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什麼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合作經濟組織是勞動者為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謀求和維護自身利益,按照自願、民主、平等、互利等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指在農業互助合作經濟活動中,由農民組織的、直接為農業提供服務的各種合作社及其聯合組織,又被稱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發達國家,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也稱為農業合作社、農場主合作社、農業生產者合作社或農業合作公司等。在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主要包括農村社區性合作經濟組織、農村信用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股份合作組織、農民協會、專業合作社。
43.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哪些?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主要有:
(1)農民協會
農民協會是在一定的社區範圍內,以農民分散經營為基礎,農民自願聯合建立的,在生產、加工、儲運和銷售等環節上為農民提供相關技術和產品方麵的服務的社團性合作經濟組織。這種專業協會的組織結構較寬鬆,一般不以盈利為目的,農民隻需交納少量會費便可成為會員,因而在目前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2)專業合作社
專業合作社是從事專業生產的農民,在自發、自願、互利的原則下,建立起來的自我服務、民主管理、合作經營、自擔風險的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的組建標準要相對高些,不僅要求成員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而且還要求每個成員交納一定數量的股金,成員與組織的利益關係也更為緊密。
(3)股份合作組織
股份合作組織是由若幹個從事某種專業生產的農戶或投資者,按協議或章程,以資金、土地使用權、實物、技術、勞動等作為股份,自願組建起來的,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實行民主管理、按股分紅和按勞分配的組織形式。它保持了合作製的基本特征,同時又具有企業或公司的特征。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財產共有、產權明晰”,承認個人產權,采取按勞分配與按股分紅的利益分配方式,使成員獲得利益最大化。
(4)社區性合作經濟組織
社區性合作經濟組織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為基礎,為完善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體製而建立的組織形式,成員主要以村委會所管轄的居住村落的農戶為主,具有明顯的“官辦”色彩,政府扶持力度較大。
(5)農村信用合作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由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合作社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6)農村供銷社
農村供銷社以農民的股金為原始積累,農民自主實行民主管理,為滿足農村生產和生活需要而設立的銷售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收購農副產品的商業機構。
44.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條件有哪些?
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基礎條件有:(1)農民自身素質有較大提高;(2)培養和引進懂經營和管理農村合作經濟的專業人才;(3)農村基層幹部能夠較好發揮骨幹力量;(4)各級政府在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中能夠起到引導、服務、管理和協調等作用;(5)工會、婦聯、自助性組織等非政府組織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較為密切的聯係;(6)國家出台較為穩定的優惠扶持、規範引導政策;(7)依賴於健康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係,需要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生產經營;(8)建立有效的資金來源渠道和較為完善的約束機製。
45.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是什麼?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自願組建的自助組織,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備條件和推動農村經濟的巨大力量,其作用主要有如下幾點:
(1)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理想載體,其發展有助於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一方麵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是農業的縱向一體化,主要采用各類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公司+農戶”模式;另一方麵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植根於廣大農民之中,既能保持農戶家庭的獨立經營,又可以按照合作製的規則,使入社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將兩者結合,可以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形成較為牢固和密切的利益共同體。
(2)將分散經營的農戶與市場連接起來,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解決了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很多難題,減少了農民進入市場的交易費用;增強了農民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3)將農戶組織起來,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個農戶勢單力薄的劣勢,使其在麵對企業、政府等處於相對強勢的組織時有更大的對話、談判等力量。
(4)提供生產所需的信息和技術,有利於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提高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5)提高農民的自身素質。有利於培養農民的科技意識、營銷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增強農民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農民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進而推進農村基層民主製度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發展。
(6)有助於改善政府對農業的管理。政府可以通過合作經濟組織來指導或引導農民,把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措施落在實處,同時農民可以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將自己的願望和要求,及時反映給政府,從而提高政府對農業與農村經濟調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6.農村工業化的內涵是什麼?
農村工業化是指通過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包括技術、生產組織、經營方式、工具裝備、管理製度等)來改造包括傳統農業在內的農村產業和經濟結構,促使農村經濟係統向現代化轉型,最終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上的國民經濟一元化目標。
新型農村工業化就是在打破城鄉分割、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進行的農村工業化,既指工業在農村通過自身變革占據主導地位,又指通過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包括工具裝備、科學技術、產業組織、經營管理等)來改造包括傳統農業在內的農村產業和農村社會,促使農村經濟係統向現代化轉型,進而實現與城市工業化協調發展的過程。
新型農村工業化包括四方麵的基本含義:一是農村工業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二是用工業化的理念與成果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的過程,農業工業化成為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三是農村工業與城市工業的日益融合過程;四是現代工業文明對整個農村社會(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道德等領域)的滲透過程,也是全麵提高農民專業化素質的過程。
從時間角度看,農村工業化是個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也即農村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在農業、工業及其相關部門逐漸重新配置的過程。從空間角度看,農村工業化特指農村地區的工業化,就我國行政區劃而言即指縣級及其以下行政區的工業化發展。但農村工業化絕不是指在農村地區封閉環境下進行的工業化,它是整個國家工業化的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家工業布局、工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47.農村工業化進程中容易出現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發展農村工業化忽視農業產業化,就農業抓農業、就工業抓工業。容易導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麵,造成擠占田地、資源浪費、生態環境遭破壞、勞民傷財的局麵。
誤區二:單憑熱情,不結合本地區實際,不進行科學論證,盲目上項目,忽視市場需求。
誤區三:隻強調“中國特色”,忽視“世界標準”、“國際規範”。如目前醫藥行業尚有不少經營企業未通過GSP認證。
誤區四:重小打小鬧,忽視規模生產經營。農村現時普遍處於一家一戶生產經營的狀態,抵禦風險、參與競爭能力較差。
誤區五:重非農工業發展,忽視生態工業成長。生態工業是農業產業化的關鍵,是農村工業化的重點,隻能加強不能削弱。
誤區六:片麵追求企業數量、產品產量,忽視質量、品牌、品種、效益、環保。
誤區七:重“企業標準”動植物檢疫,輕“國際標準”動植物檢疫。現已造成蜂蜜等數種農產品出口受損。
誤區八:重生產經營,輕保鮮儲存。農產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的區域性、季節性很強,收獲期很短,原始鮮品出售附加值不高,因保鮮儲存不當而損失很大。進行工業化加工生產可成倍增值,必須解決保鮮儲存問題,才能保證工廠均衡生產,保證產品質量,減少農產品損失。
誤區九:重勞力輸出,輕勞力培育、優化合理配置、科技人才引進。目前農村有的地區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經商,留村的多為婦女、老人、兒童,土地荒蕪,綠色、特色經濟難以發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引不進,留不住。
誤區十:重行政幹預,認為權大於法,實踐中不守信用;輕中介組織作用,隻顧眼前,不看長遠。
48.新型農村工業化的推進措施有哪些?
