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喝牛奶時最好同時吃些餅幹、饅頭之類的澱粉類食物,不要空著肚子喝牛奶,因為牛奶是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如果空腹飲用,牛奶中的一部分蛋白質就會轉化為熱量,而不能充分起到增補人體組織的作用。
幼兒要多吃健腦食品
科學的飲食能夠改善大腦的發育,寶寶需要吃一些健腦食品,以提供大腦發育所需要的足夠的營養素,寶寶可以經常食用的健腦食品有:
1.動物內髒,如肝、腎、腦等既能補血,又能健腦。
2.豆類,如黃豆、豌豆、花生豆以及豆製品。
3.雜糧,包括糙米、糯米、玉米、小米、紅小豆等,粗細糧搭配食用,更利於大腦的發育。
4.魚類、瘦肉、蛋黃,寶寶最好每天吃點蛋黃和魚肉。
5.蔬菜和海鮮。
6.水果和硬殼食物(核桃、鬆子等)。
細節提醒
給寶寶補充健腦食品要注意,健腦食物應適量、全麵,不能偏重於某一種或以健腦食物替代其他食物,否則會使寶寶營養不全。
保護寶寶眼睛應吃的食物
幼兒的視力處於發育階段,是預防和治療視覺異常的最佳時期,因此,保護眼睛就更加重要。幼兒多吃保護眼睛的食物是預防發生眼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它是組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組織的修補和更新需要不斷地補充蛋白質。瘦肉、禽肉、動物內髒、魚、蝦、奶類、蛋類等含有豐富的動物性蛋白質,而豆類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
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維生素A的最好來源是各種動物的肝髒、魚肝油、奶類、蛋類以及綠色、紅色、黃色的蔬菜和橙黃色的水果,如胡蘿卜、菠菜、韭菜、青椒、甘藍、薺菜、海帶、紫菜、橘子、柑、哈密瓜、芒果等。人體攝入足量的維生素A,不僅利於消除眼睛的疲勞,還可以預防和治療夜盲症、幹眼症、黃斑變性。
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維生素C是組成眼球水晶體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維生素C就容易導致水晶體渾濁患白內障。因此,應該在每天的飲食中注意攝取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物有鮮棗、青菜、卷心菜、菜花、青椒、苦瓜、油菜、番茄、豆芽、土豆、蘿卜、柑橘、橙、草莓、山楂、蘋果等。
含鈣豐富的食物:鈣具有消除眼肌緊張的作用。食物中的豆及豆製品;奶類;魚、蝦、蝦皮、海帶、墨魚等水產品;幹果類的花生、核桃、蓮子;食用菌類的香菇、蘑菇、黑木耳;綠葉蔬菜中的青菜秧、芹菜、莧菜、香菜、油菜等含鈣量都比較豐富。
細節提醒
保護眼睛除了經常吃些有益於眼睛的食物外,平時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地連續看書、看電視,防止用眼過度,定時做眼保健操等,對保護眼睛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哪些食物有助於幼兒長高
寶寶體格生長不僅與遺傳有關,還和科學的飲食有關。那麼,哪些食品能幫助孩子增高呢?
1.牛奶,被稱為“全能食品”,對骨骼生長極為重要;
2.沙丁魚,是“蛋白質”的寶庫,如條件所限,可以吃鯽魚,或魚鬆;
3.菠菜是“維生素的寶庫”;
4.胡蘿卜,兒童每天吃100克胡蘿卜,對身體很有益處;
5.柑橘,維生素A、B、C和鈣的含量比蘋果所含量還要多。
此外,能幫助孩子長高的食品還有小米、蕎麥、鵪鶉蛋、毛豆、扁豆、蠶豆、南瓜子、核桃、芝麻、花生、油菜、青椒、韭菜、芹菜、番茄、草莓、柿子、葡萄、淡紅小蝦、鱔魚、動物肝髒、雞肉、羊肉、海帶、紫菜、蜂蜜等。
細節提醒
你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選擇食物,此外,除了保證足夠的營養外,還要重視寶寶身體的鍛煉和充足的睡眠。
寶寶要多吃粗糧
粗糧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鐵、錳、銅、鉻、鈣、磷、硒等)、纖維素、各種維生素和具有特殊結構的有機化合物(如芳香物質、氨基酸等)。多吃粗糧能促進孩子的食欲,增強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常見的粗糧有玉米、高粱、小米、紅薯、豇豆、土豆、黃豆等。不要隨意給寶寶添加營養品市場上為兒童提供的各種營養品很多,有補鋅的、補鈣的、補充賴氨酸的、有開胃健脾、補血滋養的等等。對於這些營養品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那就是任何營養品隻適用於一定的身體狀況,並非像廣告宣傳的那樣能包羅萬象。正常小兒從食物中就能攝取豐富全麵的營養,隻要不偏食,沒有特殊的需要就沒必要另外添加額外的營養品,如果你的寶寶確實存在某些問題需要增補營養,那最好也得根據醫生的提議,選擇一種合適的補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添加,父母要懂得,小兒營養並非多多益善。
