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這樣吃,可以預防癌症(1)(1 / 3)

由於癌症給人的印象是“不治之症”,因此人們往往“談癌色變”。調查發現,青壯年腫瘤的發病率近年來在增高:在死亡的老年人中,隻有1/10死於癌症;而中年人的死亡原因中,癌症占1/5。癌症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完全治愈它的辦法,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防患於未然,不給癌症留下可乘之機。醫學研究提示,飲食習慣不好是導致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三餐飲食不準時、暴飲暴食、不吃新鮮蔬菜、喜歡吃過燙的食物、喜吃幹硬或高鹽飲食、進食速度過快等,可使胃癌發病率增加。研究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發病關係,找出癌症中危險的飲食致病因素,並加以預防,是減少癌症發病率的重要措施。

什麼是癌症

癌症是一種常見病,除了毛發和指甲外,可發生在人體各部位,中年是癌瘤發病的高峰時期。癌症主要指的是人體某部位的上皮細胞不受機體控製的無限增殖的惡性腫瘤,它是由身體細胞自動增殖的異性新生物,這種新生物由一群不隨生理需要而自由發展的癌細胞所組成,由於它的快速而無規律的生長,不但消耗人體的大量營養,而且破壞了正常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腫瘤細胞不斷分裂形成新的腫瘤細胞,並由原發部位向周圍組織浸潤和向外播散,這種播散如無法控製,會逐漸發展成為大量的癌細胞,將進一步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即發生癌變,最後導致死亡。

癌症的早期症狀

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上腹無規則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別厭食肉類食品。

非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有乳頭流水或能擠出液汁。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

幹咳、痰中帶血,胸悶胸痛,久治不愈。

中年以上的婦女,性交後陰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時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是停經後數年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

不伴腹痛的逐漸加深的黃疸和上腹包塊。

肝髒腫大的速度較快,並伴有肝區疼痛。

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

皮膚潰爛長久不能愈合。

黑痣突然增大,同時伴有灼癢、破潰、出血痛或痣上的毛發脫落。

反複發熱和頑固性的牙齒出血,皮下出血和進行性貧血。

反複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而且迅速擴大和灼癢。

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動作失調或大小便有時失禁。

無明顯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進食吞咽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

鼻塞,經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帶血絲,伴有偏頭痛、頭暈、耳嗚和頸上部耳垂下方前後部位摸到腫大淋巴結。

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瀉和便秘經常交替出現,或大便常帶膿血,或大便變細變扁。逐漸加劇的頭痛,伴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和嘔吐。

青少年時膝關節劇痛、腫脹、用抗風濕藥或抗菌素類藥治療無效。

誘發癌症的因素

1.吸煙(每日超過2包,10年以上)可誘發肺癌;

2.感染人乳頭狀病毒可誘發子宮頸癌;

3.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可誘發肺癌與腸癌;

4.酗酒可誘發咽喉癌;

5.食物中葉酸攝入量不足可誘發子宮頸癌;

6.濫用殺蟲劑(如DDT)可誘發乳腺癌;

7.食物中紅肉(即牛肉、羊肉)攝入量過大,可誘發結腸癌;8.感染螺杆菌可誘發胃癌;

9.長期精神壓力可誘發各種癌症;

10.食物中維生素C攝入不足可誘發子宮頸癌;

11.食物中維生素E攝入不足可誘發結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