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清朝(7)(3 / 3)

他們在貴縣停留了一些日子,決定分頭行動。馮雲山輾轉來到廣西桂平縣,在紫荊山一帶發動群眾。那裏的生活非常艱苦,燒炭工和農民對殘暴的官府恨之入骨,因此紛紛入教。在燒炭工中,楊秀清、蕭朝貴慷慨仗義,敢作敢當,成為拜上帝會的骨幹分子。

馮雲山以紫荊山為中心,派人到廣西貴縣、平南、藤縣、廣東信宜發展會員。拜上帝會的實力越來越大。1847年,馮雲山找到洪秀全,與他一起去紫荊山。

洪秀全抵達紫荊山後,反抗清朝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寫了一篇《原道覺世訓》,文章中說:道光帝是閻羅,對上帝不敬。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奉了上帝旨意,欲消滅閻羅,擔任太平天王。馮雲山等人看了這篇文章,均無異議。

當時,桂平縣金平村地主韋昌輝被官府敲詐。他非常憤怒,向拜上帝會獻銀數萬,成為該組織的核心成員。貴縣地主石達開受到土豪劣紳的欺壓,對現實不滿。在洪秀全的勸說下,他也加入了拜上帝會。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參加者共有兩萬多人。這就是金田起義。起義軍自稱“太平軍”,以洪秀全為最高指揮者,建國號為“太平天國”。洪秀全頒布天命詔旨書,不許士兵搶掠財物、婦女。3月,太平軍來到東鄉,洪秀全自稱天王。

■天京事變

1851年正月,道光皇帝逝世,其子繼位,就是鹹豐帝。9月,太平軍攻克永安(今廣西蒙山),在那裏與清軍對峙了半年。在永安駐守期間,天王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西王以下俱歸東王節製。

在太平軍北上抗清的過程中,蕭朝貴、馮雲山壯烈犧牲。1853年,洪秀全已擁有五十萬軍隊,並占領武昌。城中百姓聽說洪秀全治軍嚴格,待人寬厚,都走上街頭,熱烈歡迎起義軍。在楊秀清的指揮下,太平軍攻克南京,殺死清朝江寧將軍祥厚。

洪秀全對眾人說:“河南糧食充足,人口眾多。現在我軍士氣正旺,應當繼續北上,奪取河南。”很多人都支持他的意見。可是,一位老年水手卻對東王說:“河南水淺,糧食不多,若敵軍壓境則陷於被動。現在您得了江南,何必再去河南?”

楊秀清認為水手的話很有道理,就對洪秀全說:“江浙是富庶之地,足以養兵。陛下應當建都南京,把奪取中國南部作為進軍的重點。”洪秀全聽從他的意見,建立太平天國,將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都城。這樣,一個新的朝代——“天朝”建立了。

這年冬天,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製度》。這個製度為解決土地問題提供了一個方案,它作出如下規定:土地收歸國家所有,凡16歲以上之人,每人可分到一塊土地,16歲以下者分其半。

千百年來,農民的最大夢想就是得到土地。《天朝田畝製度》則描繪了一幅土地均分、財物公有的理想圖景,因此得到農民的廣泛支持。雖然此製度因不切實際而難以實施,卻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遺產。

洪秀全在行軍作戰方麵並不擅長,但楊秀清卻有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金田起義後,楊秀清屢立戰功,深受天王賞識,成為太平軍的主要指揮者。太平天國建立後,洪秀全自稱“萬歲”,稱楊秀清為“九千歲”,讓楊秀清處理天朝的日常政務。

洪秀全、楊秀清見政權穩固,就開始講排場,擺闊氣,脫離群眾。楊秀清的權勢之心極其膨脹,甚至不把洪秀全放在眼裏。一天,洪秀全責罰了幾位女官,楊秀清故意暈倒,醒來後自稱“天父”(上帝)附體,欲責打洪秀全四十大棍。洪秀全當眾認錯,才逃過一場大刑。

當時,北王的哥哥與東王愛妾之兄爭奪房產。楊秀清勃然大怒,將北王之兄交給北王,讓他嚴加處置。北王韋昌輝非常害怕,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竟然將哥哥以五馬分屍之刑處死。別人向他講情,韋昌輝卻說:“我殺掉哥哥,是為了使他人得到警示!”

北王府將領張子朋責打水營士兵,導致水營造反。楊秀清大怒,用庭杖將韋昌輝責打了數百下。北王府稗將對北王說:“您因為一時失誤,就被處以杖打,以後怎樣與東王相處?”韋昌輝說道:“東王做事一向公正。”他將這名裨將殺死,向東王討好。可是,楊秀清為了獨攬大權,還是把北王、翼王調到外地。

1856年8月,東王楊秀清自稱天父附體,命洪秀全來東王府見他。洪秀全見了東王,隻得下跪。楊秀清說道:“我派你到塵世為天王,自然要你賞罰分明。東王也是我的兒子,他智慧比你高,功勞比你大,為何隻稱‘九千歲’?你做事太不公了!”

洪秀全隻得答道:“天父說得極是,東王聰明練達,早就該加封‘萬歲’。”楊秀清又問:“東王是萬歲,東王世子又該如何對待?”洪秀全說道:“東王世子也是萬歲。”楊秀清格外高興,說道:“你的決定非常高明,我回轉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