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1章 千裏省親(23)(3 / 3)

老七等在場者聽了不可思議地直發愣。老七說:“先生,您咋知道的這麼詳細?就像親身經過的事一樣,說得一愣一愣的。”

諸葛先生謙虛地微笑著,說:“這有啥好奇怪的,都是先人寫在書上的,在下隻是讀了些書而已。”

老七佩服得口中直嘖嘖,說:

“還是讀書的好,知道的就是多。”

老大也佩服地說:“要不,爹媽咋一心想給咱們請先生哩。”

雙杏一改昨日的低沉,突然來了興致,說: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兒郎們,有了先生,以後有你們學的。上路吧,青天白日,邊走邊喧。”

接近寶雞城時,諸葛先生指著縣城,說:

“眼前便是寶雞城。離城東南三十裏,有一條渭河的支流。相傳薑子牙隱居這裏釣魚。周文王為了強盛國家,訪問賢能至此,禮賢下士,拉車不恥,終於感動了子牙,同車以歸。文王拜子牙為軍師,輔佐他的兒子周武王姬發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唐朝貞觀年間,在此建太公廟,立碑造像,取名釣魚台,以紀念薑子牙的豐功偉績。

“鉤魚台山青水秀,翠柏環繞,確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有一巨石煞是奇異,長足三丈,寬二丈五尺,高三丈有餘,上刻‘孕璜遺璞’四個大字,相傳乃太公得玉璞之處;玉璜石北有一平石,橫水而臥,石上留有雙膝跪坐的痕跡,相傳為太公釣魚處,若是遊景覽勝,是必去的。”

老七聽了遊興倍增,撓耳摸腮,自語:

“絕好的去處,遊玩一趟就好了。”說罷,望著母親的臉。

“說風就是雨,哪有好去處都能遊的?順路的遊一遊,不順的隻好聽一聽,也算是遊了一半,長個見識。”雙杏衝老七說罷,掉頭對諸葛先生說:

“對吧?諸葛先生。我這些兒郎,除了幹活、練把式,沒別的愛好,就愛聽故事。好多見識、言語都是從故事裏聽來的,說書人就是他們的先生。往後路途中,凡是先生知道的,你就說給他們聽,一來他們愛聽,二來走路也不覺得乏味,反倒精神。”

諸葛先生爽朗地回話:

“在下樂於談古道今,隻要他們不嫌煩,盡餘所知,決不吝嗇。”

說話間,雙杏一行穿過寶雞城,來到城西廟川村。諸葛先生仰指起伏如波的山巒,說:

“這吳山由十七座峰巒連接而成,分布在山腰、斷崖、峰頂、水旁等佳妙之處的建築群,其廟貌莊嚴,其環境幽雅,為曆代帝王所器重。為此,每逢登基之時,必遣官前往致祭。境內有蕩水崖、判官心、石人、石馬、馬踏石、下馬石、鐵雞石、八棱碑、石碑、石洞等十大勝景。夠你看一陣子的。”

雙杏見孩子們被感染得心急火燎,便想趁此鬆弛一下也好,邊下驢邊說:

“那就玩玩吧。”

老七老四歡呼雀躍,簇擁著母親,由諸葛先生充當導遊,老五老六等緊隨其後。

山下亭子不少:有仰止亭、漱玉亭、嘯月亭、望海亭。巍峨壯麗的吳嶽廟,樹鐵旗杆一對,高三丈餘,上懸吊牌兩麵,右書“萬古英靈生北鬥”,左書“五峰浩氣鎮西天”,煞是醒目耀眼,令人過目不忘。廟內主殿供桌置一鬥大香爐,飾二龍戲珠圖案,鑄有“大唐敬德監修”字樣。雙杏母子隻覺香爐大得稀奇,經諸葛先生念出聲來,老四老七才恍然大悟,還是老四的嘴巧而快:

“寶林塔也是敬德監修的。”

“對,寶林塔,那攤主老人說的。”老七補充道。雙杏少不了要給大香爐燒香、禮拜一番,跪倒的自然是一大片。

諸葛先生帶路,雙杏一行人過山澗,越金橋、銀橋、奈何橋,漫步其上,似有騰雲駕霧之感。雙杏一時將對弟弟的擔憂置之腦後。

老七老四遊興甚濃,梅娘緊緊拽住老四的衣襟,使老四放任不得,難以盡興。桂花見了眸子幾閃,送去不少白眼。

遊罷西鎮,趁便在涼亭歇腳,吃幹糧的、喝水的,各行其是。

諸葛先生見老七遊興正濃,補充說:

“北邊有座黃梅山,又名馬跡山,風水可好了!西望吳嶽,五峰挺秀;東鄰鳳翔,靈山犀嶺;南瞻秦山,迭嶂環翠;北連千川,河穀縱橫。那去處有閱兵台、一杆旗、放馬灘、聖旨溝、秦王洞、跑馬嶺等等。嘿,數我華夏,山河壯麗,玩之不夠,賞之不盡啊!”

老七聽得出神,尚在神遊黃梅山,頭上輕輕挨了母親一巴掌。

他閃著俊眼疑問。雙杏哂笑說:

“聽傻啦!走啊,牽驢去!”

老七才反應過來,笑著把驢牽來,扶母親騎上,一路朝西,向清水馳去。

由於遊曆吳嶽廟,趕至清水溫泉村時,已群鳥歸林,紅霞紛飛,便投宿溫泉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