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清朝(4)(3 / 3)

那些行人都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人,坐下來歇息時,蒲鬆齡就請求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故事講給他聽,蒲鬆齡一麵細心地聽著,一麵認真地做記錄。日子長了,他搜集的故事就多了。

在以後的歲月裏,蒲鬆齡殫精竭慮,筆耕不輟,二十年如一日,沉浸在《聊齋誌異》的文學創作之中。年節將近,孩子們鬧著要吃要穿,而家裏卻無隔夜糧,甚至連給灶王爺供奉的祭品都沒有。蒲鬆齡呼天喚地,悲從中來。絕望之中,他隻能把搜神誌怪、神異故事當作自己的精神食糧,勉強支撐著活下來。

就這樣,蒲鬆齡整整花了差不多四十年時間,寫成491篇聊齋故事,40多萬字,合輯為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該書內容豐富,文筆簡練,敘次井然,實為蒲鬆齡寄托“孤憤”之書,宣泄積鬱之作。

《聊齋誌異》中的故事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了我國文學中誌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是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鬆齡故居題聯,讚他的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聊齋誌異》書成後,蒲鬆齡因家貧沒有能力去刻印這部作品,但《聊齋誌異》仍以手抄本的形式得以傳播。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已達三十餘種。

除《聊齋誌異》外,蒲鬆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麵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13卷,400餘篇;詩集6卷,1000餘首;詞1卷,100餘闋;戲本3出;俚曲14種,以及《農桑經》、《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近200萬言。

■雍正鞏固皇權

在康熙後期,由於朝廷對各級官員過分姑息,導致貪汙成風、國庫虧空,人民群眾對此極為不滿。另外,諸王、旗主的權力過大,他們為了一己私利,往往侵吞國家財產,造成惡劣的影響。於是,雍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推行的措施有以下一些。

攤丁入畝。政府按田地數量收稅,徹底取消了人頭稅。這種製度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又結束了清朝稅務征收的混亂局麵。

密折舉報。政府使密折奏報形成製度,讓總督、巡撫、提督等官員獲得起草密折的權力。他們寫好密折後,鎖入奏匣之內,由親人或心腹直接送入宮中。這樣能使皇帝迅速了解民間疾苦。

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辦事機構設在宮中,能夠處理戰爭事務、起草皇帝詔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此部門的設置加強了君權,削弱了內閣和議政王大臣的影響力。

雍正帝的改革雖然取得極好效果,但威脅雍正皇權的力量依然存在。這些力量的存在,直接關係到改革的成敗。雍正因此寢食難安,為維護自己的統治,他對不利於己的大臣進行嚴厲打擊。

隆科多、年羹堯是雍正的親信,他們在雍正即位時立有汗馬功勞。當時,八爺胤禩對新君不服,極有可能發動兵變。掌管京城軍隊的隆科多全力支持皇帝,使八爺黨不敢輕舉妄動。十四爺胤禵兵權在手,如果殺入京城會不堪設想。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則控製前線糧草,終於使胤禵放棄了起兵的打算。

可是,雍正坐穩江山後,隆科多、年羹堯卻恃寵生驕,逐步擴張勢力。二人任用官吏時,根本不與雍正商量。隆科多姓佟,人們把他對官吏的選拔稱為“佟選”,把年羹堯的選拔稱為“年選”。特別是年羹堯,因“年選”所收受的賄銀竟達百萬兩之巨。

當時西北政局不穩,雍正拜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命他平定蒙古叛亂。年羹堯用了一年的時間,平息戰火,奏凱回京。大臣們在廣寧門外跪迎,他竟然不下馬敘談,打馬而過。雍正皇帝與年羹堯見麵時,這位大將軍劈開雙腿而坐,全無人臣之禮。

麵對年羹堯的驕橫無禮,雍正終於無法忍耐。他派人對年羹堯說:“自古以來,功臣們輔保君王,名垂青史。可是,他們建立功勳容易,守住大節很難;守住大節容易,與君王善始善終卻很難。”這分明是對年羹堯的嚴厲警告。

公元1725年,雍正削奪年羹堯的兵權,將他貶為杭州將軍。年羹堯赴任後,仍然驕橫恣肆。雍正大怒,宣布年羹堯犯有九十二款大罪,命他自盡。

八爺黨見雍正全力處理年羹堯一案,以為有機可乘,便開展陰謀活動。可是他們的羽翼已被雍正削除,因此難成大事。雍正得知他們的行為,當眾斥責九弟胤禟,說他屢犯大罪而不知悔改,並將他的爵位革去。

第二年,雍正將胤禩圈禁於京城宗人府,將胤禟關押於保定。他怒不可遏,稱八弟為“阿其那”,即“狗”,稱九弟為“塞思黑”,即“豬”。九爺、八爺備受折磨,終於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