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母欲以全家住周家口,斷不可行。周家口河道甚窄,與永豐河相似。而餘駐周家口,亦非長局,決計全眷回湘。紀澤俟全行複元,二月初回金陵。餘於初九日起程也。此囑。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譯文】
字諭紀鴻兒:
你學習柳公權的書帖《琅邪碑》,效法他的骨力,就失去其結構;學習他的開張氣勢,就沒有他打磨的功夫。古帖本不容易學好,況且你還隻不過學了十天,怎能具備他全部的優點,收效如此神速?
我過去學習顏、柳的書帖,臨摹動不動就是幾百張紙,還毫無近似之處。我四十歲以前在京城所寫的字,骨力與間架結構都沒有可取之處,自己都感到羞愧以致厭惡自己的字。四十八歲之後,學習李北海的《嶽麓寺碑》,略有進展,但經曆了八年之久,臨摹已超過一千張紙。今天你用功不到一個月,難道就想很快進入神妙的境界?我認為任何事情遇到困難才能獲得真知,都需要身體力行,你不可追求成名太快,見效太快。
以後你每天要練習寫柳字一百個,逢單日用生紙臨寫,逢雙日用油紙摹寫。臨寫要徐緩,摹寫要快捷,專學它字勢開張的地方。幾個月之後,手越來越笨拙,字越來越醜,意趣越來越低,這就叫做“困”。困的時候切莫中斷,熬過這一關,便會有少許進步。再進步,又再遇到困難,再次熬過來,再次發奮,自然會有通達精進的時候。不僅是練字,凡事都有極其困難的時候,能夠弄得通的就是好漢。
我對你的功課要求並不太多,每天練字一百個,讀《資治通鑒》五頁,誦讀熟悉的書一千個字(或是經書或古文古詩,或是八股文、試帖詩,從前讀過的就算是熟悉的書,總要以能夠背誦為止,總要高聲朗誦)。逢三、逢八日作一篇文章、一首詩。這功課極其簡單,每天不過兩個時辰就能完成。看書、誦讀、寫字、作文四者都具備了,其他就任憑你自己做主了。
你母親要和全家人都住在周家口,這絕對不行。周家口河道很狹窄,與永豐河相似,而我在周家口也不會長住,全家人一定要都回湖南去。等到紀澤身體完全複原,二月初回金陵。我將於初九啟程。此囑。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1866年3月4日)
【精華點評】
在讀書治學上,曾國藩有一“耐字訣”,即要以字句為基礎,不弄明白絕不罷休,切忌好高騖遠,以速取勝。曾國藩認為,學問來自於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可速求:“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隻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候;愈欲速則錮蔽矣。”
曾國藩的“耐”字中有“困知勉行”,努力發奮的意思,隻要能熬得住,打得通,便是好漢,便是成功。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他在給正在練字的兒子曾紀鴻的信中說:“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造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習字,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有人看書總是貪多求快,今天拿本書來亂翻幾頁,明天又翻開一本書瀏覽幾行,結果工夫花了不少,知識卻學得零零碎碎、不成係統,這是缺乏“耐”心的表現。
【經典格言】
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
讀古文古詩當先觀貌後觀神
(1866年11月17日與大兒子曾紀澤書)
【家書】
字諭紀澤兒:
九月廿六日接爾初九日稟,廿九、初一等日接爾十八、廿一日兩稟,具悉一切。廿三如果開船,則此時應抵長沙矣。廿四之喜事,不知由湘陰舟次而往乎?抑自省城發喜轎乎?