新型農村工業化的推進措施主要有:
(1)建立新型農村產業化體係
加快組建以農業工業化為重點,包括主導產業、基礎產業、關聯產業三大部分的新型農村工業化的產業體係。主導產業指種植產業、養殖產業、農產品加工產業、食品製造業產業、市場流通產業等;基礎產業指現代裝備產業等;關聯產業指信息服務業等。用工業組織和工業生產方式來改造農業,以工業資本、技術和管理來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拉長農業產業鏈,種、養、加結合,提高農產品加工業轉化的比重和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
(2)提升農村產業集群的水平
圍繞產業集群培育和發展農村工業園區,要引導入園企業吸收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結構調整和信息化步伐,努力形成若幹個由核心領域或核心企業帶動的重點農村工業基地。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區域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一個地區應重點在具有比較優勢的作物上“有所為”,打破“小而全”的生產格局。
(3)形成區域特色的比較優勢
糧棉主產區可以依托地多地平的資源優勢,率先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種養加結合型農村工業化;沿海發達區可以發揮貿易區位和資本技術密集優勢,加速推進非農產業現代化,發展外向型農村工業化;大城市郊區可以利用獨特的市場需求和市場區位優勢,加速推進多功能都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城市輻射型農村工業化;生態脆弱區可以立足特色自然資源優勢,加速特色農業現代化改造,提倡生態型的新型工業發展模式,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村工業化。協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的關係,發展以循環經濟為特征的農村生態工業,建設結構合理、功能配套、環境優美的生態區域和生態城鎮,降低發展對資源特別是能源的依賴程度,降低經濟增長對資源的消耗。
(4)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
運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村工業、物流業。推廣信息化技術,建立農產品供求市場價格動態預測預報係統。政府要為農民提供國內外準確的農產品市場信息,把農業生產與國際市場緊密聯係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還應充分認識和利用虛擬經濟來創造新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
(5)實施名牌戰略
用市場化的辦法推動農產品名牌建設,做大做強農產品名牌。要從創農產品產品名牌逐步向農產品企業名牌、農產品區域名牌拓展。要認真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生產管理與產品加工、貯運,用標準化手段促進農產品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6)提高企業化組織形式
我國農戶超小型規模經營與大市場化的矛盾日益突出,難以適應農業工業化的內在製度變遷的需要。農業工業化是一種逐漸市場化、規模化的漸次高度化過程。要形成規模化的發展,就必須在農村推進現代企業製度建設,徹底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7)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推進食品工業產業升級。把農產品加工業建成科技含量高、拉動作用大、增長率高的支柱產業。在食品工業精深加工領域,可以重點開發和應用生物工程等技術,大力提升產業檔次,不斷壯大農產品食品工業。
(8)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
一是要抓好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二是通過國家財政、社會集資或其他方式,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三是加大送科技文化下鄉的工作力度,使農民能夠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與操作技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最終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提升人力資本含量,並部分地緩解就業壓力。
49.農村城市化的含義是什麼?
農村城市化是指在一定的國家或地區,從以農業為主且居住較為分散的農村,轉變為以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的農民相對集中的城鎮,從而實現農村生產力結構、農村生產經營方式以及農業從業人員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個人素質和收入水平等逐步與城市文明接近,並最終走向城鄉一體化的曆史過程。
農村城市化的基礎是經濟增長,本質是農民在工業化進程中的一種理性選擇行為,內涵是工業發展、要素聚集和產業結構的演進,核心是農村人口的非農職業轉變,形式是農村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的形成與擴張,主旨是鄉土生活方式向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轉變,外延是城市數量的擴張和質量的提升。
50.推進農村城市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推進農村城市化的主要措施有:
(1)完善農村城市化規劃
農村城市化的規劃是在全麵研究區域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以及區域性的人文地理基礎上做出的全麵的、係統的,具有相對穩定性和一定約束力的綜合布置,是農村和小城鎮經濟管理的政策依據。科學、合理的城鎮規劃是農村城市化的必要前提,能減少建設資源的浪費,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