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千裏省親(33)(1 / 3)

二十九、繞道走沁城

雙杏母子備足了幹糧,灌滿了水囊,帶足了馬料,結算了住店錢和一應費用,次日平明,隨便吃喝一番,便動身起程。鑒於幾匹馬喂了一夜草料,不再疲憊,為了趕路,一行人統統騎馬西行。

老七騎紅鬃馬,叫母親雙杏踩了馬鐙,用手一拉,騎在背後,法土賣將冬梅遞給老七抱了。老大和諸葛先生合騎一匹黑馬在前開路。金花騎一匹大黃馬,馱上法土賣和桂花。老四和媳婦梅娘騎一匹白馬。老五和媳婦藍花騎一匹小青馬。老六騎一匹大青馬,馱上媳婦改過並捎上瑣代。雖說徒步改作騎馬,但每匹馬至少馱二人,也算負荷不輕,快走不得。梅娘、藍花、改過從未騎過馬,生怕跌下來,把丈夫後腰摟得緊緊的,親熱無比。一行人沿著官路,徑直朝安西迤邐而行。

行至甜水井,坐騎大汗淋漓,舉足艱難。幸好有家車馬店,雙杏便叫投宿安身。翌日清晨,繼續向安西靠攏。行至正午,隻見路兩邊西瓜遍地,新搭的看瓜棚比比皆是。見有大批客人,瓜園主人連連熱情招呼。

雙杏下馬走向瓜棚。瓜主一刀切開大西瓜,籽黝黑,瓤鮮紅。

諸葛先生吃了頻頻叫好:

“紅沙瓤,紅沙瓤。”當眾人吃得不亦樂乎時,諸葛先生卻又吟誦起來:

“‘瓜州四月八,布穀鳴恰恰,回看紫陌上,無處不點瓜。’《漢書·地理誌》載:‘古瓜州地生美瓜,長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西晉《廣誌》曰:‘瓜州大瓜大如斛,甘勝糖蜜。’唐代瓜州蜜瓜名馳遐邇,西越蔥嶺,成為西域各國貴庶之愛物;東入長安,作為稀有貢品奉獻帝王之家。今日親口品嚐,不愧為一樁幸事!”

眾人見先生口水滴嗒、邊吃邊詠的樣子,不禁嬉笑不已,惹出一陣歡聲笑語。惟獨老七偏著脖頸,說:

“先生,‘長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啥意思?”

雙杏笑盈盈說:

“就你好刨根問底。”

諸葛先生樂了,說:

“勤學好問,乃小後生一大長處。‘長者’即瓜大而長,有多長呢?連好吃瓜的狐狸鑽進去,都露不出頭和尾巴。”

“噢喲,那麼長,不成棒槌瓜了嗎?”老七甚感稀奇地讚歎。

雙杏一行吃了瓜,登程上路。當夜投宿瓜州客棧。由於騎馬上路,大家除了屁股疼痛,兩腿墜脹外,不覺乏累,夜裏仍請諸葛先生續說三國。一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聽得五虎兄弟驚嗟不已。尤其老七慨歎再三:

“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看來咱還得好好練啊!”

雙杏母子離了安西,少不得曉行夜宿,經白敦子、紅柳園,一日黃昏,來到馬蓮井子,仍投宿在那還俗道人的車馬店。店主抱出哈密瓜,為大家救饑解渴。能吃上哈密瓜,是雙杏母子渴望已久的心願。如今一吃,果然名不虛傳。母子邊吃邊收拾了瓜籽,算是如願以償。

媳婦們去準備晚飯,雙杏則憂慮重重,惴惴不安,坐也不是,站也難受。諸葛先生見狀詢問:

“延夫人何事焦慮?”

雙杏將東去時過星星峽之事敘說了一番,並說:“明日中午就要過星星峽,官兵肯定報複,咋辦?”

諸葛先生聽了沉吟不語。

老七異想天開地說:

“要是再有幾匹馬,咱們一人騎一匹,衝殺過去。”

“胡扯,那不招引官兵追殺到家裏去?”老七伸了下舌頭,不再言語。

老大瞅著諸葛先生,征詢意見似的說:

“咱備足幹糧、馬料、灌滿水囊,多走些彎路繞過去咋樣?”

“此法可取。偌大西域,總是可以繞過去的。需請個向導才是。”

諸葛先生緩緩點頭。

雙杏此時猛然想起她的老鄉──店主老人,於是麵帶喜色匆匆出去了。她在馬廄裏找到添草的店主,敘說了一來一去,請他尋個向導。店主老人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請求。雙杏這才滿麵春風地回到屋裏。

次日清晨,店主騎毛驢在先帶路,麵向東北,把雙杏一行領至甘肅苦水,說:

“再往東北幾十裏,便到了明水。在那寄宿一夜,朝西北而去,便可繞過星星峽。到沁城二宮,往西就是哈密。老朽回去了,恕不遠送。”

雙杏母子千恩萬謝,一直目送老人背影模糊了,才策馬而行。

皓月當空時,雙杏一行才趕到明水。有一座蕭條破敗的大莊院,僅住一戶人家。老大叩開柴門,一眥牙黃臉漢子甚為驚訝,目光來回掃視這一幫男女混雜的不速之客。

老四連聲說:

“別怕,我們是規矩人,歇歇腳就走。”

那漢子引眾人進了一間大而空的破屋子,抱來一堆麥草,說:“將就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