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1章 拜師學文(6)(1 / 3)

諸葛先生說:

“法律規定‘奴才告主人,有罪’。當時淪為蒙古人、色目人奴才的漢人至少在一千萬以上。‘奴才打罵主人,或殺傷主人,處以死刑’。蒙古諸王、將軍、官吏、僧侶全然無視法律,任意橫行。法律是專為統治漢人而製定的。漢人、南人五家共用一把菜刀,不許有馬匹和任何武器,也不得練武。漢人不能做官,蒙古人實在幹不了的事,漢人可做下屬隨從人員。像賀唯一等個別人例外。副職盡量用阿拉伯、波斯、歐洲、康裏……即所謂色目人。不僅如此,蒙古軍以掠奪財物和人口、占領好的牧場為目的,所到之處,大殺大搶大燒,尤其對抵抗他們的地方,殺光搶光。投降的城市也要血洗。如遠征的旭烈兀一麵接受木刺夷王乃克丁庫沙的投降,一麵又將木刺夷人不論男女老少全部殺光。攻報達國時,一麵接受其國王哈裏發的投降及所獻財物,一麵又用氈子裹了哈裏發,放在大路上,驅趕馬群踏死。所到之處,縱兵殺掠,慘絕人寰,駭人聽聞,連道長丘處機都說:百萬生靈中逃脫殺戮的沒有幾個,十家廬舍有九家被毀。尤以華北和中原情況最慘。滅南宋以前,連山東、河南、陝西及四川一部在內,元朝全國戶口才一百九十六萬七千餘戶,人口不足一千萬。蒙古軍未到之前,當時全國約一億人口,後來僅剩五千萬,和一千多年前漢武帝時的人口相似。當然,逃亡的也不少。五家為一連,五十家為一社,全由蒙古人管事,夜裏不許關門。漢人男女到了十二三,若未婚,就會被征去做官府或貴族的奴隸,逼得漢人不得不早婚。”

延子達說:“元朝皇帝比以前任何殘暴的皇帝都壞。先生,它咋個垮台的?”

“民意不可違呀!一個人口很少的民族,對偌大的漢族采取如此野蠻殘暴的統治,他們就是再能征戰,也免不了垮台的那一天。官逼民反,終於白蓮教興起了,劉福通的紅巾軍威振天下。後來,朱元璋借紅巾軍的力量取中原、克大都,將暴虐野蠻的元貴族統治推翻,建立明朝。”

子文子武一夥小兄弟拍手叫好:

“早該推翻了!”

“先生,朱元璋建的明朝咋樣?”子武關心地問道。

“他建的明朝雖不咋樣,但卻出了不少名臣名將。鄭和七次下西洋,曆時二十八年,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實屬世界航海史之壯舉。

“還有大清官海瑞,名將戚繼光、於謙、袁崇煥。那於謙的《石灰吟》恰如其分地表白了他為人處世的坦蕩和清白。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間。’

“何等的高風亮節呀!可他竟被複辟的英宗處死了。”

“那以後呢?”延子武惋惜地問道。

“後來農民大起義。陝西米脂人李自成投在闖王高迎祥麾下。

迎祥戰死,他繼稱闖王,采用李岩‘均田免賦’的口號,獲得廣大百姓歡迎。歌曰:‘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起義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迅速發展成百萬之眾。攻入北京後,崇禎上吊,明朝覆滅。

“李自成進北京後,忙於封官享樂,大臣們競相敲詐明朝的舊臣富商。直到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才把李自成從夢中驚醒,慌忙親率大軍二十萬迎敵。此時的闖王軍,因入北京後軍紀大壞,滋事擾民,已失去民心,喪失了原有的生氣和戰鬥力,不堪一擊。李自成不得不脫下僅僅穿了四十二天的龍袍,倉皇逃出北京,不知所終。”

“真是兵敗如山倒呀!百萬大軍說垮就一下垮了。”乜開懷歎道。

“滿清冷手抓了個熱饅頭。聽說滿人很少,咋個就坐了江山呢?”虞發奮大惑不解地問道。

諸葛先生說:

“冷手抓個熱饅頭,說的也是。明末農民大起義拖垮了明朝的國力,摧毀了明朝的國基。鷸蚌相爭,滿清是漁翁得利,進山海關連家眷才二十萬,人確實很少,可它就坐了江山,怪嗎?也不怪。滿清雖然人少,軍隊少,經濟文化也很落後,但它不像元朝那樣全憑武力,野蠻殘暴。它吸取元朝統治失敗的經驗教訓,盡可能用漢民族的文化來統治,大量而又謹慎地利用漢族官員來統治漢族人。對投降的漢族官員給予過分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