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豪格為繼承皇位積極活動的時候,多爾袞也在秘密準備奪取皇位,兩白旗都主張擁立多爾袞,他的同母兄弟武英郡王阿濟格、豫王多鐸跪勸多爾袞,當即大位。
由於爭奪雙方都握有重兵,一時間劍拔弩張,各不相讓。但是雙方又各有顧忌,一旦刀兵相見,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太宗皇太極死後第五天,睿親王多爾袞來到三宮廟,召見內大臣索尼商議冊立的事情。索尼對多爾袞說:“先帝有皇子在,繼位者必從皇子中選出,不能立他人。”他看到索尼的態度十分肯定堅決,意識到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必須認真對待。
不久,在停放皇太極棺木的崇政殿召開諸王大臣議立嗣君會議。當天黎明,擁立豪格的大臣在大清門盟誓,派精銳部隊包圍宮殿,宮內氣氛緊張。會議開始時,索尼和鼇拜提出冊立皇子,被多爾袞喝退。接著,阿濟格和多鐸提出立多爾袞為帝,多爾袞不敢立刻答應。
後來,禮親王代善發言說:“豪格是先帝長子,理當承大統。“接著鄭親王濟爾哈朗也表示讚同,但這時,豪格卻故意謙讓說:“我福小德薄,難當重任。”會議陷入僵局。
擁立豪格的大臣們見他離開,全部佩劍上前,說:“我們受先帝皇恩,如果不立先帝之子為君,我們寧可一死,追隨先帝於地下!”
他們想以武力立豪格。多爾袞為了擺脫困境,便對諸王說:“諸位王爺說得都有道理,但豪格情願退出,沒有繼承大統的心願,那麼應該立先帝的第九子福臨。但福臨年歲幼稚,暫時由我和鄭親王左右輔政,年長之後,當即歸政。”
這樣,擁立豪格的大臣也無話可說,於是,諸王大臣形成了決議,共同立下誓書,對天宣誓。
就這樣,年僅6歲的福臨在沈陽正式被推上了皇位,是為清世祖,第二年改元順治,史稱順治帝。同時,他也成為了清朝入主中原後的第一代皇帝。
擁立福臨的風波平息之後,多爾袞很快成為掌握朝政實權的攝政王。順治登基之初,名為皇帝,實則傀儡。他曾迫於形勢,親臨攝政王府向多爾袞問安。
公元1650年12月,多爾袞病故,福臨如釋重負。1651年元月,14歲的福臨舉行親政大典,接受諸王大臣的叩拜。八月,福臨在北京紫禁城舉行冊立皇後大禮,皇後為蒙古親王吳克善之女博爾濟錦氏。盡管他對此婚姻不滿,卻因孝莊太後與鄭親王等人的壓力,隻好屈從。
而此時,福臨又麵臨著國庫空虛,財政困難,戰亂不斷的嚴峻局麵。為了解決困境,他采納大學士範文程的建議,大興軍屯,以此緩解財政困難。同時,還懲治了一些貪官汙吏,以安民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在處理與周邊藩屬和沙皇俄國的關係上,福臨也顯示了其過人的手段。
但是,就在順治帝意氣風發,大展才華之時,年僅24歲的他卻突然無故讓位於康熙,本人則不知所終,成為曆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
■吳三桂借清兵
李自成舉兵北伐時,清太宗皇太極逝世。其六歲皇子福臨即位,多爾袞輔政後,密切注意明朝與大順的動向。
李自成攻取北京後,義軍將領迅速腐化,李自成對他們卻不加約束。闖王命降將唐通帶白銀四萬兩,犒賞山海關的明朝部隊。唐通見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拿出他父親吳襄寫的勸降書,說道:“闖王禮賢下士,對待降將甚好。你若向他投誠,不會失去富貴。”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在京城居住,府中有大筆財富。吳三桂為了保住親人和財產,當然願意歸順闖軍。他將山海關的防務交給唐通,自己帶領親兵去北京,準備接受李自成的封賞。
可是,吳三桂剛走到灤州,就遇到從府中逃出的仆人。仆人告訴他,起義軍已將他的家產抄沒充公,並將吳氏滿門扣押。更令他氣憤的是,大順將領劉宗敏竟搶走吳三桂的寵妾陳圓圓。吳三桂勃然大怒,決心和李自成對抗到底。
唐通接管山海關後,以為從此太平無事,沒有想到吳三桂去而複返。吳三桂努力拚殺,將唐通趕走,重新掌握了山海關。唐通退至叫做一片石的地方,派人到北京,將吳三桂的情況向闖王報告。
吳三桂為了爭取軍心,在山海關內披麻戴孝,為崇禎皇帝擺設靈堂。他的實力不能與闖軍相比,就派部將楊坤、郭雲龍請清朝出兵相助。此時,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已離開盛京,帶兵南下。楊、郭二人在翁後(今遼寧北鎮附近)拜見多爾袞,奉上吳三桂的求援書。
多爾袞意識到這是奪取中原的極好機會,決心趁亂進攻北京。他給吳三桂回了一封信,命郭雲龍帶到山海關。信上寫道:“本王答應你的請求,願意與你共同作戰。但明朝已亡,我不會把中原讓給他人。如果將軍歸順我朝,必有王位之賞。”
過了幾日,李自成、多爾袞各率精銳部隊進抵山海關下。吳三桂對降清一事猶豫不決,一麵派人與清軍談判,一麵在一片石與闖王交戰。可是,大順軍非常勇猛,吳三桂連連失利。他非常害怕,終於到清營拜見多爾袞,向清朝投降。
多爾袞對吳三桂說:“你即刻率軍隊與闖王交鋒,你的士兵須肩係白布,作為標誌。我軍兵分三路入關,一定能將闖軍打敗。”第二天,吳三桂繼續與李自成苦戰。李自成站在高崗上指揮,大順軍士氣高漲,接連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