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食高熱量食品的人數逐漸增多,使得膽囊炎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近年來患膽結石的發病率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以每年80萬新患者的速度增加。得上膽囊炎的主要原因是隨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現在人們經常吃一些油膩食品和高糖、高膽固醇的食品。而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增加或過飽和就會使膽固醇易於析出並形成結石,這就導致膽結石症的發生,從而引起膽囊炎。所以,膽囊炎主要還是和生活中飲食不合理有關,我們應該主要從飲食結構上去改善,減少患病的幾率。
什麼是膽囊炎
膽囊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外科急腹症,是常見急腹症之一,膽囊炎是指因細菌感染或化學性刺激引起的膽囊管阻塞及膽囊炎性病變。從醫學理論上講,膽囊炎可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臨床上多見,尤以肥胖、多產、40歲左右的女性發病率較高,發病年齡多數在20~50歲之間,發病原因主要是細菌感染和膽道阻塞及膽固醇代謝失常。膽囊就是普通人所說的苦膽,形狀像梨,它是貯存和濃縮膽汁的髒器。人們吃進食物以後,通過神經反射,使膽囊收縮,膽汁通過膽道流入十二指腸,促進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膽囊炎的症狀
膽囊炎在臨床常見的有急、慢性之分,是膽囊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多不典型,也不明顯,平時可能經常有右上腹部隱痛、腹脹、噯氣、惡心和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狀,有的病人則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處隱痛,在站立、運動及冷水浴後更為明顯。病人右上腹肋緣下有輕度壓痛,或壓之有不適感。多數表現為膽源性消化不良,厭油膩食物、上腹部悶脹、噯氣、胃部灼熱等,與潰瘍病或慢性闌尾炎近似。有時因結石梗阻膽囊管,可呈急性發作,但當結石移動、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轉。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或叩擊痛,若膽囊積水,常能捫及圓形、光滑的囊性腫塊。
急性膽囊炎起病多與飽食、吃油膩食物、勞累及精神因素等有關,常突然發病。急性膽囊炎的典型表現是進食油膩食物後,右上腹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惡心、嘔吐、發熱寒戰等等,嚴重時還有全身黃疸。一開始疼痛與膽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續的時間往往較長,作呼吸和改變體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歡向右側靜臥,以減輕腹疼。有些病人會有惡心和嘔吐,但嘔吐一般並不劇烈。大多數病人還伴有發熱,體溫通常在38.0~38.5℃之間,高熱和寒戰並不多見,少數病人還有眼白和皮膚輕度發黃。
怎樣通過飲食預防
飲食要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少吃辛辣油炸食品。辛辣調味品如辣椒、川椒、薑、蒜及生蔥等可增加膽囊收縮素的產生,使膽道口括約肌緊張不能鬆弛,膽汁流出不順利。
不食用油炸食物、肥肉等。油炸火烤食品,在高溫下會產生有毒物質,能刺激膽道,引起膽絞痛。不吃動物油、肥肉等油膩食品,平時吃些植物油,如豆油、菜油,可使食物清淡,促進食欲,並還有利膽作用。
低脂肪飲食。脂肪總量以20~30克/日為宜,並把這些脂肪總量分在各餐中。含脂肪多的食物會促進縮膽囊素的分泌,使膽囊收縮,增加膽囊的負擔。食物應是低脂肪含量的,適當進食少量脂肪食物,如肥肉、雞蛋等,以刺激膽囊收縮,把膽汁排空,防止膽石形成。少吃燒烤類肉食,多吃含纖維素成分的食物,注意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B6、E。可多吃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食品,如藕粉、米湯、果子水、蔬菜水、蜂蜜水等。過於肥胖的人患膽囊炎,同時合並有冠心病或高脂血症時,則需要適當限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包括主食及含糖糕點、糖塊的攝入,以利於減輕體重。
低膽固醇飲食。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低膽固醇飲食,一方麵可防因膽汁的大量分泌和膽囊的急劇收縮而引起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同時亦可預防膽固醇過高,並在慢性膽囊炎的基礎上導致膽固醇性結石的形成。低膽固醇:指忌食用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蛋黃、腦、肝、腎及魚子等。因魚油中含大量多烯酸,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所以平日可多食用些魚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