細節提醒
為了引起寶寶食欲,要做到粗糧細做,還可以幾種食物混用,如玉米麵、白米麵、小米麵混合做成的三色窩頭,小米玉米麵粥,大米小米粥等,能使營養更加全麵、均衡,很適合寶寶食用。
細節提醒
人體是一個非常精確的平衡體,多一點少一樣都對人體的健康不利,尤其是幼兒的各係統功能還未發育成熟,調節功能相對差,不恰當的營養會造成各種疾病。如寶寶服用蜂王漿類的補品容易造成性早熟;寶寶補充維生素A過量造成維生素A中毒。
放手讓寶寶自己吃飯
不要剝奪孩子學習吃飯的機會:不要覺得孩子自己吃東西太麻煩,不如大人喂飯那麼省時省力,於是輕率地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己吃飯的機會。不要打擊孩子進食的積極性: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寬容和耐心,不能發火、訓斥或數落孩子一番,或搶過孩子手中的勺子,使得孩子吃飯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食行為習慣是無益的。
允許孩子用手抓取食物:父母應給孩子提供一定的手抓食品,如小包子、饅頭、花卷、麵包、肉塊、黃瓜條等,允許孩子用手抓取食物,這有利於提高孩子自己吃飯的興趣。盡管孩子已經學習拿勺,甚至會使用勺子了,他有時還是願意用手直接拿飯,好像這樣吃起來更香。
不要過分強求孩子:家長為孩子準備了吃飯的小飯桌,但是他通常是不能坐在那裏老老實實吃完一頓飯的,特別是他剛學習自己吃飯的時候,常會離開飯桌一會兒。這當然不是好習慣,不過對於1歲多的孩子來說,不宜過分強求,不要為此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不要急於求成。
細節提醒
家長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使他盡快掌握這項生活自理技能,也可以為入幼兒園做準備。家長可以耐心地教,慢慢的訓練,可讓其與其他小朋友同時進餐,模仿其他小兒的咀嚼動作,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進行矯正。
耐心矯正寶寶吃飯“含飯”的習慣
有的寶寶吃飯時愛把飯菜含在口中,不嚼亦不吞咽,俗稱“含飯”。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嬰幼兒期,最大可達6歲,多數見於女寶寶,以家長喂飯者為多見。發生原因是家長沒有從小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按時添加輔食,寶寶沒有機會訓練咀嚼功能。這樣的寶寶常因吃飯過慢過少,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素,全身營養狀況差,甚至出現某種營養素缺乏的症狀,生長發育亦遲緩。
細節提醒
家長可以改變一下飯菜的質地,適當增加一點可以供寶寶咀嚼的硬度適宜的食物,這樣的食物不但可以使寶寶的食欲得到提高,還能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糾正幼兒邊吃邊玩的習慣
孩子邊吃邊玩對身體健康極為有害。那麼,怎樣糾正這種不良習慣呢?設置良好的吃飯情景:吃飯前不要做劇烈的活動,要讓孩子情緒平靜,自己拿碗拿筷,端坐在椅子上,吃飯時,大人也盡量少說話,以免引起孩子興奮和注意。不要將玩具等物品放置在飯桌的周圍:否則,孩子易隨手拿到玩具,有玩具的吸引,孩子自然會邊吃邊玩。不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發現孩子吃飯節奏太慢,要及時提醒:大人可將吃飯的方式、速度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不當,從而加快速度。
初期可添加一些孩子喜愛的食物:但隨著時間的遷移,要在常態飲食環境中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給孩子規定吃飯時間:30分鍾左右即可停止孩子吃飯。每一次孩子吃快了,就及時鼓勵,幫助孩子形成好習慣。
強迫幼兒進食的危害
父母總想讓寶寶多吃些,有的父母看到寶寶不肯吃飯,就十分著急,軟硬兼施,強迫寶寶進食,殊不知這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發育。
