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這樣吃,泌尿道結石遠離你(1 / 2)

泌尿不道是結吃石進是去常的見病、多發病。人體怎麼會長結石呢?這石頭是?這是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近來一些學者認為,結石的形成與飲食營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有資料表明,素食的人發病率比一般人少得多。女性素食者較多,結石的發病率自然要比男性發病率低。攝入動物蛋白、糖和脂肪的食量增多,會導致泌尿結石發病率增高。由此可見,結石與飲食的關係密切,為防患於未然,采取有效的飲食預防是非常可行的。

泌尿道結石的症狀

疼痛:大部分患者出現腰痛或腹部疼痛。較大的結石在腎盂或腎盞內壓迫、摩擦或引起積水,多為患側腰部鈍痛或隱痛,在活動後加重;較小的結石在腎盂或輸尿管內移動和刺激,引起平滑肌痙攣而出現絞痛,這種絞痛常突然發生,疼痛劇烈,如刀割樣,沿患側輸尿管向下腹部、外陰部和大腿內側放射。有時患者伴有麵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嚴重者出現脈弱而快、血壓下降等症狀。疼痛常陣發性發作,或可因某個動作疼痛突然終止或緩解,遺有腰、腹部隱痛。如輸尿管末端結石,尚可引起尿路刺激症狀。疼痛以後,有的患者可從尿內排出小的結石,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血尿:由於結石直接損傷腎和輸尿管的粘膜,常在劇痛後出現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嚴重程度與損傷程度有關。

膿尿:腎和輸尿管結石並發感染時尿中出現膿細胞,臨床可出現高熱、腰痛。

怎樣通過飲食預防

采用低鹽、低蛋白質膳食。平時應適當多吃些粗糧和素食。牛奶和蛋因嘌呤量少,可作為膳食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動物內髒、肉類、某些魚類以及花生、栗子、菠菜、芹菜等含嘌呤較多,應盡量少吃或用開水焯過,去除部分嘌呤後再行烹製食用。不要大吃大喝,如果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膳食,會增加形成結石的危險性。

少吃草酸鹽含量高的食物。過高的草酸鹽攝入也是導致腎結石的主要原因之一。盡量少吃富含草酸的菠菜、莧菜、甜菜、香菇、土豆、粟子、濃紅茶、咖啡、可可、巧克力、柿子和楊梅等;少吃含尿酸較高的食物,如動物內髒、海產品、咖啡、可可、紅茶、巧克力和花生等。而多吃些薯類、梨、蘋果汁及各種果汁等,則有促進草酸自體內排出的作用。維生素C代謝後也可生成草酸,因而亦不要額外增加。

平時應多飲水,養成飲水習慣。因為多飲水可增加尿量,稀釋尿中的結晶,使其容易排出體外。同時使尿液得到稀釋,鈣離子和草酸根的濃度就會降低,形成不了草酸鈣結石。對已形成的小結石也可及早把它從尿中衝刷出來。研究表明,增加50%的尿量,可使腎結石發病率下降86%,所以每日飲食水量應在2500亳升以上,維持尿色清淡,飲水間隔要均勻。如果當地的水源含鈣量較高的話,更應注意先經軟化後再飲用。

限量攝入糖類。美國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高糖食品的攝入,可以使患腎結石的機會增加,因此,要注意少吃甜食。

別過量服用魚肝油。魚肝油富含維生素D,有促進腸膜對鈣磷吸收的功能,驟然增加尿液中鈣磷的排泄,勢必產生沉澱,容易形成結石。

少食動物內髒。因為動物內髒含有高嘌呤,高嘌呤在體內代謝產生尿酸,由腎髒排出,如果常食高嘌呤食物,如豬肝、腎、腸等動物性髒器,使體內尿酸增加,從腎髒排除,尿液尿酸的濃度增加,易發生沉澱、積聚,最後形成結石。

低鈣飲食:吃乳製品、高糖和肉類製品,鈣的攝入量增加,也可使腸道吸收鈣增加。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喝杯牛奶有助於睡眠。但在睡眠後,尿量減少、濃縮,尿中各種有形物質增加。而飲牛奶後2~3小時,正是鈣通過腎髒排泄的高峰。鈣通過腎髒在短時間內驟然增多,容易形成結石。

遠離泌尿道結石的飲食推薦

黑木耳:黑木耳中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並且還含有發酵素和植物堿,能促進消化道腺體的分泌,可潤滑膽管,有助於結石的排出。能對各種結石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使結石剝脫、分化、溶解排出體外。例如,用黑木耳6克,水泡10小時,蒸1小時,加冰糖適量,睡前服。

薏米仁:薏米仁20克,黑木耳6克,瘦豬肉,50克,佛手9克,用文火燉1個小時左右,放一點食鹽調味即可。

山楂:山楂200克,去核桃仁20克,蜂蜜400克,將桃仁、山楂浸在蜂蜜中1周後,用開水衝服。

核桃:核桃中含有丙酮酸物質,具有阻止食物中黏蛋白與膽汁中的鈣離子及膽紅素結合的作用,不僅可以防止結石的形成,而且還有促使結石溶解和排泄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