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官府腐敗專橫,農民要交納種種苛捐雜稅,怨聲載道。萬曆皇帝時,官府向百姓強行索要抗金的軍費,稱之為“遼餉”。崇禎帝即位後,農民起義軍此起彼伏,為了鎮壓他們,政府又收取“剿餉”和“練餉”。很多農民無力交稅,隻得逃往他鄉。
那時候,北方旱災、蝗災泛濫,使得農民的命運更加悲慘。僅陝西延安府一地,就有幾年顆粒無收。百姓隻能吃草根、樹皮、石粉,甚至人吃人。廣大農民走投無路,隻得起來反抗官府,希望創造一個清平世界。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的農民,號“鴻基”,乳名“闖兒”。他曾為地主放羊,因為連年災荒,曾到銀川驛站當了一名馬夫。不久,他因父母逝世,向米脂大戶艾某借了高利貸。1629年,他被官府裁掉,依舊回鄉種地。
艾某見李自成無力還債,就到官府告狀,讓衙役把李自成鎖起來,置於烈日之下暴曬。百姓們見官府與艾某這樣可惡,一哄而上,用石頭砸開鐐銬。李自成帶領農民襲擊縣城,搶了很多武器。
不久,李自成帶領走投無路的農民,投奔了不沾泥(張存孟)的起義軍。後來,不沾泥接受了敵人的引誘,向官府投降。李自成又投奔闖王高迎祥的義軍。由於李自成作戰勇敢,處事果斷,很快成為義軍不可缺少的大將,將士們都尊稱他為“闖將”。
公元1634年,崇禎為了消滅農民軍,特設山西、陝西、河南、湖廣、四川五省的總督府,以陳奇瑜為總督,調動各地兵馬圍攻起義軍。高迎祥四處轉戰,在漢中誤入車廂峽。敵人用石頭封住山口。如果義軍往外衝殺,他們就往山下投擲石頭、發射利箭。由於連日降雨,義軍的箭大多浸爛,無法使用。
麵對這種危急情況,高迎祥一籌莫展。李自成提出詐降之計,高迎祥認為很好,就派人去明營請降。陳奇瑜對闖王的誠意有些懷疑,李自成就收買他手下愛將,幫義軍說話。陳奇瑜終於中計。
農民軍投降之後,陳奇瑜派人押送起義將士回鄉,一百個起義士兵就派一個安撫官押送。農民軍回到原籍以後,又起來反抗,繼續與官府鬥爭。李自成的計策挽救了起義軍。從此,他聲名大振,威望越來越高。
1635年正月,崇禎見陳奇瑜不能取勝,就免去他的職務,命兵部尚書洪承疇擔任總督,帶兵圍剿。十三家七十二營的義軍將領在滎陽開會,大家意見分歧,討論了很久都沒有結果。
李自成說道:“隻要下定決心,一個人也能奮力拚搏,更何況我們有十萬人馬!既然官府兵多將廣,我們就采取分兵進擊、互相策應的辦法,一定能挫敗敵人。”眾將領認為李自成說得有理,同意了他的意見。
於是,起義軍兵分五路進攻,打得敵軍首尾難顧,疲於應付。起義軍連克河南的固始、潁州,並攻入明太祖的家鄉鳳陽,焚燒明朝祖陵。義軍得了官府的金銀財寶,都放在一起,由眾人平分。眾人都稱讚李自成,說他智勇雙全,堪當大任。
到了1636年秋季,高迎祥在陝西籃屋(今陝西周至)遭到伏擊,被擒後送入京城斬首。在眾將的推舉下,李自成繼任闖王,成為義軍的首領。可是,十三支起義軍之間卻出現了矛盾。大家難以協同作戰,分道揚鑣。結果,很多義軍被官府消滅。
1640年,李自成聽從謀士李岩的意見,推行“均田免糧”的政策。他每得一地,就將惡霸地主殺掉,將田產分給農民,並減免農民錢糧、徭役。闖王的政策深得人心,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
三年之後,李自成率領義軍將西安團團圍住,明朝將士堅守不住,隻得歸順。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為西京,建立大順政權,鑄造錢幣,開科取士。不久,李自成興兵北伐,連克大同、宣化、居庸關,來到北京城下。
崇禎皇帝知道北京難守,對周皇後說:“城池即將陷落,你還是死吧。”周皇後哭了一場,返回坤寧宮,自縊身亡。崇禎將幾位公主宣來,流著眼淚說:“你們為什麼生在帝王家?”他揮劍向長平公主砍去,砍落她一隻手臂。長平公主傷重暈厥。
崇禎又砍死幾位公主、嬪妃,然後登上萬歲山(今景山),上吊自殺。宦官王承恩也以同樣的方式喪命。此時,義軍攻破正陽門(今前門)、宣武門,如同潮水一般湧入北京。北京的新主人李自成行至承天門,向門上匾額射了一箭,宣告了明王朝的滅亡。
■李定國轉戰西南
崇禎帝死後,在南方的明朝諸臣先後擁立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為帝,史稱南明。桂王朱由榔繼位後,年號永曆,曆史上稱他永曆帝。
麵對清軍的大舉南下,永曆政權內部的一些大臣,如大學士瞿式耜、督師何騰蛟,積極主張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發憤圖強。公元1647年11月,明朝將領何騰蛟,聯合大順軍餘部的力量,在全州大敗清軍;瞿式耜也在桂林兩次擊退了清軍的進攻。南明軍聲勢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