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農村改革和發展2(3 / 3)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包括:加強財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進一步完善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存款主要用於當地發放貸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要進一步增加涉農信貸投放。積極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抓緊製定對偏遠地區新設農村金融機構費用補貼等辦法,確保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針對農業農村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搞好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監管。建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積極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範圍,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保費補貼力度。鼓勵各地對特色農業、農房等保險進行保費補貼。發展農村小額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係,建立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製。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

22.現代農村科技體係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現代農村科技體係主要包括農業生產環節的技術、農業農村經營管理現代化的技術和農村生態家園建設的技術等。

(1)生產環節的技術

①種植業科技:運用在種植業中的科技,也可稱為現代農藝技術。具體包括農作物良種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和植物保護技術等。

②畜牧水產養殖業科技: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一般包括大牲畜、小牲畜、家禽以及經濟獸類的飼養,水產業則可分為海洋漁業和淡水漁業兩大門類。畜牧水產養殖業科技包括優良品種、科學飼養技術、動物防疫等。

③農業機械化科技: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在農業各部門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進行生產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之一。如在種植業中,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動力排灌機、機動車輛等進行土地翻耕、播種、收割、灌溉、田間管理、運輸等各項作業,使全部生產過程主要依靠機械動力和電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來完成。實現農業機械化,可以節省勞動力,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強克服自然災害的能力。我國農業在集體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機械化,是發展農業生產力的根本途徑。

(2)農業農村經營管理現代化技術

探索和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農業經營與管理體製,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和重要保證。農業農村經營管理現代化技術包含農業信息化技術、村務電子化管理技術。

①農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有效地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的進程。農業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農業技術信息化(如精準農業信息)、農業環境信息化(如氣候預報、病蟲害測報)、農業經營信息化(如農產品交易信息等)。農業信息化的內容十分豐富,對農民提高農業生產率也有很大幫助。

②村務電子化管理技術:村務電子化管理就是指使用現代的電子計算

機技術來實現農村村務、財務的日常管理。電子村務製度可以使村務管理更加透明,通過將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村務公開,可以方便地隨時隨地查詢村務情況;可以使村財務管理更加規範,實現賬務由“渾”變“清”、由“暗”變“明”;可以使村幹部民主意識增強,決策過程更加嚴謹透明,管理行為得到規範;可以使農村基層更加和諧,有力地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3)農村生態家園建設技術

所謂生態家園,就是在農家庭院裏按照“有限空間巧妙運用、生物資源良性循環、可再生資源有機互補”的原則,把地表、地下、空中、水中一切可利用的空間都利用起來,進行植物、動物、微生物綜合生產,促進農戶生產、生活、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庭院經濟模式。生態家園建設需要綜合利用微生物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生態農業技術、立體種養技術,把農村一家一戶的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業,通過食物鏈的形式緊密地聯係起來,形成以農戶為單位的生態良性循環體係。

23.農村科技推廣的方法有哪幾類?

農業科技推廣的方法可以分為三大類:

(1)大眾傳播指導。是指將農業信息源(知識、資料、數字等),加工成信息(文摘、聲像資料、圖形),並通過傳播媒介(廣播、電視、報紙、陳列等)傳播給農民群眾。大眾傳播的信息具有權威性和號召性、信息傳播數量大速度快、信息傳播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但大眾傳播是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發送信息,溝通的形式基本是單向的,傳播效果與受眾的文化素質、教育程度、年齡有關。傳播者和受眾無法做到麵對麵的雙向溝通,受眾對信息處於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且容易遺忘。

(2)集體指導。集體指導又稱團體指導,即在同一類型地區,生產和經營方法相同的條件下,采取小組會議、示範、講座、參觀考察的方法,集中對農民進行指導和傳遞信息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可以一次向較多人進行傳播,達到多、快、廣的目的,是一種介於大眾傳播和個別指導的比較理想的推廣方法。

(3)個別指導。個別指導是指推廣人員和個別農民之間單獨接觸,研討共同關心或感興趣的問題,是向個別農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議的信息交流方式。個別指導具有針對性強、解決問題直接、溝通具有雙向性、信息發送量小費用大等特點。

24.為什麼要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本情況怎樣?

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長久安全的物質基礎,是打造糧食核心區、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要求,是公共財政支持“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舉措,是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開發水平和創新開發機製的客觀要求。

我省農業綜合開發從2009年開始啟動高標準農田示範工程,經嚴格篩選,競爭立項,國家批準我省遼中縣、法庫縣、東港市、北鎮市、遼陽縣、開原市、建平縣、朝陽縣、綏中縣和大窪縣10個縣市作為首批高標準農田示範縣,計劃三年內每縣集中連片建設5萬畝高標準農田,共計50萬畝,總投資67670萬元。2010年我省又申報了7個第二批高標準農田示範縣,包括黑山縣、阜新縣、昌圖縣、鐵嶺縣、北票市、興城市和盤山縣,計劃兩年內每縣集中連片建設2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總投資19494萬元。

25.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哪些基本原則?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中低產田改造的升華、提升,是新時期農田建設著力打造的亮點。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應達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總體目標。通過項目建設,使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達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目標。基本原則: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項目區按灌區或流域進行統籌規劃,集中連片進行規模開發治理。按照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采取水利、農業、林業和科技等綜合配套措施,進行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二是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資金使用安排必須突出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三是堅持規劃先行,科學決策,尊重民意,注重實效,要在有一定條件和基礎的地方先行實施。四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項目選擇要優先在我省36個產糧大縣實施。

26. 什麼是農村經濟組織?

農村經濟組織,是農村區域中以經濟活動和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行動集體或團隊。規範的農村經濟組織應該具備三個主要特征:

(1)以農民為行為主體,以農村為主要活動地域。

(2)從事與農業經濟相關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以增進組織及其成員的利益最大化為準則,以投入產出比最優為組織目標。

(3)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共同目標,由兩個以上的組織成員在分工協作基礎上構成。

農村經濟組織的作用在於克服農民個人力量的局限性,利用集體的力量,以獲取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