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收費合理,深受人們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鎖匠為人正直,每修一把鎖他都告訴別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說:“如果你家發生了盜竊,隻要是用鑰匙打開家門的,你就來找我!”
老鎖匠老了,但是他的手藝越來越精湛,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幫他物色徒弟。最後,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這兩個年輕人都很有悟性,老鎖匠非常喜歡他們,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
一段時間以後,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技術。但兩個人當中隻能有一個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考驗他們一下。
這天,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櫃,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讓兩個徒弟去打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這個考驗對於他們來說是很簡單的,因為他們已經有很熟練的技術了,比的就是時間的長短。
結果,大徒弟隻用了不到十分鍾就打開了保險櫃,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因為他們的懸殊太大了。眾人等老鎖匠宣布誰獲勝,等了好久,老鎖匠還是沒有動靜。
正在眾人疑惑之際,老鎖匠問大徒弟:“你是第一個打開的,那麼保險櫃裏有什麼?”大徒弟眼中放出了亮光,興奮地說:“師傅,裏麵有很多錢,這些錢足可以用半輩子呢!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錢。”
老鎖匠回過頭來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裏麵有什麼,您隻讓我打開鎖,我就打開了鎖,我沒有打開保險櫃。”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布二徒弟為他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講一個‘德’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一個人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他眼中的世界便會變得清澈透明,他也會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人首要的是塑造他的靈魂,才能建立高尚的人格。“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隻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有私念,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打開保險櫃取錢易如反掌,最終隻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沒有什麼比誠實更重要,而這種精神的支柱莫過於一個人的尊嚴與操守,自尊、自信、正直,你就會擁有別人最真誠的敬意,你才算恪守了這個世界上最高的道德。
愛是生活中的點滴感動
在一個礦上,有這樣一個現象:在一個平常的早點攤上,常常有很多礦工來吃早點,特別的是,有12個人他們始終如一,雷打不動地每天來吃。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個礦工,在工地幹活時發生了意外,導致死亡。包工頭給了一筆少得可憐的撫恤金,就不再過問礦工妻兒的生活。
妻子在喪夫之痛後感受到的是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她無一技之長,隻好收拾行裝準備回到那個閉塞的小山村去。這時礦工的隊長找到了她,告訴她說礦工們都不愛吃礦上食堂做的早飯,建議她在礦上支個攤兒,賣些早點,一定可以維持生計。礦工的妻子想了一想,便點頭答應了。
於是一輛平板車往礦上一支,早點攤兒就開張了。8毛錢一碗的豆腐腦熱氣騰騰,開張第一天就一下來了12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吃豆腐腦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有二三十人,最少時從未少過12個人,而且風霜雨雪從不間斷。
時間一長,許多礦工的妻子都發現自己的丈夫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下井之前必須吃上一碗豆腐腦。妻子們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蹤、質問等種種方法來探求究竟,結果均一無所獲。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飯給丈夫吃,發現丈夫仍然去早點攤吃上一碗豆腐腦。妻子們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有一天,隊長刨煤時被啞炮炸成重傷。彌留之際,他對妻子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豆腐腦。這是我們隊12個兄弟的約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們不幫誰幫?”