爾讀李義山詩,於情韻既有所得,則將來於六朝文人詩文,亦必易於契合。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種麵貌,一種神態與他人迥不相同。譬之書家,羲、獻、歐、虞、褚、李、顏、柳,一點一畫,其麵貌既截然不同,其神氣亦全無似處。本朝張得天、何義門雖稱書家,而未能盡變古人之貌,故必如劉石庵之貌異神異,乃可推為大家。詩文亦然,若非其貌其神通絕群倫,不足以當大家之目。渠既迥絕群倫矣,而後人讀之,不能辨識其貌,領取其神,是讀者之見解未到,非作者之咎也。
爾以後讀古文古詩,惟當先認其貌,後觀其神,久之自能分別蹊徑。今人動指某人學某家,大抵多道聽途說,扣盤捫燭之類,不足信也。君子貴於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也。
餘病已大愈,尚難用心,日內當奏請開缺。近作古文二首,亦尚入理,今冬或可再作數首。
唐鏡海先生歿時,其世兄求作墓誌,餘已應允,久未動筆,並將節略失去。爾向唐家或賀世兄處索取行狀節略寄來。羅山文集年譜未帶來營,亦向易芝生先生索一部付來,以便作碑,一償夙諾。
紀鴻初六日自黃安起程,日內應可到此。餘不悉。滌生手示。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譯文】
字諭紀澤兒:
九月廿六日接到你初九的稟帖,廿九、初一等日接到你十八、廿一日的兩封信,已經知曉一切了。廿三日如果開船,那麼你此時就應該到達長沙了。廿四日辦的喜事,不知道是從湘陰坐船去呢?還是從省城長沙發喜轎呢?
你讀李義山的書,對詩中的情韻很有心得,那麼將來在讀六朝文人詩文的時候,也必然容易和古人相契合,大凡大家、名家的作品,必定有一種麵貌,一種神態與他人迥然不同。比如說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歐陽修、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顏真卿、柳公權,一點一畫,不僅麵貌截然不同,精神氣質也全都沒有相似的地方。本朝張得天、何義門雖然稱得上是書法家,然而他們沒能夠將古人的麵貌完全改變。所以一定要像劉石庵(劉墉)那樣,做到麵貌和神氣都和古人不相同,才能被推為大家。作詩文也是這樣,如果不是麵貌和神氣都和別人迥然不同,就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如果他做到了麵貌和神氣都和別人迥然不同,然而後人再讀他的作品,不能看出他的麵貌,領悟體會他的神氣,那就是讀者的見解不夠了,並不是作者的過錯。
你以後讀古文古詩,就應該先辨認作品的麵貌,然後觀察它的神韻,時間長了自然就能分清楚流派了。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說某人學的某家,大多是道聽途說的,屬於扣盤捫燭一類,不值得相信。君子的可貴之處在於有自知之明,不會附和眾人的議論。
我的病已經好多了,隻是還很難再操心,近日自當上奏請求辭職。近來我作的兩首古文,也還過得去,今年冬天或許可以再作幾首。
唐鏡海先生去世的時候,他的世兄求我給他作墓誌銘,我已經答應他了,隻是我很長時間都沒有再寫東西了,並且將事跡概略都搞丟了。你向唐家或者去賀世兄(蔗農先生的兒子,鏡海老人的女婿)那裏索取唐鏡海先生的事跡概略寄給我。羅山文集和年譜我沒有帶回營來,你也向易芝生先生(他求我作碑很心切)索要一部寄給我,以便作碑文,來兌現我以前的承諾。
紀鴻初六從黃安起程,不幾天應該就可以過來了。其餘的不再詳細說了。
滌生手示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1866年11月17日)
