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聽說武王封了八百諸侯,是嗎?”子達接上問。
“然也。”此時聽眾已濟濟一堂。
“八百諸侯!那咋行?家有千口,還主事一人哩,天下主事人多了,能不亂嗎?”雙杏感喟不已。
“夫人言之有理。那周王隻看到親友臣子忠的一麵,由眾親朋臣子在各地主事操勞,他坐江山便可高枕無憂了。殊不知,親生兒孫幾代後各自爭奪,反目為仇,都落個禍起蕭牆,戰事頻仍。更有甚者,分封不久,便磨擦百出,大打出手,何況那些朋友臣子哩。後來,周王被諸侯架空,無權無勢,無地盤,便出現了諸侯紛爭的春秋戰國局麵,周王朝名存實亡。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結果,剩下七個諸侯大國。那就是秦、楚、齊、燕、韓、趙、魏。”
“先生,在巴裏坤見到一個連一個的烽火台時,您曾隨口說過‘烽火戲諸侯’的話。周武王大封諸侯,想必‘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就發生在周朝吧?”子達眼珠一閃的工夫發出此問。
“著啊!”諸葛先生興奮地說,“子達乃有心人也。烽火台專為戰事緊急報警而設。事發白天,放煙,曰燧;事發黑夜,放火,曰烽。隻要有一處起火或起煙,鄰近烽火台便都接連效法,一直把消息傳到京城。”先生頓了下,把“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一氣講完。
“咋搞的?紂王寵妲已,幽王寵褒姒,都拿江山做兒戲,把命也丟了。”老九子武不解地疑問道。
雙杏嗔笑著說:“男人嘛,有了權勢就知道玩弄美色,不倒灶才怪哩。”
“那不一定,咱爹就不是那種人。”子達反駁道。
“噢喲!看把你爹誇的。他沒到那地步,若果真封王稱帝,那還能少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早把你媽一腳踹了哩。他爹,你說是不?”雙杏笑嘻嘻地搗了丈夫一下。
孝先也笑了下,說:
“世上的男人也不全像你說的那樣。”
“我不信。”
“也不盡然,先祖諸葛孔明,位多高,勢多顯,可他一身浩然正氣,一生清廉奉公,一塵不染,光明磊落,高風亮節,千古流傳。”
諸葛先生接著說:
“戰國戰國,天天打仗,你攻我伐,天下空前大亂,國無寧日,民不聊生。齊國最富,楚國最大。”
延子守問:“那後來誰勝了呢?”
“你們說呢?”諸葛先生反問一句。
眾人猜了會兒,七嘴八舌,有的說是“齊國勝”,有的說“楚國勝。”
“最終統一天下的是秦國。”諸葛先生的回答令眾人大出意外。
大家吃驚地你望望我,我瞧瞧他,不得其解,最後把疑問的目光集中在諸葛先生身上。
諸葛先生見狀,不緊不慢,抑揚頓挫地絮叨開來:“比起來,秦國所占地盤大致就是周文王當年的地盤,今陝西中部和甘肅的東南一帶,地盤不大,物產不豐,人口不多,也不富裕。為啥能以偏僻弱國滅掉諸多泱泱大國,一統天下呢?這就是事在人為,人定勝天。事在人為,值得一提的有幾個人。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裏奚,複修內政,獎勵生產,民益富,國日強,兼並鄰近小國十二個。秦晉之戰勝利後,成為西北霸主。
“秦孝公繼位後,大膽重用商鞅,推行強國富民的新法,使秦國從此長盛不衰,立於不敗之地。
“嬴政繼位時僅十三歲,朝政把持在呂不韋手裏。呂不韋和太後私通,以仲父身份權傾朝野,專橫拔扈。後來,呂不韋擔心長期出入宮闈隱私敗露,加之年事已高,不勝女色,便物色一特別強壯的男子嫪為宦官,送入宮內,受寵於太後,封了長信侯,並有了兩個私生子。嫪由此野心膨脹,飛揚拔扈,咄咄逼人,和太後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少年嬴政被兩大集團勢力架空,危機四伏,宛若傀儡,形勢非常嚴峻。按照秦國慣例,國王成年之後,要舉行隆重的加冕典禮。加冕後方可親政。在雍都太廟加冕這一天,狼子野心的嫪派重兵包圍了太廟,發動宮廷政變,企圖依仗太後的權勢除去嬴政,立自己的兒子為王。在這身家性命、江山社稷存亡的危急關頭,嬴政以非凡的魄力和超人的膽氣,從容地整冠步出大殿,向叛軍朗聲宣示:
“‘我是秦王嬴政,擁戴我的都是功臣,有賞,外圍有我十萬大軍。凡不為叛逆嫪效命者,無罪;聽命去誅殺嫪者,論功行賞。何去何從,自行定奪。’將士親眼見到了秦王,聽到了宣示,都不願反叛,樂於奉命誅殺嫪。一場驚心動魄的政變被粉碎了。嬴政誅殺了嫪。從後宮搜出太後的兩個私生子,一並除了。欲殺太後……”先生講得扣人心弦,繪聲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