愛總是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感動人,世界也因為愛而變得更加溫暖。
從此以後,每天的早晨,在眾多吃豆腐腦的人群中又多了一個女人的身影。來去匆匆,人流不斷,而時光變幻之間唯一不變的是不多不少的12個人。
時光飛逝,當年礦工的兒子已長大成人,而他飽經苦難的母親兩鬢斑白,卻依然用真誠的微笑麵對著每一個前來吃豆腐腦的人,那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與善良。更重要的是,前來光臨早點攤兒的人,盡管年輕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從未少過12個人。十幾年歲月滄桑,依然閃亮的是12顆金燦燦的愛心。
善良使人生豐盈
一個性格內向的年輕人,在很短的時間內父母相繼病逝,戀愛又遭遇失敗,事業上也頻遭挫折,不斷受到小人排擠,因此萬念俱灰。一天,他來到一家商店,想買一把水果刀,準備殺掉所有與自己有隙的人之後自絕於世。
他要了好幾把刀,反複試著刀鋒,終於選定了一把。付過錢後,正待離開,售貨員女孩忽然叫住了他,把刀要了回來。他冷冷地站在那裏,困惑地看著她往刀鋒上纏著紙巾,纏了一層又一層,纏好之後,她手握刀鋒部分,將刀柄一方朝著他,把刀遞到他的手裏。
“你這是幹什麼?”他冷冷地問。
“這樣就不容易碰傷人了。”女孩笑道。
“其實你不用管那麼多,隻需要賣刀就行了。”
“這裏賣出的刀是去削水果還是去沾鮮血,的確和我沒有一點兒關係。”女孩依然笑道,“可是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生活得好一些。”
他拿起刀走出了商店,心裏感覺十分溫暖。原來這世界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麼無情,原來還可以有人不為任何利益地關心著他。雖然不多,但一點點也就足夠珍貴了。
那天下午,他買了許多水果,細細地用那把刀享受著果汁的芬芳與甘甜。他邊吃邊流著淚想那個女孩的善意規勸。如果不是那個陌生女孩,他的命運恐怕就要改寫,從此就會有天壤之別。自此,這把刀成了他警戒自己的法寶。
原來,一點點的善心善舉就有這麼大的力量。是的,擁有善良,我們便有了海的浩瀚和大地的寬廣,擁有了鮮活的人生和無限的時空;生命萬物便會因為善良的滋潤而顯得生動明麗,多彩的人生便會因為善良而更加豐盈。
“仁商”李嘉誠
李嘉誠是個與人為善的人,萬通公司董事長馮侖對此深有體會:“李先生是華人世界的財富狀元,也是大陸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這樣的人會怎麼樣?一般偉大的人物都會等大家到來坐好,然後才會緩緩過來,講幾句話,如果要吃飯,他一定坐在主桌,我們企業界20多人中相對偉大的人會坐在他邊上,其餘人坐在其他桌。飯還沒有吃完,李先生就應該走了。如果他是這樣,我們也不會怪他,因為他是偉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感動和意外的是,我們開電梯門的時候,李先生在門口等我們,然後給我們發名片,這已經出乎我們意料——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經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買賣一樣給我們發名片。發名片後我們一個人抽了一個簽,這個簽就是一個號,就是我們照相站的位置,是隨便抽的。我當時想為什麼照相還要抽簽,後來才知道,這是用心良苦,為了大家都舒服,否則怎麼站呢?
“抽號照相後又抽個號,說是吃飯的位置,又為大家舒服。最後讓李先生說幾句,他說也沒有什麼講的,主要和大家見麵,後來大家鼓掌讓他講,他就說他把生活當中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吧。然後看著幾個老外,用英語講了幾句,又用粵語講了幾句,把全場的人都照顧到了。
“之後我們就吃飯。我抽到的正好是與他隔一個人的位子,我以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會兒,李先生起來了,說抱歉他要到那個桌子坐一會兒。後來,我發現他們安排李先生在每一個桌子坐15分鍾,總共4桌,每桌都隻坐15分鍾,正好一小時。臨走的時候他說一定要與大家告別握手,每個人都要握到,包括邊上的服務人員,然後又送大家到電梯口,直到電梯關上才走。”
有人會想,李嘉誠的客氣會不會因為他會見的是商人。其實不是,2007年,《全球商業》雜誌的記者采訪李嘉誠時也受到了禮遇:“在我們抵達之前,他已在會客室等候,見我們抵達,立即站起,掏出名片,雙手遞給我們。笑容讓他的雙眼如同彎月,財富並未在他身上留下刻痕,雖擁霸業,卻無霸氣。”李嘉誠對他人的善意是發自內心的,他說:“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
李嘉誠的成功範例證明他是善於處下的好領導。在“處下”的新思維下,產生了很多新方法,比如:服務式的領袖風格,價值為基準的領袖方法,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區分問題和人的談判風格,等等。這些無不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持續的動力與不息的活力。
李嘉誠雖然是一個商人,但不是一個為了自己利益而放棄原則的人,他與人為善,他是用一顆真心在做生意。就如他說的,他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他並沒有因為錢而使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偏離道德的軌道,從這一點上說,他是一個“仁商”。
人之初,性本善
列車乘警經常接到旅客報警,說他們晚上熟睡以後經常被小偷扒走財物,防不勝防。乘警決定要抓住這個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