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妊娠期出現急腹症時應想到發生闌尾炎的可能性,隻要認真仔細地鑒別是可以及時診斷的。如延誤處理,闌尾穿孔造成腹腔感染時預後較差。
不宜忽視妊娠期的皮膚病
妊娠期間常見的皮膚疾病有以下幾種:
1.皮膚瘙癢症。表現為皮膚瘙癢,一般不需治療。
2.妊娠癢疹。多發生在孕3~4個月,表現為軀幹上部、四肢等處出現散在、綠豆大小結節或丘疹,常伴劇癢,夜間尤甚。在產後3周內皮疹可消退。
3.妊娠皰疹。多見於孕4~5個月,表現為四肢、手足、頭部出現紅斑、水皰,皰破後結痂,常伴有發熱及劇烈瘙癢。可根據病情給予藥物治療。
4.妊娠多形疹。大多於孕35~40周出現,常在腹部妊娠紋處出現斑塊、多環狀疹塊或水皰,一般不須特殊治療,對症處理即可。
5.皰疹樣膿皰病。多出現於妊娠後3個月,表現為成群的小膿皰,周圍有紅暈,排列成環狀,皰破後結痂,新膿皰反複出現,有時可導致敗血症,須及時就醫治療。
忌忽視妊娠期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
滴蟲性陰道炎是一種婦科常見病,治療藥物較多,效果比較滿意。但是治療孕媽媽的滴蟲性陰道炎時必須考慮藥物對胎兒可能造成的影響。臨床上使用的製劑,無論用於孕媽媽陰道局部坐藥或口服全身用藥均可能誘發流產或早產,甚至可能引起胎兒發育異常。
無論應用西藥物、口服或外用藥物,一定不能自作主張,必須遵醫囑。
此外,在治療期間應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性交,每天換洗內褲。滴蟲極易藏匿於陰道皺襞內或尿道、尿道旁腺等處。男性的尿道等處也易藏匿滴蟲,故對反複發作者,丈夫也應檢查小便和前列腺液,必要時應同時進行治療。
宜知孕早期陰道出血的原因
妊娠早期陰道出血常見於各種類型的流產,表現為小腹墜痛,同時有多少不等的陰道出血。孕婦應立即去醫院檢查孕早期陰道出血的原因可見於宮外孕。
宮頸、陰道的局部病變,如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肌瘤合並感染、宮頸癌,或陰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原因,在妊娠的任何時期均可引起出血,一般不伴有不適症狀,血量可多可少,凡出現此情況須及時就醫,以便及時查出病因及時處理。
宜知子宮肌瘤對妊娠的影響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在中年婦女身上,30歲以下者較少見,這種疾病也是不孕原因之一。
子宮肌瘤可生長在子宮的任何部位,對妊娠的影響也各有特點。黏膜下子宮肌瘤生長在子宮最內層,肌瘤伸入宮腔,表麵不易觸及,但由於肌瘤改變了宮腔的形狀,可影響受精卵著床,從而導致不孕或流產。肌壁間肌瘤較多見,小肌瘤僅表現為子宮增長,較大肌瘤可有結節不平感。由於妊娠期子宮血運豐富,肌瘤在良好的營養狀況下隨子宮增長而迅速增大,易出現紅色變性,患者表現為下腹痛劇烈、惡心、嘔吐、體溫及白細胞升高。漿膜下子宮肌瘤在子宮最表層,表麵易觸及,對妊娠影響不大,但較大的漿膜下肌瘤及子宮頸部、峽部、闊韌帶部肌瘤可阻礙先露下降,造成梗阻性難產。
患者能順利地懷孕是再好不過了,可不必為肌瘤引起的不適而苦惱。早孕期應注意生活起居,以防流產。妊娠期如無不適症狀,可不必幹預。如果肌瘤生長迅速,出現紅色變性時,一般采取保守治療,疼痛多能自行緩解,多數孕婦妊娠可繼續下去。妊娠後期若肌瘤不影響產道,可從陰道分娩。具體病情及處理措施,醫生會與患者溝通。
宜知宮頸糜爛對妊娠的影響
宮頸糜爛是子宮頸炎症最常見的病變,宮頸局部呈顆粒狀紅色區。炎症初期宮頸表麵比較平坦,稱為單純性糜爛,病程較長者糜爛麵凹凸不平,呈顆粒狀或乳頭狀。
重度宮頸糜爛由於改變了陰道的正常環境,可影響受孕機會,已妊娠的婦女宮頸糜爛對胎兒沒有太大的影響,在孕期可發生少量陰道出血或白帶內有血絲,尤其在性生活後容易出現。在臨產過程中隨子宮口開大宮頸糜爛麵可能有出血現象,表現為血露較多。
妊娠期不論輕、中、重度宮頸糜爛均可暫不治療。
宜知完全流產和不完全流產
