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拜師學文(3)(2 / 3)

佳納得意地念出了聲:“延子元女人佳納。”

延子元經此一念,心裏不由一震,自己連名字還不認識,女人倒學會了兩人的名字。於是他睜大眼瞧著,也動手寫了起來。

那邊李子樹下,百靈幾乎同時也給自己的丈夫寫了那句話,驚得老三自愧不如。這下子,延家大院立時熱火起來,都搶著叫先生教學自己的名字,學幾個常用字,致使諸葛先生應對無暇,休息不得。

雙杏在葡萄棚下的葦席上,對孝先說:“五哥,看來咱也得把所有兒郎的名字學會呀,以後不興老大老二地叫了,學名要叫得上,還能認得出、寫得對才成呀!”

“我婆姨的好主意,我讚成。你在陪讀的時節學會,閑了教給我。”

雙杏用膀子扛了下孝先,笑著說:

“看把你美的,娃娃一個個給你生出來,連名字也得你婆姨代勞。唉,一個會走了又生一個,繞眼十幾個,也沒覺多難。現時要記住十幾個學名倒覺得難了,還是老大老二叫起來得便。噢,想起來了,哪個兒郎媳婦找我,先叫她寫出小兩口的名字,那不就一個一個學會了嗎?免得陪讀時一心二用。”

孝先樂了,說:

“好主意,還是我婆姨日能。”

此時,老七子達在李子樹下遇上了諸葛先生,說:“先生,這李子樹的李咋寫?”

諸葛先生笑了,說:

“那不剛學過的嗎?”

“啥?李子樹的李咋會是趙錢孫李的李?一回事?”老七子達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

“不一回事。也是一回事。且聽道來。”諸葛先生簡單回答後,細致解釋起來。

院子裏的延家大小聽故事成風。一聽先生又要講故事,紛紛彙聚而來。

隻聽諸葛先生說:

“李姓為中國五大姓之一,源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先生於平地上用木棍寫了“嬴”字。

子達眼珠一閃,說:“先生,原來和姓趙的是一家呀!”

“對呀,李、趙本同宗麼。”

“那咋又姓了李呢?”

“嬴姓後人有皋陶,堯帝時為理官。”諸葛先生書“理”於地上,說:“理官專管刑獄訴訟之事,也就是管打官司的事。其後世子孫便以祖上職官為姓,成為理氏。”

“先生,先生,這皋陶想必就是大禹的繼承人吧?”子達問道。

“是呀,後生好記性,那是夏朝之前的事。到了商朝末年,皋陶後裔理利貞為逃避紂王迫害,隨其母契和氏出逃,至殷侯之墟,避於李樹之下,以李子充饑,遂改理姓為李姓。”

“先生,那秋天才熟的梨子的‘梨’咋寫?”老八子文詢問道。

諸葛先生在平地上寫了一個大大的“梨”字。

子文邊寫邊說:

“原來‘李’和‘梨’都少不了‘木’字。”

老九子武也有勇氣發問了:

“先生,那犁地的‘犁’又咋個寫法呢?”

諸葛先生再寫一“犁”字。

子武樂了,說:

“因為牛犁地,所以‘犁’下邊是個‘牛’字。”

“對!延夫人,你的這些後人,個個聰明好學,不才教定了。”

雙杏樂嗬嗬地說:

“看你把他們誇的。先生,全仗你教化哩。”

“是呀,玉不琢,不成器嘛。”孝先接過雙杏的話說道,“我在軍營裏就聽教習這麼說。先生,不是你,娃娃們再聰明再好學也給耽擱了。頂多像我會些拳腳而已。”雙杏樂了,輕輕捶了丈夫膀子一下,說:“嘿!先生才來幾天?你也學會‘而已’了。”

舉家識字熱給延家大院增添了新的活力,新的氣息。全家人麵貌為之改觀,精神為之一振。好學的延家人和誨人不倦的諸葛先生難道僅僅隻滿足於讀寫《百家姓》嗎?

三、師生論古今

初冬的黃昏,油燈初掌,子達端著飯碗進了學堂,古麗形影不離。諸葛先生和庫爾班正端著海碗吃著湯揪片。子達坐下來邊吃邊問:

“先生,有時聽您說助桀為虐,有時說助紂為虐,咋回事兒?”

諸葛先生緊吃幾口,放下碗,說:

“虐是殘暴的意思。先說‘助桀為虐’,大禹王的兒子啟不是篡位自立,破壞了禪讓製嗎?從此,天下成了私人的專利,父死子繼,傳至十六代桀的手裏。桀殘暴不仁,荒淫無度,民心盡失。成湯起兵,滅夏立商。人們把幫助桀作惡的叫‘助桀為虐’。成湯結束了四百年的夏朝,他的子孫又如何呢?傳至三十代紂王的手裏,勞役繁重,捐稅苛繁,刑罰慘絕人寰,連王公大臣也無法幸免。傳說梅歸抱火鬥,比幹剜心,炮烙之刑司空見慣。紂王寵信妲己,奢侈荒淫,廣建離宮,做米山麵嶺、酒池肉林,‘為長夜之飲’,剛愎拒諫,盡殺忠良,以至眾叛親離,陣前倒戈,被周武王敗於牧野,逃回朝歌,自焚於鹿台,商朝六百載而亡。人們便把幫助紂王作惡的叫‘助紂為虐’。說法不一樣,其實意思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