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樹下結拜(1)(2 / 2)

“我叫乙千斤,嘉慶元年十一月生,四十五歲,蜀中人。先祖商湯,字天乙,子孫便姓了乙,也是黃帝後裔。西漢乙瑛,做魯相;明代乙邦才,隨史可法守揚州,驍勇善戰。此去阿山犯屯,也是為了兒子。”說罷,他的臉脹得紅一塊紫一塊,汗津津的。

接著發話的是位眯著小眼、煙鍋總不離手的漢子:“在下金不換,嘉慶二年生,四十四歲,潮安人。相傳先祖是黃帝之子元枵之後,號金天氏,後人便姓金。要問金某西來何事,也是低頭汗顏。不肖之子利欲熏心,竟為老毛子偷運鴉片,被林大人發配西域,在廣東地勞作,不知何日能回鄉繼承祖業。”

一位身瘦嘴大的漢子起立發話:

“我叫夏千歲,嘉慶三年生,四十三歲,金陵人,大禹王後裔。本姓姒,因啟建夏朝,後代便姓了夏,也是黃帝血統。夏某此去,看望軍屯的小弟弟,在塔爾巴哈台。”

“虎生仁,嘉慶四年生,四十二歲,晉陽人。”說話的是位身材中等粗壯的漢子,須發灰色。隻聽他說:“黃帝之孫顓頊有八愷,也就是八個賢能的兒子,有一叫伯虎,他的支庶後人便姓了虎。明朝有剛正敢言的虎臣,是在下先人。虎某西去,隻為找回淘金不歸的女婿。”

第十四個自報家門的是位身材不高卻壯實的漢子,兩道八字眉倒也引人注目。

“俺,公誌高,嘉慶五年生,四十一歲,亳縣人。家史說,先祖是周公旦之後,魯昭公。昭公把王位傳給弟弟定公。定公封昭公的兩個兒子為公爵,子孫便姓了公。源自姬姓,也是黃帝血統。在下西行為的是尋那經商不歸的兄長。”

緊接上發話的是那位好逗笑的漢子,長一把山羊胡子。“在下木留仙是也,嘉慶七年生,三十九歲,銀川人。據傳老祖先扶餘王,率百戶渡海,建百濟國,也是黃帝骨血。宋有狀元木待問,明有布政使木增。不才此去塔爾巴哈台犯屯,為看望弟弟。”

第十八位器宇軒昂,吐詞鏗鏘:

“我叫徐天堯,嘉慶八年四月生,三十八歲,湧州人。據傳先祖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兒若木封於徐,子孫便姓了徐,出自嬴姓,也屬黃帝血統。老先人娶了回民女子,入了回教。徐某此去哈圖山金礦謀生。”

“在下我七斤,嘉慶九年生,三十七歲,九江人。先祖是齊國國君的兒公孫我。此後子孫就以我為姓,出自薑姓,炎帝血統。奉老母之命,往伊犁尋找軍屯未歸的父親。”此人下頦甚短,嘴唇外凸。

第二十一位起身搭話的是個笑容可掬的倭瓜臉漢子:“不才柳書強,嘉慶十年臘月生,三十六歲,河東解縣人。相傳先祖柳下季,本周公旦之孫,封於濮陽柳下屯。從此,後人姓了柳。出自姬姓,黃帝血統。柳某要去烏喇烏蘇軍台找弟弟。”

一位猴眼大嘴大胡子的漢子發話:

“我是支定勝,嘉慶十一年生,三十五歲,敦煌人。先祖是西域月氏國單於世子,入關後定居酒泉。三國時吳人支謙,大經學家,就是本家。此去塔爾巴哈台金礦,找叔父一道挖金。”

緊接著站起的是位中等身材的漢子,頭大發密,天靈蓋前突,眼眶高起,鼻根低陷,令人注目。隻聽他報:“雪中豪。嘉慶十二年出生,三十四歲,襄陽人。先祖姓羋,黃帝後裔。去伊犁犯屯找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