1.為了避免父母的責罵,寶寶要在極不愉快的情緒下進食。沒有仔細咀嚼硬咽下去,寶寶根本感覺不到飯菜應有的可口香味,對食物毫無反應,久而久之,就會厭煩吃飯。
2.寶寶在驚恐、煩惱的心境下進食,即便把飯菜吃進肚子裏,也不會把食物充分消化和吸收,長期下去,消化能力減弱,營養吸收造成障礙,更加重拒食,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
3.強迫寶寶進食,往往會造成寶寶反感,甚至把吃飯當作一種負擔,害怕吃飯,
細節提醒
糾正寶寶吃飯慢的時候,切忌僅僅用比賽的方法單純加快飲食速度。因為那隻是短暫的,不能從根本上糾正不良習慣。
寶寶並非吃得越多越好
從科學喂養的角度來說,寶寶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吃得多導致寶寶肥胖:有些家長總喜歡寶寶能多吃,認為寶寶吃得越多越好,於是隻要寶寶張口就喂,結果供給寶寶的營養過多,超過了需求量,就會造成營養過剩,會導致肥胖病和消化不良,對健康不利。
造成器官負擔甚至身體中毒:過多的食物會增加胃、肝、腎的消化、排泄的負擔,時間久了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肝腎功能不良,某些營養成分過多還會造成身體中毒,如微量元素鋅,維生素A,維生素D等。對寶寶的飲食,關鍵在於保證質量,合理搭配,平衡膳食,合理製作,適量喂食,滿足正常營養需要。
細節提醒
一般來說,寶寶吃多吃少,要由他們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狀況決定,絕不能以爸爸媽媽的主觀願望為準強迫寶寶吃飯,此外,讓寶寶保持愉快的情緒進餐尤為重要,隻有愉快地進餐,才有利於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容易消化。
寶寶吃得多為什麼長不胖
孩子吃得多,攝入的營養素多,就應該長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有的寶寶吃得多但卻總長不胖,為什麼呢?
1.消化功能差,食物的消化、吸收差,吃得多,拉得也多,食物的營養素沒有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這樣寶寶就長不胖。
2.食物質量差,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含量低,長期這樣,吃得多,體重卻不能增加。
3.消化道有寄生蟲,如蛔蟲、鉤蟲等攝取和消耗了營養物質,這樣幼兒就不能長胖。
4.個別小兒運動量大,所以攝入的營養素跟不上運動量的需要。
細節提醒
寶寶的生長發育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是有一定比例的,如果某種營養供給過多,其他營養素就會攝入不足,會造成營養不均衡,也會引起疾病。
細節提醒
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當寶寶還有某種內分泌疾病的時候,也可能表現為吃得多而體重下降,體質虛弱,此時應該帶寶寶去醫院全麵體檢,查出原因,及時治療。
2歲後幼兒喂養的特點
喂食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2歲後,寶寶的乳牙剛好出齊,咀嚼能力不強,消化能力較弱,而需要的營養量相對較高,所以要選擇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飲食合理,補充優質蛋白質:寶寶的飯菜製作要細、碎、軟,不宜吃難消化的油炸食物,要有充足的優質蛋白。熱量適量,比例合適:熱量是寶寶活動的動力,但供給過多會使孩子發胖,長期不足又會影響生長發育。膳食中的熱能來自於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供熱占總熱量的12%~15%,脂肪供熱占總熱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供熱占50%左右。
食物種類要多:一天的膳食中要以多種食品為主,要供給優質蛋白的肉、蛋類食品,也要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各種蔬菜。單調食品會導致寶寶營養失調3歲以內的小兒處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比任何階段都高,維持人類生存的主要有6大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不同的營養元素對身體起著不同的作用,但是由於不同營養元素含在不同的食品當中,所以,單調的食品會導致寶寶營養失調。
