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知孕早期生理、心理的變化
妊娠全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12周前稱為妊早期;13~28周為妊中期;28~40周為妊晚期。
妊娠早期的主要生理變化是閉經,在停經6周左右出現頭暈、嗜睡、惡心、厭食、泛酸和嘔吐等早孕反應。此時驗尿妊娠試驗呈陽性。妊娠後子宮略增大並變軟,盆腔充血,小腹可能略感不適,乳頭出現色素沉著。妊娠反應的程度因人而異,且與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如不想要孩子,突然發現懷孕了,精神緊張、煩躁、多慮都會加重妊娠反應,此時心理特點主要是緊張,擔心胎兒是否會畸形或胎兒的性別,還擔心嘔吐、吃不下東西是否會影響胎兒發育等。其實對於這些都不必多慮,應保持愉快的心情、樂觀的情緒。妊娠反應嚴重者需住院治療。
宜知孕中期生理、心理的變化
孕13~28周腹部逐漸變大,妊娠負擔逐漸加重。適應生理變化的心理因人而異,但大多數孕媽媽均能適應,精神、情緒較穩定。孕媽媽於孕16周後感覺到胎動,會產生驚喜的心情,但還存在著一些擔心和疑慮,如胎兒的性別、長相以及胎兒發育是否正常等,也是掛在孕媽媽心中的大事,有時心境不好會出現情緒波動。因此,情緒變化與胎兒身心健康有密切關係。
孕中期胎兒的耳、眼等感覺器官發育日趨完善,可聽見孕媽媽大血管的血流聲、心跳、呼吸、運動、腸蠕動等聲音及外界音樂、噪音等,並有所反應。所以應重視胎教和孕媽媽生活、工作、營養等,同時生活要有規律,飲食結構要合理,體育鍛煉及工作不能過度。堅持每日20~30分鍾的散步是必要的。飲食方麵要多吃瘦肉、牛奶、魚蝦、豬肝等,少吃油膩、煎炒炸等食品,不要吃刺激性食物,要多吃天然的新鮮食品。除此之外,生活要充實、歡樂,多聽輕音樂,常看優美的畫冊,以保持良好的心境,這樣才能順利度過孕中期,迎接孕晚期的來臨。
宜知孕晚期生理、心理的變化
孕28~40周時,孕媽媽子宮逐漸增大,宮底可達心窩部和臍之間,胎兒逐漸發育成熟,母體生理負擔加重,妊娠期主要並發症容易在此期發生,某些合並症也容易加重。所以,孕晚期要加強保健,產前檢查的次數由原每2周1次到36周後每周1次。有異常情況的需按醫生囑咐的時間堅持產前檢查。
此階段的心理特點主要是擔心分娩問題,如胎兒多大、能否順利分娩、是否需要刮宮分娩、是否去條件好的醫院分娩等。與此同時還可能產生恐慌、擔憂,甚至要求醫生做剖宮產的想法。其實,分娩並不可怕,隻要按時做產前檢查,並與醫生配合,有見紅、不規律宮縮(肚子一陣陣變硬,腹疼)、陰道流水等情況時及早到醫院檢查,絕大部分孕媽媽都會自然順產的。所謂剖宮產的嬰兒聰明的說法是無科學根據的。一般在預產期前1~2周應多休息,以迎接小寶寶的誕生,使精神和體力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
宜知懷孕後子宮的變化
懷孕後,母體為適應胎兒的生長發育出現一係列變化,其中以子宮的變化最為顯著。在懷孕前子宮隻有小鴨梨大,重約50克,體積約7厘米×4.5厘米×3.5厘米;到足月妊娠時子宮重1000克,增加了20倍,可容納胎兒、羊水等5000毫升內容物,足月子宮長35厘米,寬25厘米,厚22厘米左右。子宮隨著胎兒增長的需要而增大,妊娠3個月(停經13周),在恥骨上2~3橫指處可摸到子宮底部;妊娠4個月(停經17周),子宮底部位於臍與恥骨的中間;妊娠5個月(妊娠21周),子宮底部平臍,這時從外觀可見腹部隆起;妊娠31周,子宮底部在臍與胸骨劍突之間;足月時,子宮底部在劍突下2~3橫指;當胎兒頭入骨盆後子宮底可降低。
為了保護胎兒能順利分娩和保證分娩時強有力的宮縮以及避免產後出血,子宮是全身唯一擁有三層肌肉的器官。為了減少分娩時子宮的阻力,自妊娠中期開始,子宮頸的內口組織逐漸上延成為子宮下段,為分娩做好準備。
宜知懷孕後皮膚的變化
在婦女懷孕期間,因為雌激素和黃體素的分泌增加,出現皮膚色素的變化。
懷孕時可以發現乳頭、乳暈、會陰部、肛門周圍的顏色加深。另外在腹部可以出現一條黑中線,大體位置在肚臍部向下到恥骨聯合處,醫學書上稱為懷孕時的“黑中線”。還有70%的孕婦在臉頰部、額頭和鼻子上會出現不規則的色素斑點,稱為褐斑。
隨著懷孕月份的增加,孕媽媽的乳房、大腿和腹壁上可以見到波浪狀的或者是凹陷的、紫色的條紋,這種條紋稱為妊娠紋。最常見到的是在腹部的皮膚上。這種條紋在分娩後將退成白色線條。
在胸部、頸部、臉、手臂和腿部還會出現小紅點,這種紅點稱為血管蜘蛛痣。
孕媽媽很容易出汗,尤其是在分娩前的一段時間內,這是因為懷孕後汗腺和皮脂腺的活動增加引起的,所以出汗多也是正常的,不必憂慮。
還有一種皮膚的變化,就是懷孕後的頭發生長速度變慢,頭發毛囊數目減少,但分娩後頭發毛囊的數目會大大增加,促使新發生長。
宜知懷孕後乳房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