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9章 拜師學文(4)(2 / 3)

雙杏和佳納見了幹著急。

子元終於鼓足勇氣,說:

“神農氏炎帝降生在岐山西南薑水之濱,故為薑姓。炎帝後人薑尚,字子牙,輔佐武王滅商建周,封於呂,子孫遂姓了呂。後來,薑子牙轉封於齊,一部分子孫姓了齊。還派生出甫、申、紀、許、向、芮、謝、盧等姓。”佳納懷中的子貴又拍起小手。

“子元寫得對,講得好。子守你上來。”

老二子守遲疑了下,擔心丟醜,被花兒掀了一把,才來到黑板前。諸葛先生說:“寫出‘姚’字。”

子守聽了一喜,這字難不住他,因為先生說古代八大姓都從女字,所以他記得牢。便不慌不忙抓起筆,寫出了“姚”字,接著得意地講:

“姚姓出自有虞氏。舜生於姚墟,故稱姚舜。又因出自有虞氏,也稱虞舜。舜的後代有一支以舜的出生地為姓,成了姚氏。後來,舜的後代派生出姚、媯、虞、陳、胡、田和王七大姓。其中媯姓是堯帝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賜的姓。”子守講得頭頭是道,師生聽了滿意。

子守和花兒露出喜色。

諸葛先生寫一“姬”字,說:

“少典乃有熊國君,號有熊氏,姓公孫,生黃帝於壽丘,長於姬水,故以姬為姓。定居軒轅,又以軒轅為名號。黃帝後裔放勳繼位後,封其兄‘棄’為大司農,管理農業,稱後稷,賜祖姓為姬氏,其子孫形成一支強大的部落。武王建周朝後,大封姬姓諸侯,致使姬姓成為中國古代望族,後來從姬姓派生出二百多姓。”

“噢喲,按說姬姓才稱得上天下第一大姓哩。”延子文感歎道。

諸葛先生說:

“尋根溯源,姬姓當數第一大姓。可分支多了,姬姓現今並非大姓。反正,不是出自黃帝,就是出自炎帝,都是炎黃子孫,何分大小?”

“四嫂叫吃午飯了!”老十五子富邊喊邊跑,衝進學堂。

諸葛先生剛放下飯碗,子文就催促說:

“先生,昨夜澆水沒聽上。聽說秦始皇之後,出了個漢武帝,雄才大略,好生了得:派唐蒙通西南,連設七郡;擊匈奴,西北又設四郡,終於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絲綢之路由此暢通,漢朝威望從此大增,中國人從此被稱為漢人。是這樣嗎?”

“然也。”

“那漢朝有作為的將領一定不少。”

“是不少,僅就少年將軍例舉一二:

“一位是衛青。初為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奴。後因其姐姐衛子夫入宮做了皇後,遂被重用。前後七次率軍出擊匈奴,大勝,任大將軍,反娶了原先的主人平陽公主。

“另一位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十八歲率軍八百俘殺匈奴將士二千餘,功封冠軍侯。曾六擊匈奴,為平匈奴定西北屢建奇功。武帝要為他造豪華府第,他卻慷慨謝絕,說:‘匈奴未滅,無以為家。’卒年僅二十四歲。”

“謔!真了不得!乖乖……”延子達及在場弟兄由衷地羨讚不止。

“做人就該這樣,活得值!生若逢時,敢於為正義去拚,不能窩窩囊囊一輩子。”延孝先也禁不住感慨係之。

黃雙杏給丈夫愉悅地遞去兩道認同的眼神。

“那漢朝後來又咋樣了呢?”子武端著碗邊吃邊接上問。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三國故事就發生在那個年代。魏蜀吳割據八十多年。直到司馬炎滅吳建西晉,才又出現統一的局麵。”

“聽先生所說,莫非還有東晉不成?”子守插話問道。

“然也。西晉統治者腐敗且殘暴,尤其對少數民族岐視壓迫尤甚。司馬炎死後,十三年的八王混戰,給北方少數民族起事創造了千載良機。匈奴族、羯族、鮮卑族、氐族、羌族等貴族先後起事反晉。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國推翻了西晉。司馬睿在建康建立了東晉。從此,南北王朝頻繁更迭,全國陷入近三百年的分裂和混戰。史家稱之為南北朝。”

“先生,又是哪個能人收拾了南北分裂的局麵呢?”延子業關心地問。

“是楊堅。他打擊豪強,推行均田製,減輕賦稅和徭役,確立三省製,初創科舉製,通過一係列改革,使國家穩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不失為一代明君。”

“那隋朝長久嗎?”老十子德關切地問。

“嗨,可惜呀!秦王祖祖輩輩苦心經營幾百年,在始皇手裏圓了一統天下的美夢,可敗家子胡亥非要搶著做皇帝,秦朝僅存十五年。隋朝生機勃勃,正在興旺時期,可不孝之子楊廣刺殺了他父親。”

眾人大驚失色。

子達問:“後來咋樣了呢?”

“楊廣上台後,暴虐無道,殺兄霸嫂,占有他父親的愛妃,濫建行宮別殿,揮霍無度,大修長城,大動幹戈,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硬是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糟蹋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不過哩,隋煬帝堅持開通的千裏大運河,一千多年來,運河兩岸及江淮人民受用無窮。罪在暴征,利在千秋,這是當事人始料不及的,也是不容抹殺的史實。在山東人王薄起義的帶動下,十八路諸侯,三十六股煙塵,風起雲湧,天下又是一場大混戰。隋煬帝被寵臣宇文化及殺死。隋朝僅存三十八年。真是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呀!創業艱難,破壞容易呀!大好江山,就這樣稀裏嘩啦,朝夕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