為了攝取到各種必須營養元素,你必須給寶寶平衡膳食,這樣才能給寶寶全麵的營養。有些家庭早餐隻吃牛奶雞蛋而沒有提供熱量的穀類食品,應該添加幾片餅幹或者麵包,另一些家庭早餐隻吃粥、饅頭、小菜,而未提供可利用的蛋白質,對幼兒的生長發育同樣不利。
細節提醒
牛奶能補充多種營養元素,但是對不愛喝牛奶的寶寶,父母也不要強迫,可以用豆奶和豆漿代替。
2歲後幼兒從膳食中補鈣最好
服用鈣劑補鈣,補到寶寶2歲時就可以了,2歲後最好通過食物來滿足寶寶成長發育所需要的鈣質。隻要堅持平衡膳食的原則,如每天喝1~2杯牛奶,再加上蔬菜、水果和豆製品中的鈣,已經足夠滿足人體所需,不需要另外再補充鈣片。如果盲目給孩子吃鈣片,反而可能造成體內鈣含量過高,會引起血壓偏低,增加日後患心髒病的危險;尿液中鈣濃度過高,在膀胱中容易形成結石,給尿路埋下隱患,如果同時攝取維生素D,肝、腎等器官都會像骨骼一樣“鈣化”,後果非常嚴重;另外,體內鈣水平過高,會抑製腸道對鋅、銅、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以膳食來補鈣不會出現上述反應,所以2歲以後的孩子以食物補鈣為佳。
細節提醒
含鈣多的食物有牛奶、核桃、豬排骨、青菜、紫菜、芝麻醬、海帶、蝦皮等,在烹調上要注意科學性,增加鈣的攝入。
細節提醒
每天的飲食中必須有穀物、豆類及動物性食品(蛋、奶、肉、魚、蝦等)、果品類、蔬菜類、油脂類。
常給寶寶吃含胡蘿卜素的食品
胡蘿卜素是一種對人體很有益的物質,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胡蘿卜素存在於許多水果和蔬菜當中,含胡蘿卜素豐富的食品有南瓜、菠菜、胡蘿卜、李子、番茄、橘子等。胡蘿卜素不僅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還可以在腸道轉化為維生素A,1分子的胡蘿卜素可以形成2分子的維生素A,維生素A對防治幹眼症、夜盲症和反複的呼吸道感染有良好效果,胡蘿卜素還具有抗氧化的特殊功能,能夠清除人體內的“廢物”——活性自由基等,所以常給寶寶吃含胡蘿卜素的食品對寶寶有好處。家長可以放心的是,人體對胡蘿卜素的轉化速度有一定的限製,讓寶寶多吃含胡蘿卜素豐富的食物也不會出現維生素A中毒。
細節提醒
胡蘿卜含胡蘿卜素很豐富,但生吃很難將這些胡蘿卜素吸收,因為胡蘿卜素是脂溶性的,它幾乎不溶於水,因此要將胡蘿卜用油炒熟給寶寶食用。
要常給寶寶吃些紫菜
紫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碘含量豐富。常給寶寶吃些紫菜,對寶寶的身體很有好處,可使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降低,對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有一定療效,另外吃紫菜還可以預防淋巴結核、氣管炎和甲狀腺腫大等疾病;所含豐富的鈣、鐵、碘元素,不僅是治療兒童貧血的優良食物,而且可以促進幼兒的骨骼、牙齒生長和保健;紫菜中含有豐富的膽堿分子,有增加記憶的作用,幼兒食用健腦有益。
細節提醒
吃紫菜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是做各種紫菜湯,如紫菜肉片湯、紫菜雞蛋湯等,還可以製餡包餃子。
幼兒飲用酸奶要注意什麼
酸奶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給寶寶適量飲用,當然,也有些需要注意的問題:飲酸奶要在飯後2小時左右:空腹飲用酸奶的時候,乳酸菌容易被殺死,酸奶的保健作用減弱,飯後胃液被稀釋,所以飯後2小時左右飲用酸奶為佳。
飲用後要及時漱口:隨著乳酸飲料的發展,兒童齲齒率也在增加,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細菌導致的,所以喝完酸牛奶要馬上漱口。
飲用時不要加熱:酸牛奶一般隻能冷飲,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經過加熱或者開水稀釋後,便會大量死亡,不僅特有的風味消失,營養價值也大量損失。
不宜與某些藥物同時服用:氯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和治療腹瀉的藥物,可以殺死或者破壞酸奶中的乳酸菌,所以酸奶和藥物不宜同時服用。
細節提醒
正常健康幼兒每次飲用酸牛奶不宜過多,以150~200毫升為佳。市場上有很多由牛奶、奶粉、糖、乳酸、檸檬酸、蘋果酸、香料和防腐劑加工配置而成的“乳酸奶”不具備酸奶的保健作用,購買時要仔細識別。
幼兒不要常吃果凍
果凍雖然味道甜美,但是幼兒最好不要吃果凍。常吃果凍會導致食欲不振等症狀:果凍的製作過程中,營養物質已經大部分損失,因此,果凍並不像新鮮水果那樣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營養成分,而且果凍中的有些成分對胃、腸和內分泌係統還有一定的影響,經常大量地食用果凍,會導致寶寶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容易發生意外事件:幼兒自己吃果凍經常會引起嗆咳,由於果凍滑,幼兒動作尚不十分協調,常常容易將果凍吞入氣管而不是食道,輕則引起寶寶肺炎,重則危及寶寶生命。
