腹內有熱感為宜。
(5)揉臍,用掌根壓住肚臍,保持一定壓力,帶動肌肉按揉,以腹內有熱感為宜。
2)腹脹按摩法
(1)按揉合穀穴,拇食指相並,肌肉最高點,向掌骨方向擠壓按揉。
(2)點顫建裏穴,在肚臍上四橫指處,用中指按壓顫動。
(3)摩腹,兩手掌相疊,以肚臍為圓心,沿順時針方向摩動,以腹內有熱感為宜。
(4)扣背,半握空拳,輕扣背部膀胱經,膀胱經位於背部兩側肌肉上。
3)腹瀉按摩法
(1)揉小腹,用掌根按壓小腹沿逆時針方向揉動,以腹內有熱感為宜。
(2)按揉氣海穴,位於肚臍下兩橫指處,用掌根按壓氣海穴,用力按揉,若用拇指尖按摩效果更強烈。
(3)捏脊,連同肌肉一起捏緊背部皮膚,從腰部起一鬆一緊自下而上行走,前行三步捏緊肌膚向上提拉,簡稱捏三提一。
(4)推骶尾,用掌根從尾骨推至骶骨。
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各按摩腹部一次,躺著和站著都行,按摩時全身放鬆,以臍輪為中心,手掌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次,用力由輕到重,穩而持續,速度先緩慢再稍快些。若穴位找不準須選擇專業技師按療程操作,不可胡推亂揉,否則會有反效果。
四、生活方式調理
(1)出現神經衰弱,免疫力低下、胃腸道功能紊亂的情況,加強鍛煉是根本,練瑜伽,要求堅持天天做,至少是隔天,作息要規律,按時睡覺,少熬夜。
(2)印醫脈輪調理丸5粒,每日兩次,飯前口服。參苓白術散,整腸生、人參健脾丸口服。上中藥一並口服,無副作用。
(3)可配合針對臍輪即神闕穴的專業熏蒸、泡浴、按摩、溫灸等調理。
(4)保持情緒的良好,不要悲觀。
(5)堅持每晚用溫水泡腳,至微微出汗,每周可以加2次艾葉或日式、印式足浴鹽,有助於祛寒濕。堅持背部撞牆,疏通經絡。在泡腳的同時可以按摩腰部、做腹式或聖光呼吸,或配合做做轉腰,健脾開胃,提升內髒。
五、飲食調理
針對慢性胃腸不適,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每日進餐定時定量不過飽;若有條件,最好少量多餐,每天5-7餐。
(2)避免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過強食物,機械性刺激增加對黏膜損傷,破壞胃粘膜屏障,化學性刺激會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粘膜。如含防腐劑、添加劑,過度包裝、加工類食品。
(3)選擇營養價值高,細軟易消化的平衡膳食,如牛奶、雞蛋、豆漿、魚、瘦肉等,經加工烹調使其變得細軟易消化、對胃腸無刺激;同時補充足夠熱能、蛋白質和維生素。
(4)選富含B族維生素、及維A和維C的食品;推薦胡蘿卜汁、玉米汁、菠蘿汁。主食以全麥麵食或帶皮番薯、玉米為主。
(5)烹調方法。可選用蒸、煮、汆、軟燒、燴、燜等烹調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醋溜、冷拌等加工食物。
(6)其他,進食時應心情舒暢,細嚼慢咽,以利於消化;根據自己的膳食習慣,配製可口飯菜;供給細軟、粗纖維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