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0章 拜師學文(5)(1 / 3)

“然也,縱觀曆代王朝,真正改朝換代都離不開農民起義。唐太宗時常以荀子‘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至理名言警戒臣子,並語重心長地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諸葛先生意味深長地道。

延子達若有所悟,說:

“看來,做君王的不論多麼威風,也得順著老百姓的意思,不然的話,遲早要垮台。弄不好,還會死無葬身之地哩!唉,先生,那唐朝之後呢?”

“唐朝垮了後,又是混戰。短短五十三年中,先後建立了五個朝代。後周皇帝死後,大將趙匡胤在京郊陳橋發動兵變,部下把一件黃袍披在他身上,便做起了皇帝,史稱宋太祖。他入廣州,滅南漢;取金陵,滅南唐。興水利,獎墾荒,懲貪官,整稅製,結束了五代以來的混亂局麵,堪稱一代明主。但他時時擔心別人搞兵變篡位,經常調動將領,使將不識兵,並派文官執掌兵權。文官不懂用兵之道,往往貽誤戰機,瞎指揮,使龐大的軍隊缺乏戰鬥力。從北宋到南宋,骨子裏一直是軟弱的,先天不足,是中國統一以來最懦弱的一個朝代。《水滸傳》說的就是北宋末年的故事。”

“先生,《賀後罵殿》那出戲聽人說過,好像是趙匡胤的兄弟篡了位,嫂子才去罵殿的。”張梅生突發奇問。

諸葛先生捋了下胡子,說:

“是有這出戲。趙匡胤五十一歲那年,肋下生瘡,臥床養息。其二弟趙匡義,也叫趙光義,趁探視病情,支開一切人等,用袖中揣的竹簽刺入瘡口,宋太祖甩斧不中,當即慘叫身亡。”聽眾又一次大驚失色。

“這哪裏是人?是畜牲!”孝先嫉憤不過呼道。

“這哪裏是兄弟?是仇人。比畜牲還畜牲!”雙杏也憤懣難平地吼道。

諸葛先生說:“為名利,為美色,為江山失去良知的人,還不如畜牲。那趙光義殺兄弑君,屁股一抹,做了皇上,還害死了老三趙光美。賀皇後隻好帶上皇子找趙光義討個說法,要個公道,便引出《賀後罵殿》一出戲來。結果是趙光義理盡辭窮耍無賴,僅允許她的兒子世襲為王,就是戲中常稱呼的令人同情愛戴的八賢王。”

“這江山有啥坐頭嘛!不是父子相殘、母子相殘、夫妻相殘,就是兄弟相殘,隻認江山不認親,沒有一點情分了麼。”雙杏慨歎不已。

“先生,宋朝最懦弱,難道就沒有能人麼?”老十二子才天真地問道。

“有啊,抗戰派先有寇準、宗澤,後有李綱、愛國大詩人陸遊、大詞人辛棄疾、大將嶽飛、韓世忠,那丞相文天祥進士第一,努力抗元,他的《正氣歌》永垂不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氣節震撼人寰,驚動鬼神,堪稱赫赫英傑。欲知詳情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又是一個大雪天,屋外梨花紛紛揚揚,屋內熱氣烘烘熾人。老十二、老十三、老十四幾個圍著平爐燒土豆。老十二子才手捧一個剛燒熟的大土豆,在兩隻手中滾去滾來,急走過去,獻給諸葛先生。

諸葛先生樂了。

雙杏笑著說:

“吃吧,吃罷了好接著昨日的講,娃娃們最想聽你談古論今,對吧?子才。”子才點了點頭,仍去看他的土豆。

老十一延子全問:

“先生,那嶽家將厲害還是楊家將厲害?”

“你說呢?”諸葛先生撫須笑吟吟地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