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先輩風雲(1)(1 / 3)

一、諸葛話西域

臘月的一天,雖說隆冬,卻陽光豔麗,紅裝素裹,座落在皚皚白雪中的幾戶人家,豐衣足食,和和順順,你來我往,倒也自在,倒也恬靜。

諸葛先生在八仙桌旁正襟危坐,麵對濟濟一堂的聽眾,朗聲說:

“這幾天聽延兄敘說,不才受益非淺。延兄家史特殊,他從軍十幾年,從文官武將口中曉得不少往事,不才僅僅參照所讀史書,略加梳理,將他祖孫三代在西域的風雲往事敘說一遍,不當之處,請延兄斧正。

“先說這‘西域’名號,出自《漢書·西域傳》:可見著書前,‘西域’一名已響遍華夏。那麼,‘西域’何意呢?即中國西部的疆域。

“西域何時屬於中國疆域的呢?要從匈奴說起。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了不得的一個民族。春秋戰國時期,遊牧在蒙古高原,當時各諸侯國逐鹿中原,無暇北顧,匈奴乘機南下,經常進入內地掠奪騷擾。

“匈奴人善騎能戰。男子‘能彎弓,盡為甲騎’‘以戰攻為事’。俘虜的男人做苦工,擄來的女人做妻子或做奴婢,搶來的牲畜、糧食、布匹、財寶部分歸自己,因此,人人踴躍爭先,個個擄掠好戰。

“冒頓單於先後破東胡,並樓煩、服渾庾、收丁零等部族,隨後又攻滅河西走廊的月氏。月氏人遷往伊犁河流域,把塞種人趕得四零五散。匈奴繼續西征,平定樓蘭和烏孫諸國,天山南北三十六國皆被匈奴征服。這樣,匈奴控製了東起遼河、西至蔥嶺、南抵長城、北達北海(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呈鼎盛之勢。天山南北屬匈奴右部,派日逐王統轄。”

“匈奴這樣強大,他控製下的天山南北咋個成了中國的西域呢?”延子守不解地問道。

“西漢初期,國力微弱,麵對盛極一時的匈奴,隻好妥協,不惜采用了和親政策。直到漢武帝時,才有了排除匈奴威脅的國力。為了宏圖遠略,武帝破天荒地派出第一個出使西域的外交使團,率領這個外交使團的是誰呢?”

“張騫!”延子達和張梅生幾乎同時搶答。

諸葛先生滿意地點了點頭說:

“對,張騫以胡人甘父為向導,率隨從一百多人,途經河西走廊,大致上就是咱們來時的路線,不幸被匈奴攔截,送到單於庭,拘留十年,配了女人,生有兒女。”

“你們男人家就那樣,走到哪兒,離不了女人,把正事丟在腦勺子後邊不管了。”雙杏朝張梅生等奚落道。

乜開懷說:

“嫂子,你才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哩,你當(以為)張兄何許人也?人家是張騫的後代哩。”

雙杏和眾人大出意外,驚愕不已。雙杏對乜開懷說:“你別拿張兄弟當笑料,胡拉八扯的哄弄人。”

張梅生自慚形穢,卻也不失自豪地說:

“嫂子,是真的。先祖雖在匈奴有了妻子兒女,可他忠心報國的誌向並沒消沉。有一天,他意外地見到了失散多年的甘父,為了完成自請的使命,毅然決然拋下妻兒西去。前後十三年,忍饑挨餓,曆盡艱險。武帝被先祖的忠心所感動,封先祖為太中大夫。後隨衛青擊匈奴,以功封博望侯。

“元狩四年,先祖又建議武帝聯結烏孫,斬斷匈奴右臂,並率三百多人的外交使團,再次出使西域。從此西域各國派使者入漢,商客往來,連綿不斷。先祖留在匈奴的妻小隨部落幾經轉移,後來到過金山、蒲類、哈密,又分為好幾支。張某的先人在明代由於哈密連年戰亂,不得已遷入關內。不才有愧於先祖,輕易不敢表白。真是先人拔了簧,後人賣鎖子,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失敬失敬,令先祖流落在匈奴的後裔入居西域,當數最早居留西域的漢人。”諸葛先生拱手向張梅生施禮,並說,“令先祖報效祖國的獻身精神可歌可泣,可欽可敬。”

張梅生回禮,說:

“不敢,不敢,流居西域的還有先祖失落的隨從許多人。請先生往下講吧,多有打攪。”諸葛先生尚未開口,延子守接上發問:“先生,西域有三十六國,為啥偏要聯結烏孫呢?”

“獵驕靡重建的烏孫國,在融合了留居伊犁河流域的塞種人和月氏人後,擁有十二萬戶,六十三萬人口,近十九萬勝兵,是西域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元封6年,烏孫國派遣使者‘獻馬千匹,希望娶漢朝公主,願意做兄弟。漢武帝高興地答應了烏孫的請求,以江都王劉建女兒細君為公主,出嫁烏孫。後來,獵驕靡因年事已高,要細君再嫁給他的繼承人——孫子岑陬為妻。”