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削藩
明太祖非常喜愛皇太孫朱允炆,命太常寺卿黃子澄為東宮侍讀,作為皇太孫的老師。此時,明太祖的二十六位皇子都當了藩王,在各地鎮守。一天,朱允炆在東角門約見黃子澄,說道:“我年紀很輕,叔叔們對我非常傲慢。等到祖父仙逝,我該怎麼辦呢?”
黃子澄說道:“藩王雖然統帥軍隊,但皇帝統轄的軍隊更多。如果他們造反,您就調動各地軍隊,一定能把他們打敗!西漢時吳楚七國造反,其勢驚人,但仍被景帝所滅。如今的形勢正與西漢時相同。”
公元1398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他的年號是建文,所以被稱為建文帝。建文帝做了皇帝後,對各路藩王的威脅有更深的體會。他召見黃子澄,屏退左右,但欲言又止。黃子澄說道:“陛下有什麼事情,請對為臣說明,臣一定為主分憂!”
建文帝說道:“先生還記得在東角門說過的話嗎?”黃子澄知道建文帝有削藩的念頭,立即說道:“現在正是多事之秋,臣怎麼敢忘記當年的話!”黃子澄出宮後,就去找尚書齊泰商量削藩之事。
齊泰對黃子澄說:“諸王之中,燕王朱棣力量最強,野心最大。咱們應該削去他的爵位。如果製服燕王,其他藩王必不敢輕舉妄動!”黃子澄說:“我不這樣認為。燕王勢力雄厚,要削除他的領地談何容易,不如先對付周王,翦除燕王的羽翼。”
黃、齊二人上奏建文帝,派曹國公李景隆到開封削藩。李景隆調動一支軍隊,將周王府團團圍住,捉獲周王及其世子、愛妃。建文帝命人徹查,發現周王做了很多違法之事,就將他貶為平民,遷往雲南。
不久,建文帝又將岷王、齊王、代王廢為平民。因為代王罪行太大,被囚禁在大同。建文帝聽說湘王劣跡斑斑,下了一道旨意,對他嚴加責備。湘王非常害怕,帶領全家在宮中自焚。建文帝雖然將五位王爺迅速解決,但打草驚蛇,使燕王更加警惕。
建文帝意識到燕王可能作亂,就調動軍隊,派到燕國附近的開平、臨清、山海關駐守,將燕王的領地圍了起來。
燕王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駐守在燕京(今北京),地區廣闊,人馬眾多。僧人姚廣孝是個多謀之人,法號道衍,深得燕王賞識。他對朱棣說:“我第一眼見到您,就知道您必能君臨天下。”
相士袁拱也對朱棣說:“殿下快四十歲了。據我觀察,您一過四十,會具備天子之相。如果我說得不準,您就把我的雙目刺瞎。”朱棣本來對建文帝不滿,受到姚、袁二人的煽惑後,造反的念頭更加堅定。
1399年2月,燕王朱棣進京朝見。他進宮之時,在皇帝的專用禦道上行走,見了建文帝也不參拜。戶部侍郎卓敬寫了一道秘密奏章,寫道:“燕王非常聰慧,馭兵有術,是陛下大患。您應該把他改封到南昌,防止他起兵造反。”
建文帝將奏章放於袖中,猶豫不定。第二天,卓敬參拜建文帝,建文帝說:“卿所言有理,但燕王是孤王之叔,未必造反。”卓敬說道:“楊廣是隋文帝的親生之子,尚且奪取皇位。”建文帝想了一陣,說道:“此事休要再提。”3月,朱棣平安地回到燕京。
這年4月,正是明太祖逝世一周年,朱棣派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去南京,代替他祭奠先皇。建文帝召見三人,與他們談話。三人中僅朱高煦麵帶驕矜,其他兩人都表現出謙恭的態度。建文帝終於放心。
齊泰對皇帝說:“燕王久有謀反之心,應當將他三個兒子扣留,作為人質!”黃子澄卻說:“如果扣留燕王之子,燕國必定戒備森嚴,咱們要想進兵就困難了。”建文帝正在猶豫,燕王的書信到了,信上說,自己得了重病,要三位王子速歸。建文帝不願與燕王決裂,終於將朱高熾三人放走。
燕王朱棣派三子入朝後,非常後悔,害怕三個兒子有什麼意外。三位王子回到燕京時,朱棣格外興奮,說道:“咱們父子能夠團圓,真該感謝神明!有你們輔佐,孤的霸業必定成功!”
■靖難之役
公元1399年夏,黃子澄、齊泰對皇帝說:“燕王的圖謀非常明顯,陛下應該削去他的權柄!”建文帝始終拿不定主意。黃子澄、齊泰說:“先發者製人,後發者製於人。現在情況非常危急,您不能再猶豫了。”
建文帝說道:“好吧,可以派人逮捕燕王的官吏,清除他的爪牙。”三人反複商議,派張昺、謝貴到燕京,分別擔任布政使、都指揮使之職,對付燕王的屬下。朱棣聽說建文帝派人前來,極為惱怒。
張昺、謝貴上任以後,不但監視朱棣,還將燕王府校尉於諒、周鐸騙走,送入京城斬首。這時,朱棣準備不足,不敢貿然起事,於是采取裝瘋的策略。
他將頭發弄亂,穿上一件破衣服,在街上嬉笑不止。小孩見燕王竟是這種樣子,都在後尾隨。朱棣一路狂奔,感到身體疲倦,就走進一家小飯館。他也不付錢,抓起肉來就吃,提起酒來就飲,並把食物分給追他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