完全流產是胎兒及胎盤等胚胎組織自子宮完全排出,常發生於4~6個月的妊娠;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或停經,腹痛消失;經檢查子宮已接近正常大小,宮口已關閉或逐漸關閉。
完全流產後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若仍有出血時可口服益母丸或益母膏,還可用一些子宮收縮藥物及預防感染藥物。
不完全流產即部分胚胎組織自子宮流出體外,另一部分組織殘留在子宮腔內。因子宮強烈地收縮使孕婦感到腹部有陣發性劇痛,出血量多,甚至發生休克,如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
如果出現流產征象或懷疑流產可能,不可自行處理,必須立即就醫,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流產並發症,如大量流血或感染等。殘留在宮腔內的組織容易引起感染,表現為發熱、下腹痛,甚至自陰道排出帶有臭味的液體。其炎症可蔓延到盆腔,引發腹膜炎、敗血症,進而發生感染性休克。
對殘留在宮腔內的組織應迅速清除,立即行刮宮術,以避免繼續出血或發生感染。手術前、後均應給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刮宮取出的組織物應進行病理檢查。對曾有感染征象者,其組織物應做細菌培養。
宜知習慣性流產
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以上者稱為習慣性流產。每次流產常發生在同一妊娠月份,其流產過程與一般流產一樣。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夫婦雙方的染色體異常,胎兒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很高。
2.孕婦黃體功能不全。
3.患慢性疾病。
4.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等。
如發生習慣性流產,應詳細檢查流產的原因,之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屬於夫婦雙方染色體異常者要避免妊娠,如果妊娠即應進行胎兒檢查,發現異常必須終止妊娠。黃體功能不健全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孕激素;患慢性疾病應積極治療,不宜妊娠者最好不妊娠,或在醫生指導下妊娠;對子宮畸形者可先行手術矯正治療後再妊娠。
宜知早產及其原因
早產是指未足月分娩,即從末次月經第一天算起,妊娠在28足周後至37周前的階段內,也就是少於259天終止妊娠者稱為早產。在此階段內分娩的新生兒,各器官的發育均不夠成熟,體重小於2.5千克,稱為低體重兒。
早產占所有分娩的5%~15%,早產兒約有15%在新生兒期死亡,另有8%的早產兒雖能存活,但留有智力障礙或神經係統的後遺症。
早產常有胎膜早破、羊水外流、腹痛陣發、陰道少量流血等主要征象。痛覺敏感的孕婦在妊娠晚期往往將子宮正常的收縮誤認為臨產宮縮,約有1/3的所謂先兆早產病例,並非是真正臨產,而是假臨產,因為即使是專業醫師區別兩者有時也非常困難。
對造成早產的原因雖然至今尚不清楚,但如有下列情況時常容易形成早產。
1.一般情況。孕婦年齡過小,小於18歲;過大,大於40歲;體重過輕,小於45千克;身材過矮,小於150厘米;有吸煙、酗酒習慣者。
2.過去有流產、早產史者。
3.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雙子宮、子宮縱隔等。
4.孕媽媽有急性感染或慢性疾病,如腎盂腎炎、闌尾炎、慢性腎炎、貧血、心髒病、原發性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5.胎兒、胎盤因素。如雙胎、羊水過多、胎位不正、胎膜早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
6.臨產前3個月有性生活者也容易發生早產。
7.孕婦如有任何懷疑早產征象,必須馬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