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歲,朱元璋打下金陵城,改稱為應天府。
金陵又叫石頭城,背倚鍾山,懷抱大江。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秦淮河畔,六朝煙雨,詩意無雙。
早在三國時期,臥龍孔明就對吳王孫權說:“鍾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南宋大儒朱熹也說:“南京襟帶長江,有虎踞龍蟠之勢,當為天下都。”
我曾經背過一篇楊榮寫的皇都賦,裏麵寫道:“既渡江左,乃都金陵。金陵之都,王氣所鍾。石城虎踞之險,鍾山龍蟠之雄。偉長江之天塹,勢百折而與流。炯後湖之環繞,湛寶鏡之涵空。狀江南之佳麗,彙萬國之朝宗。”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現在,太祖朱元璋打下來江山已經風雨飄搖,真是令人唏噓。
南京城牆呈葫蘆之形,說是道教以壺天為聖地。皇宮偏居東北角,東倚鍾山,北臨玄武湖。
傍晚,我們回到車水馬龍的金陵城,這天正好是紀念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臘八節。
街頭巷尾,人來人往。賣粥的小攤前圍滿了顧客,攤主們熱情地招呼著街坊鄰居,舀出一碗又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秦淮河上,更是一片歡聲笑語。遊船穿梭,船頭上掛著紅色的燈籠。船艙裏飄出悠揚的絲竹之聲,還有歌女們淺吟低唱。兩岸都是雕梁畫棟,飛簷鬥拱。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鞭炮聲此起彼伏,煙火在夜空中綻放出絢麗的花朵。遠處的鍾山在夜色中若隱若現,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守護著這座城市。
這時,三個身材高大的錦衣衛策馬急奔,留下一串清脆的馬蹄聲。到了萬花樓下,他們才勒住了跑得正歡的西域名馬。
龜公霍啟從門房裏跑出來,恭身接過軍官們手裏的馬僵:“徐公子,兩位軍爺,裏麵有請!”
“你家的少爺呢?”
“前幾天,他剛從六安回來,受了風寒。”
徐公子回頭望著自己的兩個隨從,淡淡地一笑:“還好,隻是受了一點暑熱風寒,不礙事。”
三表哥賈璉也看到了這一幕,喃喃自語道:“北靜王徐溶到了金陵?”
當年,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城建都,封了四王八公十二侯。其中就有鄭國公常遇春、魏國公徐達、榮國公賈源、中山侯湯和、淮南侯林豐以及忠靖侯史鼎。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夏公子走進燈紅酒綠的萬花樓,一群身著紗衣的舞女就將他圍住了。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在秦淮河畔,可以看到一個突兀聳起的石台。有一位老者盤著雙腿坐在上麵,獨自吹響了手上的長笛。
笛聲悠揚,消失在深沉而神秘的夜空裏,了無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