【精華點評】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稱之為明,可見人是多麼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稱之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須換一個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觀的審視自己,跳出自我,觀照自身,如同照鏡子,不但看正麵,也要看反麵;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點,更要覺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對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品質等進行自我評判,切忌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斷完善自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須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信中,曾國藩對大兒子曾紀澤講君子貴在有自知之明,不要附和別人的議論,就像做學問一樣,認真辨認作品的麵貌,然後觀察它的神韻,假以時日苦下工夫,必能有所成。
【經典格言】
爾以後讀古文古詩,惟當先認其貌,後觀其神,久之自能分別蹊徑。
勿忘寒士家風
勿忘寒士家風,子弟力戒傲惰
(1867年2月8日與四弟曾國潢書)
【家書】
澄弟左右:
軍事愈辦愈壞,郭鬆林十二月初六日大敗,淮軍在德安附近挫敗,統領張樹珊陣亡。此東股任、賴一股也。其西路張逆一股,十二月十八日秦軍在灞橋大敗,幾於全軍覆沒。撚匪凶悍如此,深可憂灼。
餘廿一日奏明正初暫回徐州,仍接督篆。正月初三接奉寄諭。現定於正月初六日自周家口起行,節前後可到徐州。身體尚好,但在徐治軍,實不能兼顧總督地方事件,三月再懇切奏辭耳。
沅弟劾官相,星使亦已回京,而處分尚未見明文,胡公則已出軍機矣。吾家位高名重,不宜作此發揮殆盡之事。米已成飯,木已成舟,隻好聽之而已。
餘作書架樣子,茲亦送回,家中可照樣多做數十個。取其花錢不多,又結實又精致,寒士之家,亦可勉做一二個。吾家現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仆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蔣市街賣菜籃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坳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嚐之?自知謹慎矣。
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
【譯文】
澄弟左右:
近來的仗是越打越糟糕了。郭鬆林十二月初六大敗,淮軍在德安附近也吃了敗仗,統領張樹珊也陣亡了。這是東路的任柱、賴文光一部。西路的張逆(張宗禹)一部,十二月十八日在灞橋讓陝西的軍隊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撚匪如此凶悍,這實在是讓我感到焦慮啊。
我廿一日向皇上奏明正月初暫時回徐州,仍擔任總督一職。正月初三接到諭旨。現在我定於正月初六從周家口出發,元宵節前後就能抵達徐州。我身體還好,但如果在徐州治理軍務,就實在是不能夠兼管地方事務,三月的時候我會再次奏請辭去總督一職。
沅弟彈劾官相,皇上的使者也已經回到了京城,然而還沒有見到對此次事件作出處分的明確公文;胡公已經被逐出了軍機處。我們家位高名重,不該再做這種趕盡殺絕的事情。米已成飯,木已成舟,隻好聽之,任由它發展了。
我做的書架樣子,現在也送回去,可以在家裏多做上十來個。因為它花錢不多,而且又結實,又精致。寒士的家裏,也可以勉強做上一兩個。我們家現在雖然鼎盛,但不能忘記了寒士家庭的好習慣,子弟們要竭力戒除驕傲和懶惰這兩種惡習。戒除驕傲首要的是不能大聲罵仆從,戒除懶惰首要的是不能晚起。我則是不忘當日蔣市街頭賣菜籃的情景,而弟弟則是不忘當時竹山坳拖碑車時的景象。以前那個時候的辛苦境況,哪裏知道將來會不會再遇到呢?自己該明白要謹慎啊!
