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清朝(3)(1 / 3)

由於荷蘭人幹擾中國海外貿易,鄭成功禁止大陸人去台灣做生意。荷蘭人見島內物資缺乏,就備了厚禮,命通事(翻譯)何廷斌與明軍討論通商之事。何廷斌對荷蘭人非常痛恨,請求明軍趕走侵略者。他將自己繪製的台灣地圖送給明軍,還提供了荷蘭軍隊的部署情況。

公元1661年2月,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千名將士,乘坐幾百艘戰船,渡過台灣海峽。明軍到達澎湖列島後,遇上暴風雨。鄭成功歇兵數日,天氣仍不見好轉,他命令士兵迎著風暴前進。荷蘭人在港口弄沉了許多舊船、破船,企圖阻止明軍上岸。

何廷斌熟悉台灣地形,趁漲潮的機會,引導明軍通過鹿耳門,強行登陸。僅僅用了一個多小時,明軍就完成了登岸的任務。台灣百姓聽說明軍到了,像迎接親人那樣迎接他們,還時常到軍營送茶送水。

這時,荷蘭派出三艘戰船攻打明軍。他們的船隻高大堅固,在淺水中卻行動不便。鄭成功調集六十艘小船,集中火力攻擊,結果荷蘭一艘戰船被炸沉。另外兩艘敵船掉頭逃跑,一艘逃往東南亞,一艘退至赤嵌城。鄭成功追至赤嵌城,將城池團團圍住。

這時,荷蘭軍隊派人求和。他們說,隻要鄭軍退出台灣,就能得到十萬兩白銀的犒勞。鄭成功義正詞嚴地說:“要讓我們放棄台灣,真是癡心妄想。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被你們無理侵占。如果你們再不撤退,別怪我們不客氣。”

一位台灣百姓對鄭成功說:“赤嵌城非常堅固,敵軍力量較強,硬攻不是上策。但此城的飲水是從城外供給的,隻要切斷水源,就能使敵人不戰自亂。”鄭成功大喜,立即切斷赤嵌城的水源。

台灣城被圍了八個月,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又流行疾病,使得荷蘭人喪失鬥誌。鄭成功見時機已到,就動用大炮攻城。荷蘭駐台灣總督揆(音kuí)一打不過明軍,隻好出城投降。寶島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那時候,雲南明軍立桂王為帝。在清軍的進攻下,桂王兵敗如山倒,逃入緬甸。清兵命緬甸人把桂王交出,吳三桂為了斬草除根,用弓弦將桂王勒死。此時,明朝各地多被清兵占領,隻有鄭成功還堅持著反清鬥爭。

■智擒鼇拜

公元1661年正月,順治帝逝世。年僅八歲的太子玄燁即位,他就是清聖祖,又稱康熙帝。根據遺詔,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音áo)拜擔任輔政大臣,掌管國家事務。

在四大臣中,鼇拜是清太祖重臣費英東之侄,驍勇善戰,他成為輔臣後驕橫跋扈,想攫取更大權力。索尼雖功高蓋世,但年紀老邁,不與他人爭鬥。遏必隆為人懦弱,遇事多附和別人,不是鼇拜奪權的障礙。而蘇克薩哈不把鼇拜放在眼裏,深為鼇拜所恨。

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鼇拜是鑲黃旗人。當時,滿洲貴族往往將漢人及其土地據為己有,名為“圈地”。為將鬥爭矛頭指向蘇克薩哈,鼇拜讓鑲黃旗與正白旗交換圈占土地,想挑起兩旗的矛盾。正白旗官員果然對此事非常反感,產生不滿情緒。

康熙帝聽說此事後,向祖母孝莊太後稟報,孝莊太後大怒,對正白旗、鑲黃旗嚴加責備。當時,戶部尚書蘇納海、河南總督朱昌祚向康熙上疏,認為“圈地”已不適應現實需要,請求撤銷這種苛政。

鼇拜是“圈地”製度的支持者,再加上蘇、朱二人是正白旗官員,因此決定處置他們。康熙對鼇拜說:“蘇、朱二人沒有罪過,你如果定要懲辦他們,隻恐後人非議。”可是,鼇拜不顧康熙的意見,仍將蘇、朱二人斬首。此後,鼇拜經常與蘇克薩哈爭執。

1667年,康熙帝過了十四歲生日。這一年,首輔大臣索尼逝世,康熙舉行親政大典。蘇克薩哈在鼇拜的鬥爭下處境艱難,因此在大典結束的次日遞上一份奏章,要求辭去輔政之職,去順治皇陵守衛。康熙不知道蘇克薩哈的用意,命諸王、大臣就此事進行討論。

鼇拜顛倒黑白,說蘇克薩哈犯有“不願歸政”等二十四款大罪,理應五馬分屍。康熙對鼇拜的建議堅決反對,鼇拜竟然捋起袖子,連續幾日強奏。遏必隆雖然知道蘇克薩哈無辜,卻不敢為他說話。

後來,康熙迫於鼇拜一黨的壓力,隻得同意他們的意見。結果,蘇克薩哈被絞死,子孫、侄子被處斬、抄家。此後,鼇拜掌握批閱奏章之權,頻繁提拔親信,甚至攔截大臣奏章,擅改皇帝聖旨。

過了兩年,鼇拜在家裝病不上朝,想借此要挾皇帝。康熙非常氣憤,帶領侍衛們進入鼇拜府第。鼇拜聽說皇帝來到,非常吃驚,連靴子也沒脫,就鑽進被窩內,裝出病情很重的樣子。他將一把匕首藏在席子之下,以防不測。

康熙帝進入鼇拜的臥室,鼇拜躺在床上說:“有勞皇上探病!”禦前侍衛和公托發現床上的席子鼓起,一把掀起席子,鼇拜的匕首落到地上。康熙將匕首拾起,笑道:“咱們滿洲人講究勇武,自然刀不離身。鼇大人雖然生病,也沒忘記滿人的習慣,真是朝臣楷模啊!”他把匕首放回原處,帶領侍衛回轉宮院。

康熙無法容忍鼇拜的專權行為,他挑選了一些少年,組成一支名為“善撲營”的衛隊。康熙每日與衛士們練習摔跤,玩玩鬧鬧。鼇拜雖然時常進宮,見過這些勇士,但以為他們是陪皇帝玩耍的,從不把他們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