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嚴重威脅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達1500萬例,占總死亡人數的1/3。隨著飲食的西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增多,我國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居民的首要死因。一項關於我國人口死亡原因的調查分析資料顯示,近年中國人的死亡人員中由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占到40%。也就是說,平均每5個死亡人員中,就有2個人是死於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人口的第一死因,成為危害國人身體健康的第一殺手。
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血壓、血脂、血糖、膽固醇和其他主要危險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直接相關。如何通過飲食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已引起了大眾的關注。
什麼是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髒及其相鄰的大血管如主動脈、肺動脈、腔靜脈及肺靜脈等的病變,包括心髒病、中風、高血壓等。常見的心血管病有先天性的和後天性的,先天性心髒病是心髒和大血管在胎兒期發育異常引起的;後天性心髒病則在出生後發生,如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高血壓性心髒病、肺心病以及心肌病等。
心血管病的症狀
眩暈:眩暈是人體對於空間關係的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使患者自覺周圍景物或自身在旋轉及搖晃。眩暈發作時常伴有平衡失調、站立不穩及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汗、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暈厥:暈厥是由於一時性廣泛的腦缺血、缺氧導致的突然的、可逆的、短暫的意識喪失。在發生意識喪失前常伴有麵色蒼白、惡心、嘔吐、頭暈、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
疲勞:當心髒病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積聚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稍,令人產生疲勞感。疲勞可輕可重,輕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礙工作。
心悸:心悸是主觀感覺及客觀征象的綜合症狀,主觀上患者感覺心髒跳動快速、不整或搏動有力。
呼吸困難:呼吸困難也是主觀感覺和客觀征象的綜合表現。主觀上感覺呼吸費力,客觀上呼吸次數增多,動作快而幅度加大。心血管病患者在常人不會發生呼吸困難的活動量時出現症狀,而且恢複慢甚至於不恢複。胸部的各種器官都可以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如腦梗塞、肺炎、急性氣胸、氣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膚帶狀皰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導致呼吸困難。
咳嗽、咯血:鮮紅色血痰,量多少不等,從痰內帶血到全血性痰。血痰與肺靜脈壓力升高有關,由勞累誘發。胸部和呼吸係統疾病都可以有咳嗽和咯血。
怎樣通過飲食預防
心血管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隻要飲食科學化,平衡飲食,就可以有效預防。
低膽固醇和低脂肪攝入的質與量。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製豬油、牛脂等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少吃肉,多吃豆製品,多吃魚,完全食用植物油。進食時配上葡萄酒、最好是紅葡萄酒。少吃動物腦髓、內髒、蛋黃、蟹黃等膽固醇高的食物。大多數的魚類比肉類和家禽含有較低的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貝類含有的膽固醇的量很不一致,魷魚和蝦含膽固醇較高,扇貝、蚌類含膽固醇較低。魚和貝類富含鐵,而鐵是肌肉利用氧產生能量所必須。魚的烹調方法用蒸、煮、烤等代替油煎。油煎時用不沾鍋以減少用油量,拌肉餡時先煎出油去掉。少吃高脂肪高鹽加工的肉食如香腸、鹹肉、排骨、五花肉、動物的內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