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1867年2月8日)鎮壓太平軍時的淮軍士兵,身穿典型的“勇營”軍服
【精華點評】
從古至今,驕傲的人多半沒有什麼好結局,輕則招人怨艾,重則惡德壞事。一般來說,傲者多是才華淺薄的,“傲人不如者必淺人”。恃才傲物者,往往自負、偏執,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和周圍人相處良好。英國文學評論家撒繆爾·約翰遜曾說:“許多道德家都曾談到,人的諸種惡行中驕傲為最,它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出現,而又在極其繁複的偽裝下隱匿,那種偽裝好似掩蓋月光的那層翳障,既是月亮的光輝,又是月亮的陰影,它雖可以把月亮藏匿起來叫我們看不見,又因藏匿得不徹底而叫月亮泄漏了自身。”所以,長於自省、自修的曾國藩自然不會看不出這一點,且他在這方麵較常人看得更深、更遠。他認為:“我們家現在雖然鼎盛,但不能忘記了寒士家庭的好習慣,子弟們要竭力戒除驕傲和懶惰這兩種惡習。”在修養上,要寬厚含混,少譏評、少嘲諷。“戒除驕傲首要的是不能大聲罵仆從”。
【經典格言】
吾家現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仆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蔣市街賣菜籃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坳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嚐之?自知謹慎矣。
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
(1866年6月17日與妻子歐陽氏書)
【家書】
歐陽夫人左右:
自餘回金陵後,諸事順遂,惟天氣亢旱,雖四月廿四、五月初三日兩次甘雨,稻田尚不能栽插,深以為慮。
科一出痘,非常危險,幸祖宗神靈庇佑,現已痊愈,發體變一結實模樣。十五日滿兩個月後,即當遣之回家,廿六月中旬可以抵湘。如體氣日旺,七月中旬赴省鄉試可也。
餘精力日衰,總難多見人客。算命者常言十一月交癸運,即不吉利。餘亦不願久居此官,不欲再接家眷東來。夫人率兒婦輩在家,須事事立個一定章程。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之基業,則罷官之後,便覺氣象蕭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望夫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儉之意,則福澤悠久,餘心大慰矣。
餘身體安好如常,惟眼蒙日甚,說話多則舌頭蹇澀①(蹇(jiǎn)澀:言語艱澀不順。)。左牙疼甚而不甚動搖,不至遽脫,堪以告慰。順問近好。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譯文】
歐陽夫人左右:
自從我回到金陵以後,諸事順心。隻是天氣幹旱,雖然四月廿四日、五月初三兩次下雨,可稻田插秧還是很困難,我非常憂慮。科一(曾紀鴻)出天花,病情非常危險,幸虧祖宗神靈保佑,現在已經全好了,長成一副結實的樣子。等到十五日滿兩個月後,就把他送回家去。算來六月中旬就可以到達湖南了。如果體質日益強壯,七月中旬可以到省城參加鄉試。
我精力日益衰退,接見客人多了就疲倦。算命先生說我十一月交癸運,就是不吉利。我也不想長久地當這個官,也不想把全家都接到金陵來。夫人帶著兒子、兒媳住在家裏,必須每件事都立個規矩。做官不過是一時的事,住在家裏才是長久的事,能在勤儉耕田、勤奮讀書上開創一個好局麵,即使哪天罷了官,還是一番興旺的景象。如果貪圖衙門裏的熱鬧,不立下家鄉的基業,那麼罷官之後就會覺得氣象蕭條了。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先做個打算。希望夫人教育兒孫婦女,常常有著家裏沒人做官的想法,時刻有謙讓、恭敬、節省的念頭,那麼就會給後代帶來永久的幸福,那樣我心裏就很高興了。
我身體還像往常一樣安好。隻是眼睛迷蒙得更加嚴重,說話一多就覺舌頭幹澀,左邊牙很疼,不過還好不是太活動,不會馬上掉下來,還算給我一點安慰。順問近好。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1866年6月17日)
【精華點評】
在數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成為絕大多數官僚士大夫的人生奮鬥目標;而“齊家”之所以擺在第二位,足以說明其重要性所在。因為,從政做官,家中自然不能事事親為,這就需要一位“賢內助”來幫忙了。歐陽夫人是曾國藩老師歐陽凝祉的女兒,她不僅是曾國藩治家理論的實踐者,還在生活實踐中對曾國藩的治家理論加以完善闡發。秉持曾國藩一貫“居官不過是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長久之計”的思想,歐陽夫人不僅堅持勤勞興家,而且將節儉持家落到實處。本來,曾家的經濟狀況因曾國藩“發跡”有了進一步好轉,但歐陽夫人一直把“節儉”二字看得非常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在培養兒女們自食其力的同時做到克勤節儉的齊家精神。在黃金堂主持家政期間,因曾國藩率湘軍轉戰各地“以廉率屬,以儉治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歐陽夫人在家中的經濟狀況顯得特別緊張,但她把家人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從未向曾國藩索要過正常生活開支以外的銀兩。可以說曾國藩獨特的家教理論和方法的產生、形成及其留下的深遠影響,與這位大家閨秀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