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鳳凰古鎮(1 / 1)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這裏是大別山區的腹心地帶,民風淳樸。一條水患不斷的淠河從西南麵的霍山流下來,繞過古楚國的郢都,在正陽關彙入淮河。

老人們說,淠河又叫沛河,起源於霍山深處的天塘寨。常年都有山裏的竹排下來,給各地的商家送去新鮮的山貨水果。

林家祖宅位於鳳凰古鎮的西邊,倚山傍水,風光綺麗。

卞大管家說:“這片老宅有三百畝,以前叫洪壩。前些日子,老爺重修了先祖祠堂。最近,老爺又新買了一大片地,將整個淩河灣都包圓了。”

從林家老宅到鳳凰古鎮隻有三裏路,走路也就一袋煙的功夫。

那裏是一道山梁的餘脈,高出洪壩。山洪下來,淩河就會分成二道。水流主體是在鳳凰鎮的南麵,洪壩這一邊也會橫掃良田。這時候,鳳凰古鎮就像是一隻無依無靠的小船,漂浮在天地之間。

鳳凰古鎮又叫皋陶故裏,在荒草中還能找到殘存的漢瓦唐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便是楚國開發的重要區域。吳國興起,也在這裏留下了軍事堡壘。後來,這裏又受到了蒙元的衝擊……

沿著一條用青石板鋪出來的山路,我從飛簷翹角的西華門走進古鎮。撫摸著斑駁的城牆,心裏感慨萬千。主街兩邊都是一幢幢徽派建築,馬頭牆高低錯落,別有韻致。

大別山的餘脈為古鎮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淩河與淠河宛如兩條綿繡的綠絲帶,交彙於城東的石碼頭。

河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

小船劃過,泛起層層漣漪。遠處,山巒起伏,鬱鬱蔥蔥。

鳳凰鎮隻有一條七裏多長的獨街,上麵卻有不少外地人開的商行。這些商行收了山貸,裝上船就能沿著淩河駛進寬闊的淠河。再一路拐進淮河,最後直達清江浦的大運河。

老人說:“坐賈行商,不如開荒。”

近幾十年來,有人囤積居奇再待價而沽,常常能獲利數倍。這幾年,社會動蕩,鬧得人心惶惶。

從石碼頭沿著河邊往回走,我看到了一個人聲鼎沸的露天茶園。在竹門旁邊,立著一個廣告牌,上麵寫著:“每晚七點,張三爺在這裏講評書,說西門慶三戲潘金蓮。”

茶園裏麵,坐著走南闖北的船工和碼頭上的苦力。他們喝著粗茶,也愛談天說地。

有個湖北商人麵色凝重,他對自己的茶友說:“在六安那邊,幾家大商戶都被搶了,這日子怕是越來越不太平咯!”

眾人沉默不語,一位老者使勁地吧嗒著自己的旱煙袋,滿臉滄桑。

這時,在淠河上放竹排的漢子們,依舊唱著古老的歌謠,聲音既高亢又雄渾。

“喲嗬……喲嗬……喲嗬……早春二月好放排,麼妹子的山歌逗人愛。漂過千重嶺,跌落百丈崖,號子聲聲傳天外……喲嗬……喲嗬……喲嗬……”

望著河裏的竹排,我又看到一隊逆水行舟的纖夫,他們的每一步都無比地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