細節提醒
如果寶寶確實喜歡吃果凍,家長最好購買符合國家食品標準的果凍,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單獨食用,最好協助寶寶將果凍用勺子挖出來,慢慢吞咽,不能在寶寶吃果凍的時候逗引。
根據寶寶體重調節飲食
體重輕的寶寶,可以在食譜中多安排一些高熱量的食物,配上番茄雞蛋湯、酸菜湯或蝦皮紫菜湯等,開胃又有營養,有利於寶寶體重的增加。已經超重的寶寶,食譜中要減少吃高熱量食物的次數,多安排一些粥、湯麵、蔬菜等占體積的食物。包餃子和包餡餅時要多放菜少放肉,減少脂肪的攝入量,而且要皮薄餡大,減少碳水化合攝入量;吃得太多要適當限量。超重的寶寶還要減少甜食,不吃巧克力,不喝含糖的飲料,冰淇淋也要少吃。在食譜中下午3點的小點心可以減少,或用膨化食品代替以減少熱量,蔬菜、水果每日也必不可少。
細節提醒
無論寶寶體重過輕還是超重,食譜中的蛋白質一定要保證,包括牛奶、雞蛋、魚、瘦肉、雞肉、豆製品等輪換提供。
給寶寶零食的幾個原則
零食是孩子的最愛,但是家長要是給的方式不當,不但對寶寶的身體健康不利,還會養成寶寶一鬧就要拿零食來哄的壞習慣。在此,家長要把握幾個給寶寶零食原則。
時間要到位:如果在快要開飯的時候讓孩子吃零食,肯定會影響孩子正餐的進食量。因此,零食最好安排在兩餐之間,如上午10點左右,下午3點半左右。如果從吃晚飯到上床睡覺之間的時間相隔太長,這中間也可以再給一次。這樣做不但不會影響寶寶正餐的食欲,也避免了寶寶忽飽忽餓。
不可讓寶寶不斷地吃零食:這個壞習慣不但會導致兒童肥胖症,而且如果嘴裏總是塞滿食物,食物中的糖分會影響寶寶的牙齒,造成蛀牙。
不可無緣無故地給寶寶零食:有的家長在寶寶鬧時就拿零食哄他,也愛拿零食逗寶寶開心或安慰受了委屈的寶寶。與其這樣培養寶寶依賴零食的習慣,不如在寶寶不開心時抱抱他、摸摸他的頭,在他感到煩悶時拿個玩具給他解解悶。
細節提醒
注意不要讓寶寶躺著或邊玩邊吃,以免噎著寶寶或食物掉得到處都是。好的餐桌禮儀和飲食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讓寶寶更聰明的飲食方案
均衡的營養包括很多,如: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有家長易忽視而最為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均衡的營養,可以支持身體、腦力,使寶寶精力充沛,活動力強,從而刺激大腦使孩子聰明。
使孩子聰明的飲食方案有:多吃魚、蛋黃、蝦皮紫菜、海帶、瘦肉;每周吃1次動物內髒,如豬肝、動物腦;每天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蘋果;每天吃豆類或豆製品;每周吃蘑菇1~2次;多吃香蕉、胡蘿卜、菠菜;多喝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兒童專用配方奶,而不是麥乳精類。
細節提醒
健腦食物,一是必要的結構脂肪,二是葷素的合理搭配,三是堿性食物,四是含乙酰膽堿和核糖核酸的食物。如蛋黃,含蛋黃素等腦細胞所必需的營養成分,能給大腦帶來活力,充分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又如核桃,含有蛋白質、鈣,常吃有健腦益智的作用;而缺鋅,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更為嚴重會致小學階段多動症;缺鐵,會使孩子疲倦、乏力、無神。
不宜給寶寶吃太多雞蛋
雞蛋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但是對寶寶來說,雞蛋是一種難以消化的食物,並非吃得越多越好,另外,雞蛋還具有發酵特性,寶寶的皮膚如果生瘡化膿,吃了雞蛋會使病情加劇。3歲以內的寶寶,每天吃1~1.5個雞蛋就足夠了,如果食入太多,孩子的胃腸負擔不了,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引起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
細節提醒
1.民間流行用開水衝雞蛋加糖的做法,這是不可取的。由於開水衝雞蛋時高溫保持的時間很短,雞蛋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燙死,因而容易引起腹瀉和寄生蟲病;嚴重的還會因此得腸炎或傷寒。此外,還可能發生急性食物中毒。
2.給孩子吃雞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