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家通常認為,便秘、腹瀉大多是由消化不良或不衛生飲食等引起的,隻要服用點瀉藥或止瀉藥後就能痊愈。其實,便秘、腹瀉腸道疾病是潛伏在人體內威脅健康的最大隱患。專家指出,出現便秘或腹瀉症狀,就說明腸道已被汙染,有害細菌大量增加,有益菌群減少,使得腸機能紊亂,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會導致許多並發症,如免疫力低下、腸癌、乳腺癌、糖尿病等。腸道疾病危害大,涉及人群廣,是今天現代病中的凶惡殺手之一。因此,醫學專家呼籲人們對於這一疾病要給予高度認識,掀起一場“腸內革命”,打一場“健腸保胃”戰。而對付腸道疾病必須把提高免疫力和平衡飲食、加強運動等同等重視,進行綜合治理。
什麼是腸炎
腸炎是腸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它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因為它常廣泛地涉及胃和結腸。因此,所謂的腸炎,實際上是胃炎、小腸炎和結腸炎的統稱。
腸炎的症狀
本病起病多數緩慢,少數可急性起病。病程較長,有的甚至遷延數年至十餘年,常常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持續性逐漸加重,主要症狀是:
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是左下腹或下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痛——便意——便後緩解的規律。
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症。
怎樣通過飲食預防
高脂肪食物可預防腸炎。當人體攝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後,人的小腸中的細胞會被刺激產生一種叫做“腸促胰酶肽”的荷爾蒙。腸促胰酶肽具有幫助胃腸蠕動,加強消化的功能。科學家發現,高脂肪食物中的腸促胰酶肽能夠傳遞信息給大腦,讓大腦給各個內髒器官發出工作指令,抑製誘發腸炎的細菌產生。為了保證身體健康,我們不要完全拒絕高脂肪食物,而應該合理食用一些肉類食物。
適當的食用魚、蝦、蛋及豆類製品等。這些食物不刺激腸道,可以使腸道得到休息,對腸道有很好的保護功能。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卜、南瓜、牛奶、黃豆等。
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食物要徹底煮熟,中心溫度要達到至少75℃或以上。
剩菜應徹底翻熱才進食。當用微波爐烹煮或翻熱食物時,應至少攪拌或翻轉食物一次,以達均勻傳熱的效果。
遠離腸炎的飲食推薦
大蒜粥:取大蒜30克,去皮,切碎末,粳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粥,早、晚溫服,有止痢、止瀉效果。
馬齒莧粥:鮮馬齒莧90克(或幹馬齒莧30克),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可止瀉。
山藥蓮子粳米粥:山藥30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用,有健脾和胃及止瀉之效。
藕汁:新鮮藕1500克洗淨,開水燙後搗碎取汁。或用去節鮮藕500克、生薑50克,洗淨剁碎,用消毒紗布絞取汁液,用開水衝服。
蓮藕:蓮藕、蓮子、山藥、芡實、菱肉、蕨麻、百合各等份同煮食或磨粉蒸食。可治療慢性腸炎。
粳米粥:粳米60克,砂仁細末5克,將粳米加水煮粥,待熟後調入砂仁末,再煮沸1~2次,開後即可,常服。
土豆:鮮土豆100克,生薑10克,榨汁,加鮮橘子汁30毫升調勻,將杯放熱水中燙溫。
白扁豆:白扁豆60克,略炒研粉,藿香葉60克,曬幹為末,混合為散。每次10克,薑湯送下。
茭白、芹菜:茭白、芹菜是富含纖維的蔬菜,食入腸道後,縮短食物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促進膽汁酸排泄,使糞便保持酸性,對預防大腸癌極為有益。
薺菜:薺菜有止血、消炎的功能,特別適宜預防腸炎或者有出血症狀時食用。除家常吃法外,還可將薺菜洗淨,擠汁飲用,效果更好。薺菜花可以用來泡茶飲用,有同樣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